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用人智慧:人无贵贱,英雄不问出处,能干事就是可用之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贵贱,英雄不问出处,能⼲事就是可⽤之才“上品⽆寒门,下品⽆⼠族”,讲究出⾝、门第,这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种正常现象。

但这恰
恰是选拔⼈才过程中的严重弊端,因此,英明的领导者⽤⼈应该不拘⼀格。

⼤唐帝国这⼀宏伟⼤业的实际开创者唐太宗,不但以他⾼瞻远酬的⾼超谋略打下了唐室江⼭,
留下了“浅⽔原⼤战”“虎牢关⼤战”等经典战例,⽽且他在治国⽤⼈⽅⾯也取得了巨⼤的成就,开
创了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

这巨⼤成就的取得在很⼤程度上是和他卓越的⽤⼈策略分不开的。

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唐太宗的善于⽤⼈就不会有⼤唐290年的帝业,就不会出现空前繁荣的“贞
观之治”那么,唐太宗的⽤⼈⽅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君王⼀向采取从⼠族地主⾥选择⼈才的⽅针,甚⾄⼀度形成上族垄断政
权的局⾯,以致成为禁锢⼈才发掘的⼀项弊政。

对此,唐太宗⼒求整顿前初在⽤⼈上的过失,
把眼光转向更⼴⼤的范围,采取了⼟度并举的⽅针。

例如,他在当政时不但⾮常信任⼟族地主
⾼⼠廉、长孙⽆忌、壮如鸣等⼈,还曾物⾊起⽤有才能的庭族⼈⼠马周。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励百官上书直⾔政事得失。

中郎将常何不善⽂墨,于是请家客马
周代替⾃⼰写奏折⼆⼗多条。

常何上奏后,这⼆⼗多条意见竟然每⼀条都⼗分符合唐太宗的⼼
意。

对此,唐太宗感到很惊讶,认为其中必有蹊跷,因为常何乃⼀介武夫,不通⽂墨,什么时
候竟然修得如此远见卓识,于是追问常何原因。

常何据实相告,唐太宗感到马周的确是⼀个贤
能之才,随即宣旨召见他。

当马周迟迟未到时,他⼜“四度遣使催促”,显⽰了他对这个素未谋⾯的布⾐⼈才是何等的重视。

在与马周见⾯交谈后,唐太宗⼗分⾼兴和满意,马上授予其门下省的官职,最后⼜将其调为中
书令。

皇帝从官中选官,并不是⼀件稀罕的事,但能够把⽹罗⼈才的视野从贵族转向平民的君
王则为数不多,唐太宗可算其中的佼佼者。

⼀⽅⾯,唐太宗不以⼈的⾝份背景、地位尊卑为选
择的条件;另⼀⽅⾯,唐太宗还⼗分懂得唯能者是⽤的⽤⼈原则,提倡谁有本事就⽤谁。


次,唐太宗给功⾂们封官赐爵。

他让⼈先宣读⾃⼰事先写好的名单,并说:“若谁有意见,请尽
管向我提出来。


唐太宗的叔叔李神通⾃认为为唐王朝打了许多重要的仗,⽴下了汗马功劳,⽽且⾃⼰⼜是皇帝
的叔叔,在众⼤⾂中,应该是⾃⼰的功劳最⼤。

但他⼀听到名单上把⾃⼰排在后⾯,⼼⾥就极
为不服⽓,对唐太宗说:“当初,是我⾸先起兵响应您,跟随您东征西杀,为您夺得皇位⽴下了
⼤功。

可您今天怎么好像把我的功劳全都忘记了似的,竟然将我排在房⽞龄、杜如晦这些⼈的
后⾯?与我们这些在战场上誓死为国家拼杀的⼈相⽐,他们有什么功劳可⾔?不过就是舞⽂弄
墨、乱写乱画罢了!”
唐太宗笑了,说“叔叔您虽然⾸先举兵起义帮助我,可是您忘了,您后来还打了两次⼤败仗呢!
房⽞龄、杜如晦他们出主意、定计策,帮我取得了天下,论功劳,理应排在您的前⾯啊。

您虽
然是我的⾄亲,可是我不能徇私情加重对您的封赏啊!那样的话,对其他⼤⾂来说就太不公平
了!”听皇帝这么说,李神通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过了⼀会⼉,房⽞龄说“秦王府⾥的旧⼈,都是皇上的⽼部下了,那些没有升官的,难免会有⼀
些怨⾔。

'
对此,唐太宗说:“国家之所以设⽴官职,为的就是选拔有才能的⼈才,替⽼百姓办事。

在这上
⾯,绝不能以新旧分先后。

新⼈有才能的,就要升官赐爵;旧⼈没有才能的,当然不能提拔。

要不然,国家的事情怎么能够处理好呢?”
长孙⽆忌是唐太宗年轻时候的好朋友,⼜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有才能⼜曾⽴过⼤功,唐太宗就
任他为当朝宰相。

长孙皇后知道了,怕别⼈说闲话,就劝唐太宗不要给哥哥那么⼤的官职。

“你
这样想不对。

我任⽤你哥哥,是因为他有做宰相的才⼲,不是因为他是我的亲戚。

”最后唐太宗
还是坚持让长孙⽆忌做了宰相。

⿁⾕⼦《符⾔第⼗⼆》篇讲:“德之术⽈:勿望⽽拒之。

”⼴采众论,不拒绝任何意见。

允许别⼈
提意见,就会增加对⽅的参与意识,众⼼成城。

李世民的⽤⼈之道向来为史家所称道,他⽤⼈
不看出⾝,只看其是否有能⼒、有才华,从⽽唯才是⽤、⽤其所长,因此,李世民⼀朝出现了
很多名垂青史的⼈物,如房⽞龄、杜如晦、魏征、长孙⽆忌等等。

英雄就是英雄,不必问其出处,⼈才也是如此。

⽤⼈就当为才所以,谁有本事就⽤谁,凭借这
⼀原则就能获得贤能之才的⿍⼒相助,有此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何事不可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