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正在消逝的艺术瑰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影:正在消逝的艺术瑰宝

精致的剪影、暖黄的灯光、白色的幕布、铿锵的锣鼓,抑扬顿挫的说唱,指尖不停挥动,上演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戏剧——皮影。

皮影戏历史悠久,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开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朝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个地域不同流派的皮影大部分也入选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借助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道具表演的民间戏剧。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人物制品的统称。

皮影戏人物、布景跟传统的戏曲相似,生、旦、净、丑等各类角色一应俱全。

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精细小巧的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平面人偶表演。方寸舞台间,上演着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等各式各样的故事。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广泛,形成了大大小小多个皮影流派,知名的又四川皮影、北京皮影、湖南皮影、湖北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陕西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等,各个流派的皮影人物造型不同,唱腔也不同,也都有各自拿手的曲目。

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影人制作工艺和表演艺术都大同小异。皮影人物的制作是中国雕刻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民间艺人们在兽皮或纸板上刀刻彩绘制成,过程十分复杂,工艺十分精细,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先是将兽皮处理,煮熟再晾晒,反复多次,直到皮革呈现半透明,然后画上人物图案,再雕刻上色。

一个完整的皮影人物由11个主要部件组成,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两手等,每个部件的颜色深浅、薄厚程度都不一样,制作者必须根据兽皮厚薄截取不同部位。人物面部细节、身体轮廓、服饰图案等,都需要用钢针一一描绘在皮面上,描绘好的图案要用不少于30种刀具细致镂刻出来,一个人物完成下来大约需要镂刻3000刀。在表演时,将影人的头插到身部,四肢与身体相接,将三根竹签安在身体和两手,即可操动影人。

皮影的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3尺高,5尺宽,白纸作幕布,还有油灯一盏,用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无论是在雕刻还是绘画、戏曲上都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底蕴。一个个皮影人物、一出出皮影戏剧都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古老的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

年轻人对它关注越来越少,愿意传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皮影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