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高考语文复习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高考语文复习交流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

高考,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进入高三下期,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半学期的语文学习和复习。其次,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在离高考近百日的复习阶段,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只要考生能够在复习中突出重点,在模拟训练中强化正确的审题意识,并注重发挥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完全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

一学科考情分析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综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2008年有15套、2007年有12套试卷考查了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能力。自主命题的各省市特别是方言干扰大的省市更注重字音的考查,但难度有所降低,不故意为难学生。

(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汉字字形这一考点每年仍出现在各地高考试卷中,全国2007年有12套、2008年有8套语文试卷出现了字形辨析题。

须特别指出的是,除了单独设题考查字形之外,不写错别字是高考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尤其是对考生的作文,一般都对错别字有扣分规定。因此,即使某年高考没有单独设题考查字形,“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7年有6套设了标点题, 2008年有4套设了标点题,分值都是3分。

(四)正确使用词语(近义实词、易混虚词、熟语)

2008年有17套试卷设计了成语试题,多为选择题。

(五)辨析并修改病句

2007年除上海卷外,其余17套仍将此考点作为必考点, 2008年除上海、福建卷外,其余16套试题都设有辨析病句题(选择题),全国卷I、Ⅱ各加设一道主观题修改病句(用词不当、不得体)。

(六)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十分灵活,已从过去提供某一场景,要求运用想象或联想写出具体情节或场面的单一形式,发展为供词写句、写产品说明书、写广告词、图文转换等新题型。已从过去提取信息、给某一对象或概念下定义、写一句话新闻等较为简单的形式,发展到近两三年创造出写主题班会主题词,拟写成语、手机短信,给一语段概括主要信息、主要内容,拟定标题,提取关键词等新题型。

(七)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07年浙江卷第22题、2007年湖北卷第21题、2008年江西卷第21题等都涉及到了选用句式。2008年高考,有山东卷、海南/宁夏卷、全国卷Ⅱ、辽宁卷、江西卷、四川卷设计了仿写试题。

(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从题型看,主观表达题越来越多,客观选择题越来越少。从主观题的命题范围看,修辞的运用集中在三块:一是语言表达中规定辞格;二是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辨析修辞手法,主要是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赏析;三是在现代文阅读中修辞手法辨析及鉴赏。同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作文的表达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熟练运用修辞手法,也成了衡量考生语言水平的重要依据。

(九)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明显地将语言运用这六个方面的要求结合起

来考查,单一考某一个要求的少之又少。

(十)识记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2007年有上海、辽宁、江西、重庆、湖北、天津、浙江、北京等八省市考查了文学常识;其他省市没有专题考查。2008年只有重庆、湖北、江西和江苏加试题考查了文学常识,且是与各句混合设置。

近几年试题要求默写的句子是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体现了“常见”的特点。从来源看,绝大多数出自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少数延伸至背诵篇目之外或者教材之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篇目,体现了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从题型看,大多数省市把名句名篇作为一道独立的试题来考查,也有部分省市把名句名篇与文学常识同题考查。

(十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纵观近几年的文言实词考查,命题人往往青睐三类词语:1、有文化味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如2008年全国卷I第8小题“刚遣长子迟喻贼”中“喻”字,“开导”之意,现代汉语中有“喻之以理”等词语。2、古今含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如2007年江苏卷第8小题“道济趋下阶”中“趋”为“小步快走”之意,而现代汉语中鲜用此意。3、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2007年福建卷第8小题中“扶而去之”中的“去”是使动用法,“使……离开”的意思。复习时要着重留意这些词语。

(十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近年的各地高考试卷,大部分直接设置了对虚词理解的考查题型。2008年有9套试卷设置了文言虚词题。

(十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07年北京,2008年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在文言文考查中单独设置了本考点试题。虽然目前直接考查本考点的命题较少,但本考点却更多地以隐蔽的形式渗透到其他题型中,特别是分值日益增长的文言文翻译题中。各地高考题中,在很多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要求里,就直接指明了本考点为采分点。因此,本考点仍然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

(十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目前多数地区只考翻译,但也现出了翻译加主观问答式的题型(如2007、2008年福建卷)。主观问答题基本上是检查对全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和把握情况。近两年还出现了断句类题型,也应引起重视。

(十五)筛选文中的信息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对考生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一般设为两道题,赋分6分,题型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