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及命题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见的类型及命题角度
类型一结构混乱
命题角度1:句式杂糅
结构混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病句类型,主要包括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等。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这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年病句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如: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分析:“(人们)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忽视”和“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句式杂糅。
【例】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辨析:“历史是在深坑”和“历史藏在深坑”两种句式杂糅,“是”和“藏”应删去其中一个。
除此之外,句子还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在月球背面的深坑”这个介词结构不完整,成分残缺,应补充完整,改为“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命题角度2:中途易辙(偷换主语)
中途易辙,也是结构混乱的一种,就是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分句又暗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杂。
如: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分析:中途易辙。
“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的主语暗换成了“人”,应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例】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辨析: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
命题角度3: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民间力量”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作了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可在“无可替代”前加“的”。
【例】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辨析:藕断丝连,“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的主语应是“科幻文化正在崛起”,应在“是对”前面加“这一现象”。
类型二搭配不当
命题角度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来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分析:“速度”不能“扩大”,多主语和单一谓语不能完全搭配。
【例】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辨析:“使得它”和“是”不搭配。
命题角度2:动宾搭配不当
一是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
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园林博览会的理想。
分析:谓语动词“完成”与宾语中心语“理想”不搭配,应将“完成”改为“实现”。
二是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如:中国拥有航母之后,特别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分析:谓语动词“增大”与宾语“筹码”不搭配,“力度”可以“增大”,但“筹码”只能“增加”。
【例】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辨析:“执行了……航次”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命题角度3: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主要特点:句子前面(或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成败、升降、高低、好坏、优劣、强弱、得失、能否、是否、有无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方面意思(或正或反)的词句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
如:旅游市场价格上涨也体现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就导致海鲜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过快。
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需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分析:两面对一面,将“能否”改为“要”。
)值得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是否”等两面词时,也要认真分析,如下面句子就不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分析:前半句为一正一反,后半句虽没有与之搭配的一正一反的词,但
后半句可作正反理解,即“工程质量”有好坏,这样前后就可以搭配起来:认真负责,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就差。
【例】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辨析:句中有两面词“能否”,而后面的内容只能对应“能”的一面,属搭配不当。
类型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命题角度1:主语残缺
成分残缺: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主语。
谓语是及物动词的,后面必须有宾语。
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而没有,导致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
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缺少主语,导致句子不通、表意不明的,这样的句子就是主语残缺句。
高考中主语残缺的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
(2)滥用使令动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分析:“使”字造成主语缺失。
应该删去“使”,让主语“我们”出现;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使”的主语。
(3)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
如: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
分析:“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
(4)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如: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分析:“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应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应加上;最后一个分句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
【例】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辨析:“使得”缺少主语。
命题角度2:宾语残缺
(1)动词的宾语残缺。
如: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分析: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
(2)介词的宾语残缺。
如: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分析:“在”是介词,需要与宾语搭配,应在“形象”之后加上“方面”。
(3)中心语残缺造成宾语残缺。
如: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分析:“存在”后面缺少充当宾语的中心语,应在“报告书”后加“的现象”或“的问题”,并将“产品”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例】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辨析: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
命题角度3: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前后不照应的情况。
缺少介词也会造成句子不通顺。
如: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分析:缺少介词,“促使”前应加上“为了”。
【例】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辨析:缺少与“因为”相对应的“所以”,另外,“使得”缺少主语。
命题角度4:使令性动词残缺
谓语是句中用以陈述、说明主语的句子成分,它告诉人们: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等,因此,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
如果不是表达所需要所允许的省略,该用谓语而未用的地方,主语自然就得不到陈述或说明,句意也得不到准确、恰当的表达,句子结构不完整,有时还连带造成其他语义及语法关系上这种或那种错误;这就是谓语残缺。
谓语残缺有多种,以下分析的是除使令性动词以外的其中的几种:
(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测检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能力。
分析:谓语残缺,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如: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分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工作”相呼应的谓语,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例】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辨析:“眼花缭乱”一般不直接作定语,前面要加上“令人”“使人”等词。
命题角度5:成分赘余
如果对词语的意思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随意乱用,就容易使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造成句子成分赘余。
句子成分赘余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修饰语叠床架屋;二是词语的同义反复;三是结构上出现不该有的成分;四是修饰语与中心词重复。
【例】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辨析:句中“清楚”是“研究”的结果,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得加“得”,如“写错”。
故“得”赘余,应去掉。
类型四语序不当
命题角度1:多项定语、状语次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从语意角度看,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①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短语;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
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副词(表范围或频率);⑤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可简记为:“目(因)”“时”“处”“范(频)”“情”“对”。
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副词)诚挚地(形容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
命题角度2:分句语序不当
在承接复句、递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次序分别有先后和轻重关系,如果颠倒了,就会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
如: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分析:分句间内容次序颠倒。
将“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与“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对调,然后在“保障”前面加“以”字。
整个句子变成“杜绝……,除了……,还要靠……,以保障……”,最终目的应该是“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命题角度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的位置不当,如: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的地就锄不好。
分析:第一个“不”字应移到“趁现在”之前。
(2)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
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
类型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白。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代不明,二是有歧义。
【指代不明】
如: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析:指代不明。
“这位”,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
【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如: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
分析:句中的“三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厂”,
那么会有“三个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则有“一个厂的三个领导”的意思。
此处属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
如: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分析:“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
【停顿不明】
如: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高新技术科技会”的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分析:停顿不明。
“3日和10日下午”可停顿为“3日和10日/下午”和“3日/和10日下午”。
【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辨析:“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类型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结构完整,搭配合理,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
因此,这类句子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概念混乱】
(1)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出现概念间包含或交叉的错误现象。
如:“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分析: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2)并列的词语不全部属于收束语。
如: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分析:“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不属于“体育活动”。
【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
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如: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分析:不合逻辑,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
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语境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
【否定失当】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
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分析:否定不当。
应删去“不足”和“不当”。
【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
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
如: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向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分析:非转折关系,“然而”使用不当。
【不合事理】
语句陈述的事情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如: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分析:既然“繁星满天”,又怎会“一轮明月”?明显不合事理。
【数词使用不当】
一般来说,句子出现了“增加”“缩小”“降低”“提高”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逻辑。
增加可用倍数、百分比,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如:三个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分析:“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是不可能的。
应删去“一倍”,补上分数或实际数量。
【例】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辨析:“并行不悖”意为“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至关重要”意思是“相当重要”。
语境中只说明了一条艺术法则,故用“并行不悖”不合事理。
另外,句子还有搭配不当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