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
为此,在历史教育中教师应克服过去历史教育中的问题,用“真”、“情”、“思”、“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健康人格健康个性历史教育健康成长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我们认为更多的是需要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利用那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一、历史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纵横交错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将来,体现在教材当中就表现为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网络化。
但有的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就章节内容加以讲述,未能较深入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纵深的一面,没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内部知识体系。
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没有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没有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二)、历史学科教学的思想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开设历史学科,目的就在于培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历史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但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简单吸取及转化而成的卷面成绩。
这样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作用就
未能很好的发挥,这是与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是违背的。
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从教法来看,还是比较单一、陈旧。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很多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采用传统的形式。
以讲解、讲述相结合为主,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法。
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四)、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强化。
历史学科的丰富性、深刻性及网络化,决定了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当中应包括本国的古今通史和全球史知识。
另外,还应具有超出历史学X围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从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师,由于受自身条件及外界环境的制约,上述这些教学基本功还是相当缺乏的,使其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博古通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教学用语缺乏文采,有失分寸,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
板画,特别是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
(五)、在某些地方没有专职历史教师。
这主要表现在乡镇中学,把历史学科看成是副科、是“豆芽科”,于是历史课都由别科老师兼职,有教语文加历史的,还有政治加历史的,甚至还有生物加历史等等现象。
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教学训练,教学方法也以读教材为主,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法
(一)、结合历史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熏陶
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
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
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学生的健康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健康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健康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
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感染力以感染之。
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
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X、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健康个性
健康的个性,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1、要强调一个“真”字。
“真”是指客观历史的事实及其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
真并不就是美,真是求知的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而美是欣赏的对象,它应具有生动的形象,应给人以直接的感受。
然而,美又必须以真为前提,尤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的美,必须使教学内容真实,符合历史事实与发展规律,绝不能为了追求美的效果,而任意虚构夸X。
“真”的要求还促使我们要注重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如展示直观教具、利用形象性画卷、照片、采用电教手段)以及对历史古迹、遗址的实地考察。
这也对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既要用准确、细致的语言去讲解,又要能再现历史的画面形象烘托出的当时的独特气氛。
2,要强调一个“情”字。
历史的直接效果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包容了相互冲突、相互对应的悲与喜、爱与恨、忧与愤、怜悯与崇高、恐惧与勇敢、负罪感与正义感等情感因素。
“这些朝两极方向运动的情感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审美心理中最浓烈、最深刻、最持久的情感。
”这种震撼着年青学生心灵的激情,是我们导引学生们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进行理想教育和锻炼学生心智的极为重要、极为宝贵的情感基础。
教师应以饱满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转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如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讲述,具体塑造圆明园的形象,教师用真挚情感,以发自内心的语调语气介绍它的华美壮丽,使学生的自豪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当说到它被焚毁于敌人之手时,学生们对侵略者的仇恨溢于言表,历史的感染力便一下体现出来。
此外,由于历史情感的相对性,容易导致学生复杂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如讲述美国内战、林肯遇刺的情景时,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会使大多数学生对林肯的不幸遭遇产生惋惜、悲痛和崇敬的心情,但也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会感到人世的无常与空虚,即使是一代伟人,也会被命运所左右,而“我”能做什么呢?于是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占据他的心灵。
教师则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求人生价值的标准,把历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紧连接进来,克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3,要强调一个“思”字。
任何历史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激情都包含着理性意蕴。
在教学中,我们强调“真”和“情”,主要注重形象思维的建立,都是从感性认识入手的。
那么我们强调“思”,则要求把历史美中蕴涵着的理性因素挖掘出来,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历史美教学的最高目的。
在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普遍忙于应付主要科目的考试,因而他们真正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思想。
教师就应当在创造出历史的课堂气氛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去思索种种现象的本质,寻求人生的价值,探求历史的真谛,同时应积极倡导学生培养沉思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4,还要强调一个“行”字。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在掌握并理解真知后,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行动。
历史告诉我们:应当珍惜幸福,艰苦奋斗,有限生命应当时刻珍重。
在教学中应当努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参观调查、讨论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当善于捕捉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与锻炼“思”的结果,将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健康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健康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某某、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X作用。
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复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
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