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xx铁路实验中学201X-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24*2=48分)
1. 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
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2.
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
1843年100.01846年85.21850年64.2
1853年28.31857年21.251860年23.0以上是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统计。
统计数据反映出( )
A.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加剧B.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D.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但不久以后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
这反映了( )
A.小农意识遭遇新经济潮流的冲击B.西方重商观念对农民革命的影响
C.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束缚D.农民领袖政治上的不成熟
4.清末新政期间,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原拟用10年时间逐步以学堂代科举,仅仅过了一年,不待学堂制成熟,便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对立宪改革,朝廷原确立预备期9年,仅过两年就宣布减为5年,而朝野甚至在讨论减为3年或立即施行的可能。
这表明( )
A.民主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B.清朝统治的政治危机空前加深
C.新政的成效推动改革深入发展D.国内顽固势力已退出政治舞台
5.《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五四运动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D.《马关条约》和维新变法
6.1894年孙中山指出:“是会(兴中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20世纪初《新民丛报》认为重振会党,奠定政党之基,“实欲为复兴中国计”。
而《国学今论》则强调“古学复兴”和“民族主义”对“中国复兴”的根本性意义。
这表明( ) A.复兴救国成为共识B.政党建设是民族复兴的有效途径
C.通过复兴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D.民族复兴之路艰难
7.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8.“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
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
”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B.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D.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9.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D.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10.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
表2
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
23233030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
新时期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
是一场灾祸12161410
难以回答211613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11.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强调无产阶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
A.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B.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人
C.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D.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 )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13.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
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 )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这说明了( )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做好侵华的准备
C.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D.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
15.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挥。
这反映出( ) A.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B.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
C.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D.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18.1949年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改善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
计划出台后,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比例由1939年的13.1%上升到1956年的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
这表明该计划实质是( )
A.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B.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蚕食老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D.确立了石油美元的世界地位
19.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
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
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
这一措施旨在( )
A.清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B.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D.促进经济繁荣争霸全球
20.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
上述变化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B.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21.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日建交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美关系正常化
22.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
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 A.美国化借实力控制世界B.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C.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D.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23.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B.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
C.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24.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
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表明( )
A.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B.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D.“一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
二、材料题(52分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
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
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
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
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
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
关。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
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
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
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
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中国外国
19世纪中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
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
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9世纪晚期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
出版。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完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7.(15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
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
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
“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
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4分)
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5 CBABC 6-10 DABD C 11-15 BACDA
16-20 CDCDB 21-24 DCBA
二、材料题(52分)
25.(25分)
(1)差异:中国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改变,英国是随着社会变革自发的改变;中国服饰变迁晚于英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英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进
行;中国对传统保留多。
(8分)
原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近代化起步晚于英国;近代工商业起步晚,规模有限,传统经济占主体;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进步思想影响有限。
(4取3,5分)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民主化程度高;经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取2,4分)
(2)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加深对西方的了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8分)
26.(12分)
示例1:论题: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
(3分)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论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深入。
(3分)
阐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
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扩大普选权等举措,使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力图通过变法或革命的形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等地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分)。
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推动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比如发动鸦片战争,侵略印度和埃及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3分)
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阶级矛盾激化。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此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5: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
(3分)
阐述:列强的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从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到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思想的三个层面的发展。
(9分,言之成理即可)
27. (15分)
(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1分)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2分)
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2分)
(2)原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4取3,6分)
(3)理解: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为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分)
因素:革命政党的领导;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2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