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3单元-13 柳永词二首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柳永词二首
雪梅香
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
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各西东。
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内容赏析】这首词是很典型的睹物伤情之作。
诵读本词,像是在翻看一幅“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各西东”雨迹云踪的旧照,而眼前总像有一位手持单反长镜的摄影大师在不停地“扫射”。
柳永就是这位绘画巨匠,他用独有的彩笔给后人绘制了自然秋景、人间秋色的图画;柳永就是这位摄影大师,他用单反长镜留存了情人雨迹云踪、美好往事的旧照。
独立高楼,面对晴朗天空下凄凉萧条的秋色,引动了应该与当年宋玉相同的悲秋情绪。
渔市独起的碧烟寒凉缭绕,水村枯凋的红叶忧伤飞舞。
南国的天空辽阔无际,江水溶溶,千里宽广,大浪淹没了斜阳。
迎风中想起了佳丽,别后一定容颜忧伤,愁眉不展。
可惜当年的忽然离别,使花前月下的两情缱绻,就这样如落花流水无情消失,彼此从此分隔东西,那雨迹云踪的往事成了美好的回忆。
无依的怨恨、相思的情意,只好全都嘱咐给远飞的鸿雁,遥寄给佳丽。
蝶恋花
[识作者]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
因排行七,又称
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时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
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
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探背景]
《蝶恋花》写于柳永漫游江湖之时,词人漂泊沦落,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写下这首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歌。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联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答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而无悔这一主旨:为了她的坚贞爱情,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无法排遣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而忠诚的男子形象。
3.《蝶恋花》抒发了什么感情?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
【答案】感情: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
感情基调:低缓,哀愁。
伫倚危楼,草色,残照(所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抒胸臆)。
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鉴赏】带着幽幽的哀怨,久久斜倚着栏杆,危楼细风微微起,轻轻撩动发际,怎能不勾起心中绵绵愁思,与君昨日欢乐之景,又常常闪耀脑海之间,音容笑貌,好似又重绕耳畔,再现眼前。
但眼下却只有微风阵阵,唯能独倚危楼。
起句七字,意韵极丰。
而紧接着“望极春愁”笔力极重。
极力远望,是不是天的一边也有伊人相望,而眼前却是茫茫一片,结果确实愁闷生于这落寞的天际之间。
伊人何在?一“极”字让人觉得一种愈是奋力愈是悲伤之感。
无尽的愁思与茫茫的天际混成一片,挥之不去。
2.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鉴赏】此篇下阕,读罢感叹不已。
既然无人会意凭阑之感,凄凉自知,那么便转入自我安慰。
奔走仕途,本已把浮名换作了浅吟低唱,已压抑重重,今又漂泊异乡,天各一方。
官场、情场,两相失意,事业与爱情皆不如意,试问又有何事能慰藉这颗失落的心灵?唯有借酒消愁,以酒抚慰这落寞的心。
“强乐还无味”一语,已伤心至极。
越是追求快乐,越是悲伤得厉害。
“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添得愁无限”正是这种无尽愁思,却又有挥之不去的无奈。
望海潮
[探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答案】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答案】互文的手法。
“弄晴”“冷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歌声。
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鉴赏】“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人间有心人的。
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鉴赏】这是近看。
在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高入云端的大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清风入怀,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这是写静景;钱塘江中奔腾的江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壮阔雄奇,这是写动景。
动静相偶,相映成趣。
“天堑无涯”则是总括钱塘江是一道阻挡北方敌人的天然屏障。
此句赞赏钱塘江的雄伟、壮阔、险要,写出了杭州美丽之外的另一面——雄奇。
1.课内素材
半为诗词半美人的柳永
柳永的词有雅俗之分。
柳永的俗词多运用民间语言或俗语来抒写表达。
结合柳永生平事迹,他一生仕宦沉沦,生活潦倒,颇不得志,长期出入秦楼楚馆和下层市井之中,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也多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因此他的那些诗词就没有完全走迎合古代士大夫消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老路,他多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
肆歌楼里演唱,因此他的词吟唱对象自然也多是歌妓等社会下层人群,自然关注的就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常态和情感状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柳永俗词中多运用民间语言(俗语)的特点。
他的词作中像“人人”“无端”“消得”“真个”“争奈”“自家”等这些民间通俗词汇也随处可见、再三运用。
柳永俗词正是基于对这些俗语的运用,他的词相比于先前其他文人词就更加注重迎合下层人士的感情状况,浅显易懂,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便于普通下层人士传唱接受,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和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量。
【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个性”“寄托”“理想与现实”“俗世中的我”“雅俗共赏”“表现力”等相关的话题写作中。
2.热点素材
王君安凭借《柳永》荣膺“梅花奖”
大武夷新闻网讯 23日,笔者从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了解到,
该剧团“尹派”小生王君安,凭藉原创大戏《柳永》中的精彩演
绎,成功荣膺中国中青年戏剧表演艺术领域最高奖——梅花奖。
柳永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更是武夷山市文化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越剧《柳永》是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与省芳华越剧团合作创排的原创越剧,由省著名剧作家王仁杰为王君安量身创作。
该剧自2012年12月在榕正式公演成功后,便在全国进行巡演,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媒评文摘】王君安凭借其卓越的尹派唱腔和对柳永人生心绪的准确把握,较好地再现了一代词人跌宕浮沉的人生风采。
为表彰王君安在宣传“柳永”、提升武夷山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武夷山市为其颁发了“武夷山荣誉市民”证书。
——南方日报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
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
远眺鹅子峰,
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
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
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
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
惑,村民把柳永故居
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
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
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
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
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
……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
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
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
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
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
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
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地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
后来,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
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最后死在异乡。
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伎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值得欣慰的。
歌伎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
还是歌伎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
柳永在歌伎们的一片哭声中被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为诗为证:“乐游原上伎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人们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
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
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
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
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
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
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9期,有删改) 【精要赏析】作者从多个方面记叙了悲情才子柳永的一生,写了他的出生地、他的经历和才情,尤其重点写了他的坎坷命运,详略得当。
线索的清晰、结构的严谨、前后照应和篇末一笔点出主旨的技法,更应该值得学习。
[基础巩固层]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
凝噎.(yī)乍.暖还寒(zhà)伫.倚危楼(zhù)
薄.被(bó) 薄.物细故(bó) 厚古薄.今(bó)
堤.坝(tí) 户盈罗绮.(qǐ) 嬉.笑怒骂(xī)
【答案】“噎”应读yē;“薄被”的“薄”应读báo;“堤”应读dī。
2.改正下列词语中有误的字形。
天堑豪奢良辰美景大浪涛沙
箫鼓岑寂拟把疏狂羽扇伦巾
销魂憔悴羌管弄情欢度佳节
【答案】涛—淘,伦—纶,情—晴。
3.文体知识填空。
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句子长短不一,因此又叫________。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________(58字以内)、________(59—90字)、________(91字以上)。
词一般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我们学过的词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________派和________派。
【答案】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念奴娇浣溪沙西江月豪放婉约
4.把下列空缺的名句补充完整。
【导学号:18980054】
(1)重湖叠山献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堑无涯。
【答案】(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为伊消得人憔悴(3)怒涛卷霜雪
[阅读提升层]
5.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解析】数词是用来修饰词中使用的物象的,在这首词中,柳永使用的数词有“十万”“三”“十”等,这些词多表示数量的庞大,带有夸张的意味,使词具有了豪放的色彩。
符合这种意思即可。
【答案】词中有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2)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以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根据词的内容,请你简要说明完颜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案】都市繁华;市民殷富;风景优美;生活和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55】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解析】必须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看看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动静结合,有动景“雨洒”“东流水”,有静景“江天”“霜风”,画面生动逼真。
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
解答此题注意对诗歌所描绘景象的再现或转述。
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描绘的画面。
【答案】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
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7.阅读下面的元代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答案】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己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
[语言表达层]
8.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8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答案】参天巨木郁郁苍苍就像云雾一般的在这迤逦曲折的长堤之上。
不远处那钱塘江
潮水势浩大,无边无际,那无边无际的白色浪花就像被这潮水包裹住的雪花。
钱塘江潮水就像天然的深沟,好像没有涯际一样。
9.下图是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结合图形的构图要素,说明图形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导学号:18980056】
【答案】会徽以汉字“冬”为创意原型;用自由洒脱的书法线条演绎出冰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魅力身姿和运动曲线;底部用曲线线条勾勒出比赛的滑道;同时又巧妙地将数字“13”隐于图形中,特指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这一运动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