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
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柳永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1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④。

【注释】
①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qiǎng):勉强。

④消得:值得。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

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评点】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

“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

“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

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
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

“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

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

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

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简析】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这是首伤别念远词。

上阕寓情于景。

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

“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

“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

“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

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阕寓情于景。

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

“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

“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

“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

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

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
解他的心情来了。

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

“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

“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

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

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

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

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

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

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柳永《蝶恋花》注释翻译及赏析2
《蝶恋花》的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原文】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⑴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⑵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⑶“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⑷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⑸“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⑹山城:此处指密州。

⑺“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

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

”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⑻“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

垂,靠近。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

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

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

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

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

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

这还是街市的游人。

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

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
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

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

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

“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无须多着一字,便觉清冷萧索。

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

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

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

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

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

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

“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

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

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