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下6.3《水的循环》ppt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
1、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按循环途径和规模分为: A:大循环 全球海洋~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B:小循环(内部循环) 海洋~大气/陆地~大气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小循环 陆地小循环
内流区小循环
外流区小循环
水文大循环(自然)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水汽交换 基本环节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间 垂向交换 蒸发、输送、凝结、 横向交换 降水、下渗、径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空间 垂向交换 蒸发、凝结、降水 陆地外流区 陆地与陆空, 垂向交换 蒸发/蒸腾、凝结、 循环 河流与海洋间 横向交换 降水、下渗、径流
降雨强度分级表 等级 12小时降雨量 24小时降雨量 (mm) <10 10-15 25-50 50-100 100-200 >200
(mm) 小雨 0.2-5.0 中雨 5-15 大雨 15-30 暴雨 30-70 大暴雨 70-140 特大暴雨 >140
3. 降水特征
-----反映降水时空变化规律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A、强度—历时曲线 平均降水强度
I P t
同一场降雨中,历时 越短,雨强越高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B、深度—面积—历时曲线
面积一定时,历时越长,平均 雨深越大; 历时一定时,则面积越大,平 均雨深越小
二、面降水的计算
雨量站---某点的雨量 区域、流域---某平面的雨量
3、成果
静态水
动态水
四、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地理条件 2、人为因素 1)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 植树造林---蒸发 人工降雨---降水 2)不利影响 过度抽取地下水 大面积滥伐森林 排干湖、沼
五、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水文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2.土壤蒸发——发生在土壤孔隙中的水的蒸发现象。
还要克服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附力。从本质上说,土壤蒸发
是土壤失去水分的干化过程 。 根据土壤供水条件的差别以及蒸发率的变化,可将土壤的
土壤水在汽化过程中,除了要克服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外,
干化过程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定常蒸发率阶段 2、蒸发率下降阶段 3、蒸发率微弱阶段
(1) 降水过程线
以一定时段(时、日、月等)为单位所表示的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过程用曲线或直线图表示。 雨量P
降水过程线
时间t
(2) 降水累积曲线
累 积 雨 量 过 程 线 是 降 雨 强 度 过 程 线 的 积 分
(3) 等降水量线(等雨量线)
---与地图等高线相似
闽江流域1998年6月12~24日降水量等值线图
冰川8600年
深层地下水5000年
浅层地下水1400年 内陆湖水20年 湖泊淡水10年
土壤水1年
河水16天
动态
水
河水 湖泊
淡水
浅层地 下水 水
土壤 静态水
深层地下
水
内陆湖水
陆地水更新循环类型及其更新循环周期
冰川
2、意义 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 反映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基本参数
循环周期越短、速度越快,可开发利用的水量越大
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
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气 压等 水的状况: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 土壤的状况:土壤孔隙性、土壤颜色、土壤 温度梯度
3.植物散发(植物蒸腾)
植物散发过程大致是: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后,经由根、茎、 叶柄和叶脉输送到叶面,并为叶肉细胞所吸收,其中除一小部分留在植 物体内外,90%以上的水分在叶片的气腔中汽化而向大气散逸。
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基本表达式: 水量收入项-水量支出项=蓄水变化量
即:I – Q = △S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降水+凝结+地表流入量+地下流入量+初蓄水量 = 蒸发+地 表流出量+地下流出量+工农业与生活用水量+末蓄水量
三、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1、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
以全球海洋为研究对象
降水+入海径流 换现象。 有效蒸发量,是从蒸发面跃出的水量和返回蒸发面的水量 之差值。 从能态理论观点来看,水面蒸发是热能向动能的转化。
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1、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水面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饱和水汽压差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水分汽化的主要能量条件,太阳辐射越强烈,蒸发量越大。一般,干 旱地区蒸发大于湿润地区。 (2)水面温度 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因而易于逸出水面而跃入空气中。蒸发量随水温的 增加而增加。 (3)饱和水汽压差 饱和水汽压差:水面温度的饱和水汽压(e0s)与水面以上z高度处实际水汽压 (ez)之差。 (4)湿度 相同温度下,空气湿度小(饱和水汽压差大)时蒸发量大。 (5)气压 气压会抑制水分子逸出水面,蒸发量随气压的增高而降低;同时,气压高,空气 湿度就会降低,又有利于水面蒸发。 (6)气温 气温高有利于蒸发,一般蒸发量随气温呈指数变化。 (7)风速 风能加强对流扩散作用,带走水面上空的水汽,有利于增加水面水分子的逸 出量。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水面蒸发就越大(图2-2)。
水循环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 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循环强度过大,可能 引发洪水灾害;过弱,可能导致旱灾。
5.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合理使用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 水循环与水文现象及水文学科发展
可促进水文科学的发展
2.2
水量平衡
一、水量平衡概念 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的任意时段内, 其收入与支出的水量差等于该时段区域的蓄水变量。 ★从本质上讲,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 循环过程中的 具体体现。 ★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内在规律。
三、蒸发量的计算(了解)
蒸发量的计算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以及流 域总蒸发量的计算,涉及面比较宽,方法亦多种多样。但归纳 起来不外乎三种途径:一是采用一定的仪器和某种手段进行直 接测定;二是根据典型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以进行估算; 三是通过成因分析建立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这三条途径各有 其长处,亦都有局限性。
2.4
水汽扩散与输送
一、水汽扩散 1、定义 所谓水汽扩散是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 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扩散理论是水文学的重 要基础理论。 2、类型 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又称分子混合,是大气中的水汽,各种水体中 的水分子运动的普遍形式。 紊动扩散 紊动扩散又称紊动混合,是大气扩散运动的主要形式。
降水 降雨
2、降水基本要素
降水量: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以亿m3或降水深度(mm)表示。日降水量和次降水量。 降水历时:一场降水连续经历的时间,如一场降 水历时3天;
降水时间:人为划定时间内的某一降水,不一定 为连续降水。如24小时 降水200mm。
降水强度(雨强):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 mm/min,mm/hr或mm/d 计。 (降雨强度分级) 降水面积: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km2计。
二、水汽输送
1、定义 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
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2、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的影响、地理纬度的影响、海陆分布的影
响、海拔高度与地形屏障作用的影响。
2.5
降水(Precipitation)
一、降水要素 1、什么是降水 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 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自然界中的雨、雪、露、霜、雹等现象 统称降水,是可利用水资源的最主要的 补给来源。
已深入气球圈层各个圈层,并将他们耦合在一起
2、水文循环与气候变化
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者、储存和转化者 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 影响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天气过程(海洋环流系统)
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改变地 表形态
水流的冲刷、侵蚀、搬运、堆积等塑造了各种地貌 形态
4. 水循环与生态平衡——作用重大
内流区水循环系统上基本上呈闭合状态,除上空存在与外界水汽
发生交换外,没有水量入海。因此,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P = E ) ★全球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3.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将海洋水量平衡方程式与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组合一起,就构成全球水量平 衡方程式:
p3 pn
式中: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 n — 测站数。
2.垂直平分法(太森多边形法)
陆地内流区 陆地与陆空间 垂向交换 蒸发/蒸腾、凝结、 循环 降水、下渗、径流
人为水循环(侧支循环)
人为水循环可以严重地改变天然水循环,处理 不好,会产生一系列水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
三、水体的更新周期 1、定义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 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W T W
T ----更新周期(年、日、时等); W ----水体总贮水量; △W----某时段内(年、日、时等)平均参与 水循环的水量。
植物蒸发不仅是物理过程,也是植物的一种生理过程。 植物对水的吸收与输送功能是在根土渗透势和散发拉力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根土渗透势:根系中溶液浓度和四周土壤中水的浓度存在梯度差。 散发拉力:由于植物散发作用而拉引根部水向上传导的吸力。
二、影响蒸发的因素
影响蒸发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供水条件 蒸发现象的先决条件是蒸发面存在水。 2.影响蒸发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因素 (1)动力学因素:主要有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大气垂向 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三方面。 (2)热力学因素: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平流时的热量交 换。 3.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蒸腾ET
P
E
海洋
地下径流Rg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2、水循环5个基本环节(或4个)
水汽蒸发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水分入渗 地表、地下径流
径流生成
3、水循环机理
内因:水的三态转化 外因:太阳幅射、重力作用
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循环是联系地球系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纽带 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是开放系统 通常意义上的水文循环仅指水分循环
★在多年平均状态下, Δs海→0,即整个海洋的降水量 加上入海径流量与海面水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但对于各大洋来说,降水量与入海径流量并非等于蒸
发量,这说明各大洋之间存在着水量交换。
2、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外流区水量平衡方程 降水量 - 蒸发量 – 地表径流量 -地下径流量 =蓄水变量 ☆内流区水平衡方程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2.1
水循环概述
一、水循环基本过程
1、水循环的定义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 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 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 循 环 示 意 图
地 表 径 流 RS 壤中流RSS
降水P 蒸发E 陆地 包气带 基岩 下渗F
2、水体因素:水面大小和形状、水深、水质 (1)水质 当水中溶解有化学物质时,水面蒸发量一般会减少。如,含有盐类的水溶液常 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起着抑制蒸发的作用;深色水体蒸发大于浅色水体。 (2)水深 对于浅水,气温对蒸发的影响显著。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冬季则相反; 对于深水,深水水体储藏热能较多,对水温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故蒸发量在时 间上变化比浅水缓慢。 (3)水面的大小和形状 水面面积大,其上空水汽不易很快被风吹散,不利于蒸发;水面形状通过风向影 响蒸发。风向与水面延伸方向垂直,蒸发大;与水面延伸方向平行,蒸发小。
海洋和陆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海洋和陆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必须指出,在水循环过程中,全球总水量不变,不等于各种水 体之间相对数量亦恒定不变。
2.3
蒸
发
蒸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1.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
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水面蒸发是发生在水体与大
从而导出由点求面的问题
常用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太森多边形法、 等雨量线法等。
面积较大的流域,最好用太森多边形法
在平地上可用算术平均法、等雨量线法
1.算术平均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 伏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求得流域 上的平均降水量。
p1 p2
P ( p1 p2 pn ) / n 1 n pi n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