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桑白皮和桑叶桑枝桑葚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又名:桑藨、
白桑皮、桑根皮。

原植物桑树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为人工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

本品药材性状: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
厚1~4mm。

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
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韧,纤
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

气微,味微甘。

本品味甘,性寒;归肺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医临床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白皮有利尿,导泻,降压,扩张血管,兴奋平滑肌,镇静,抗惊厥,镇痛,解热,抗菌,抗炎,抗肿瘤,抑制花生烯酸代谢作用,对心脏
有影响,并有轻度镇咳作用。

其它药用部位:( 1)桑叶:为桑的干燥叶,又名蚕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药材性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 8~15cm,宽 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
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
涩;本品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清肝明目,中医临床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桑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 种氨基酸, 7 种维生素,还含有
钾、镁、磷、锌、锰、钙、铁等营养元素,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如牛
膝甾酮、菜油甾醇等,黄酮及其苷类如芸香苷、桑苷等,香豆精及其
苷类、挥发油,多种生物碱如胆碱,腺嘌呤及小肽等,有机酸及其它
化合物如叶酸、绿原酸等;据孙莲等报道,绿原酸是桑叶中的有效成
分之一,具消炎、抗菌等作用,在年周期中,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以
5 月份嫩叶中含量最高(10.2mg/g ),
6 月、
7 月、
8 月、
9 月含量基
本相同,降为 5 月份的 1/3 ,9 月份以后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急剧下
降,降为 5 月份的 1/200 ,降霜后( 10 月、 11 月)的含量最低;不
同品种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有较大差异,黑桑中绿原酸的含量
(12.8mg/g )是白桑( 6.89mg/g )中的 2 倍;不同产地桑叶中绿原酸的
含量差异显著,新疆(东)的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含量很高( 24.6
和18.2mg/g ),南疆的和田洛浦白桑中绿原酸含量最低(6.89mg/g ),显示出极大的地区差异性,这可能是吐鲁番地处盆地,日照时间长,
出产优质桑叶;桑叶有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
老,抗丝虫病,抗肿瘤,降压作用,对平滑肌有影响,另有导泻通便、
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等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 年 06 期:关于桑叶的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报
告很少,本文研究了桑叶中 4 种主要黄酮醇苷的分离和鉴定及这些黄
酮醇苷对葡糖转移酶催化的粘着性水溶性葡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这对于预防龋齿有用;从桑叶提取物中分离出 4 种黄酮醇苷类;刘学铭等综述国内外对桑叶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情况,结果桑叶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挥发油、生物碱、氨基酸、有
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执炎、抗衰老、抗丝虫病、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2)桑枝:为桑的干燥嫩枝;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
不一,直径 0.5~1.5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
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 0.2~0.5cm ,皮部较厚,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本品味微苦,性平,
归肝经,功能祛风湿,利关节,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
酸痛麻木;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癌,解痉作用;桑枝含鞣质、蔗糖等糖类及黄酮类成分如桑素、桑色烯等;(3)桑椹:为桑的干燥果穗,又名:桑粒、桑果、桑蔍;本品药材性状聚合果由多数小瘦
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1~2cm,直径 0.5~0.8cm ,黄棕色、棕红
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 2mm,宽约 1mm,外具肉质花被片 4 枚,气微,味微酸而甜;本品味甘、酸,性寒,归
心、肝、肾经,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中医临床用于肝肾阴虚,
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桑椹含糖、鞣酸、苹果酸、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脂肪酸类,
精油中含桉叶素、樟脑、α-蒎烯等,磷脂总含量0.41%;李银等从桑椹醇提取物中得到7 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 5 个,分别为3,4-丙叉基苯甲酸、水杨酸、琥珀酸、胡萝卜苷和己六醇;桑椹有增强免
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促进T 淋巴细胞成熟,
促进造血机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升高外周白细胞作用;桑椹为营
养丰富的保健食品,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开发食品、保健
品和药品的良好原料,直接以桑椹果实为原料可加工成桑椹饮料、桑
椹酱、桑椹果冻、桑椹冰激凌等,还可利用桑椹果汁发酵加工成桑椹
酒,用桑椹提取食用天然色素和果胶,做食品添加剂,用桑椹籽提取
食用油和药用油等;此外,桑椹因其具有乌发、生发、滋养毛发功能,
可用于制造化妆品,如桑椹香波、发油、护发素等;(4)桑沥:为
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用于大风疮疥,生眉发;(5)桑根:
用于惊癇,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6)桑瘿:为老桑树
上的结节,用于风痹诸湿,浸酒用,治胃痛;(7)桑耳:为寄生于
桑树上的木耳,用于肠风,痔血,衄血,崩漏,带下,妇人心腹痛;
(8)桑椹酒:为桑的果穗,同药粬酿成的酒,用于水肿不下则满,下
之则虚;(9)桑蠹虫:为天牛科昆虫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 (F?rster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或其它近缘昆虫的幼虫;冬季于桑、柳、柑橘等树干中捕取,用酒醉死,晒干或烘干;用于
劳伤瘀血,血滞经闭,腰脊疼痛,崩漏带下;( 10)桑叶汁:为桑的鲜
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用于痈疖,瘿瘤,外伤出血,毒虫咬伤;( 11)桑叶露:为桑叶的蒸馏液,用于目疾红筋,祛风清热;(12)桑皮汁:为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用于小儿口疮,外伤出血;( 13)桑柴灰:为桑的木材烧成的灰,用于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

桑白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谓“味
甘,寒。

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本草
图经》曰:“桑根白皮,《本经》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

采无
时。

不可用出土上者,用东行根益佳。

或云木白皮亦可用。

初采得,
以铜刀剥去上粗皮,取其里白切焙干。

其皮中青涎,勿使刮去,药力
都在其上。

恶铁及铅,不可近之。

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

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

桑耳,一名桑黄。

有黄熟陈白者,又有
金色者,皆可用,碎切,酒煎,主带下。

其实椹,有白、黑两种,暴
干。

皆主变白发。

皮上白藓,花亦名桑花,状似地钱。

刀削取烘干,
以止衄、吐血等。

其柴烧灰淋汁,医家亦多用之。

桑上蠹虫,主暴心痛,金疮肉生不足。

皮中白汁主小儿口疮,傅之便愈。

又以涂金刃所
伤燥痛,须臾血止,更剥白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良。

冬月用根皮
皆验。

白皮作线,以缝金创肠出者,更以热鸡血涂之。

唐·安金藏剖
腹用此法,便愈。

桑枝,平。

不冷不热,可以常服。

疗遍体风痒
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

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

《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

”又云:“桑枝一小升,细切熬令香,以水三大升,
煎取二大升。

一日服尽。

无问食前后,此服只依前方也。

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
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

与前叶同阴干。

捣末丸散任服,或煎
以代茶饮。

又采椹,暴干。

和蜜食之,并令人聪明,安魂镇神。

又炙叶,令微干。

和桑衣煎服。

治痢,亦主金创及诸损伤,止血。

方书称
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多。


桑白皮含黄酮类成分,如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桑根皮素、环桑根皮素、桑黄酮A,B,C,D,E,F,G,H,I,K,L,Y,E、桑白皮
素C,D、桑根酮A,B,C,D,E,F,G,H,I,J,K,L,M,N,O,P、桑色呋喃A,B,C,K,N,O,M,P,Q 、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桑糖盶A;另有β- 谷
甾醇、香豆素类衍生物及三萜类化合物。

孙静芸等报道,不同产地桑
白皮的东莨菪内酯含量不同,最高为0.017 3%,最低为 0.002%。

以浙江嘉兴、桐乡、诸暨产的桑白皮最佳。

同科、同属不同品种蒙桑、
华桑、鸡桑的根皮,发现其东莨菪内酯的含量均小于0.0001%。

寿旦等研究桑白皮最佳采收期及加工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东莨菪内酯含量。

结果:1、2、4、7、8 月采收的含量最高,不除粗皮的含量大于除粗皮。

春、夏两季为最佳采收期,加工方法不作严
格要求。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鞑靼桑,为桑的变种,分布于新疆,
功效与桑白皮相似;(2)鲁桑,又名油桑、湖桑,为桑最常见的一
个变种;四川以其根皮与桑白皮同等入药;(3)鸡桑,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根皮、
叶用于感冒咳嗽;浙江、江西称其为野桑,广西称心叶桑,湖南称剪
刀桑,湖北称裂叶水桑;(4)华桑,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各地;
湖北称其为构桑、岩桑,湖南称岩桑,并以此作桑白皮、桑枝、桑叶、桑椹药用;( 5)长果桑,西藏以叶入药;(6)蒙桑,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湖南称
其为刺叶桑,部分地区以叶及根皮入药;(7)黑桑,栽培于新疆,根皮泻肺利水,止咳平喘;(8)据刘开基报道,有一种掺糖桑椹,
多数为不规则的颗粒状,少数为不规则的长条形,质沉而软,用手搓之,粘手,放入水中立即沉入水底,有浓烈的焦糖气,味极甜而稍微酸;经测定掺糖桑椹中含红糖可达62.8%;( 9)藤构,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全株用于砂淋,石淋,肺热咳嗽;湖北称其为构桑;(10)小构树,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贵州、云南,根皮、嫩枝叶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肿;四川、
贵州等地以其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11)构树,干燥根皮呈扭曲筒状,两边向内卷曲,长短不一,最长者60cm,厚约 1.5mm,下部略有分叉,外表面白色,具纵向细纹,并有残留的黄色或淡褐色栓皮及点
状须根痕,内表面淡黄色,光滑,体轻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
易纵向片层状撕裂,并有白色粉尘飞出,气微,味淡;分布于华北、
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果实(楮实子)用于腰膝酸软,虚
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根用于咳嗽吐血,水肿,血崩,跌打损伤;白皮(楮树白皮)用于气短咳嗽,肠风血痢;叶用于
衄血,外伤出血,水肿,痢疾;四川、贵州等地以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 12)柘树,又名刺桑,干燥根皮多呈片状扭曲,两边向内卷,长短不一,最长者50cm 左右,厚 1~2.5mm,外表面粗糙,淡白色至灰白色,时有橙黄色栓皮留存,并具横向皱纹及颗粒状突起,内表面
灰白色,有细纵皱及侧根痕穿孔,体轻质坚韧,断面略带纤维性,窄
小根皮用力可拉断,纵向撕裂时常中途断裂,有白色粉末飞出,略有
豆腥气,味微苦涩;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北京、陕西、甘肃、河北;根或树干内皮(柘木白皮)用于腰痛,遗精,咯血,跌打损伤;茎叶
用于疮疖,湿疹;果实用于跌打损伤;浙江称其为鸡头桑,广西称黄桑,四川、贵州等地以其根皮混充桑白皮药用;(13)据蔡启平报道,有将爵床科植物马蓝叶与桑叶混用的现象;(14)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南京称其为双白皮;(15)李根皮: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又名甘李根白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用于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16)柏根白皮: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又名柏白皮,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外
用于烫伤;(17)桃茎白皮: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去掉栓皮的树皮,又名桃白皮,全国各地普遍栽培,用于水肿,痧气腹痛,肺热喘闷,
痈疽,瘰疬,湿疮;(18)盐麸树白皮: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
栓皮的树皮,分布于除东北、内蒙古、新疆外的全国各地,用于无名
肿毒,恶疮疥癞,鱼口下疳,蛇犬咬伤;(19)盐肤根白皮:为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根皮,用于咳嗽,风湿骨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肿毒疮疥,蛇咬伤;(20)梓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皮的
韧皮部;栽培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宁夏、新疆、
四川、贵州、云南,功能清热解毒,和胃降逆,杀虫;(21)椿白皮:为楝科植物香椿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用于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22)槲皮: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又名槲白皮,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
布,用于恶疮,瘰疬,痢疾,肠风下血;(23)梧桐白皮:为梧桐科
植物梧桐去掉栓皮的树皮,北至河北、南达云南都有栽培;用于风湿
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痔疾,丹毒;(24)鸟不宿: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枝,又名刺根白皮,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
肃;树皮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膝痛,急性吐泻,痢疾,痈肿,疥癣,
虫牙痛;( 25)楤木白皮,干燥树皮呈剥落状,粗糙不平,有纵皱及
横纹,并散生坚硬的针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断面纤维性,树枝上针刺较密,气微香,嚼之带黏液性;分布于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茎的韧皮部称楤木白皮,用于风湿
痹痛,跌打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