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其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规范书写在米字格内(不用标点)。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细(qiān)天籁.(lài)拔.地而起(bá)
B.歌诵.(sòng)池沼.(zăo)千顷.秋色(qĭng)
C.绵亘.(gèn)瞻.仰(zhān)自惭形秽.(huì)
D.邃.道(suì)记载.(zài)深入云霄.(xiāo)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晦暗气充斗牛苦心孤诣
B.烦躁藉贯变幻多姿相形见绌
C.馈赠饶恕骇人听闻穷困缭倒
D.赃款凌驾无与伦比诚惶诚恐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路种的都是甘蔗,已经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夸张)B.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反问)
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
D.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
(拟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只蜡烛是一个重要非常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
B.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C.广东的人口占全国的8%,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D.即使发动机没有研制成功,但研究员一点儿也不气馁。
下列省略号的用法分析有误的是()
A.同学们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表示重复的省略)
B.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表示语意的跳跃)
C.我盯着桌上的十元钱自言自语地说:“拿吧!反正又没人知道……爸爸回来了……不,是风声……!我这是在干什么呢?”(表示省略同类词句)
D.“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稿,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B.《石灰吟》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作者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家甘于牺牲的意愿和高尚的节操。
C.法国作家笛福以第三人称写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D.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下列句子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②每当你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
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④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树木花草,哪来的人类生物呢?
⑤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⑥你注意过那藏有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A.②①⑤⑥④③B.②①⑥⑤④③
C.⑥⑤②①④③D.⑥⑤②①③④
照样子,写句子。
例:月亮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①大树迎风而立,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②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
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___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___________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_________》。
(2)、“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3)、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6)、《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主题交流。
每天下课后,总有几个同学你争我抢地往教室外挤,老师总是告诫那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同学。
可他们满不在乎,觉得反正都要出去,谁往前挤,谁就可以早出去。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看法,最好用上你积累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多言何益①
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干舌擗④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⑥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
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
③恒:常常。
④擗(pǐ):同“敝”,困、疲劳。
⑤以:按照。
⑥之:助词,的。
12、对“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13、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
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
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14、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A.虽与之俱学B.送孟浩然之广陵
C.思援弓缴而射之D.通国之善弈者也
15、文言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
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
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光盘族”是指____;“兜着走”是指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着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
”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故事开始的时间是_________,送报少年最终被__________录取,录取的时间是__________,把故事推向高潮。
20、给文中画“”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2、儿子说的“你那观念早过时了!”中的“那观念”是什么观念?用波浪线画出来。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儿子有哪些“少爷做派”。
24、最后一个自然段“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你觉得作者会想些什么?简单说说。
_____________
习作与表达
在生活的海洋里,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语句通顺,事情经过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书写时要注意“斯、陋、德、馨”容易写错。
2.C
解析: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纤细(xiān)
B.池沼(zhăo)
D.记载(zǎi)
3.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气充斗牛——气冲斗牛
B.藉贯——籍贯
C.穷困缭倒——穷困潦倒
4.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手法。
A 句中把“甘蔗”比作“围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夸张的修辞。
B 句中由“哪里……?”句式可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 句中自问自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 句中描写森林“伸出有力的臂膀”“发出欢快的呼啸声”,赋予了“森林”人的的行为特点,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A。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找出有毛病的地方。
病句常见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等。
A项,量词使用错误。
“只”应改为“支”。
B项正确。
C项,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广东的人口”,而后面的表语是“省份”,前后所表示的对象不一致。
将主语改为“广东省”,即:人口占全国的8%的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前后是条件关系,非转折,应用改为:即使发动机没有研制成功,研究员也一点儿都不气馁。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项省略号的用法分析错误。
本题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心理活动的省略。
7.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理解和作者生平及代表作,理解课文内容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稿,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说法正确。
B.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作者借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家甘于牺牲的意愿和高尚的节操。
说法正确。
C.英国作家笛福以第一人称写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说法不正确。
D.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说法正确。
8.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
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提出只注意什么“ 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再提出注意过什么”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接着说出原因”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花草树木,哪来的人类生物呢?”最后讲结果“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自己”。
所以选B答案。
9.高高的直直的士兵红红的热热的火球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如,可以根据大树的形象,可以把大树比作军人、战士等。
10.金络脑踏清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把无时当有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
(2)、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中庭
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
(4)、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5)、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认为在学校大家应该遵守规则,走出教室时应该有秩序,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既安全又顺利地走出教室。
挤来挤去,容易发生事故。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发表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要求最好用上名言警句,那么平时就要加强积累,选择合适的名言警句,会使你发表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在发表观点后,就要说出理由,来支撑你的观点,有理有据。
最后,再总结观点,注意语句要通顺。
12.A
解析:12、A
13、B
14、D
15、C
【分析】文言文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
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节奏。
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等。
本题可以根据意思来划分。
1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益:好处;卷:书本;可知“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
14、本题考查“之”的解释。
“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是助词,的。
“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是代词,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到、去;“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代词,他;“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的。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从“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这句话可知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13.D
解析:16、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列数字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DA
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解析】
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20、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仔细阅读文章分析。
文章大部分的描写都是与送报少年有关,因此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送报少年。
从文中开头“放暑假的时候”可知,故事开始的时间是放暑假的时候。
从文中最后1段“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可知,送报少年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
从文中倒数第2段“转眼到了8月底”可知,录取的时间是8月底。
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结合句子意思分析。
“狠狠地一摔”后面是儿子所说的话,故用冒号;“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是儿子所说的话,故用双引号;“换份干的来”后面的话还没有说完,故用逗号,表示一般性停顿;“这份不能看”一句话已经表达完,故有句号。
22、本题考查从文中寻找关键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
结合文中第5和第6自然段的内容,可知“那观念”指的是“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着他能不能早起床!”。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仔细阅读在文中找出答案。
从文中第5段的“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可知,儿子的“少爷做派”有高考后天天睡懒觉;看电视打发时间。
结合第8自然段儿子所说的话可知,儿子的“少爷做派”还有自视甚高,看不起送报少年。
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想象,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作者没有想到这个天天早起送报的少年居然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所以当作者得知后十分惊讶。
可围绕少年的吃苦耐劳、优秀、前途无量这些角度作答。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5.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
“樱花飞舞的初春,半空中落英缤纷,蓝紫色桔梗,将画面清整。
傍晚时分……”这是在春季里发生的事,在别人看来,这事微不足道,理所当然,但是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伟大、崇高!
小学时,父母们一般都很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学习成绩有没有下降,同学之间有没有矛盾……因此,大多数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吃饭,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做饭、送饭给孩子们吃。
当然,我也不例外。
每天,我的母亲都会准时送饭来。
那一次上学,早晨的天空阴沉沉的,我也没多在意,直到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这才开始担心:母亲会不会来送饭呢?当我快要放弃希望的那一刻,我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她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她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玲,今天学得怎样啊?”我高兴地说:“妈,我考了一百分!”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骄傲啊!继续努力啊!”
我接过饭盒,突然,母亲的手让我心中一疼:母亲的手上长满了老茧,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的手,粗糙不已,再看看那张脸,没有一丝血色,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发什么呆呢,快吃吧,趁饭还热着。
”我这才缓过神来,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意十足地对我说:“我走了。
”母亲便头也不回,再一次走进了雨幕中,她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缓缓地消失。
我鼻子一酸,一股热流止不住地从我脸上淌了下来……
放学后,雨过天晴,但我心中总觉得有一丝散不去的愁云。
我打开家门,走进去大声的喊:“妈,我回来了。
”没有人回应,我觉着奇怪,推开房门一看,母亲正躺在床上,我走到她身边,母亲说了一句:“回来啦。
”声音显然有气无力,模糊不清。
我马上意识到不对,用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好烫!我赶紧给母亲去买药,我在路上想:原来母亲中午是带病来给我送饭的,我居然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说……
夜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天窗想了许久。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无私,可做子女的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感激?闭上眼睛,一股热泪从眼中再一次地涌出,我不想抹掉,只愿让它肆意地流着,流着……
那一刻,我哭了,那是感动的泪,幸福的泪。
【详解】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
要求以“我从来没有这样……”为题,写一个自己难忘的场景。
结合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可知,所写内容应选择一个难忘的瞬间,这一刻给你一种难忘的体验,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怒,或后悔,或害怕,或悲伤……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
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那一刻”的叙述上,那一刻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用到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
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