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研究作者:王燕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文化扑面而来。大学生作为优先接收各种文化的群体,难免会出现动摇或质疑,从而降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校出现重视培养技术和实操型人才,忽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文化多元化”。文章就以广东高校为例做了相应的调查,提出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同样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文化不断渗透到我们当中,影响着我们对待事物的判断与选择。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和担当,但由于他们的三观还不稳定,难免在复杂多样的文化氛围中有时会失去方向,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质疑。
一、调查问卷及其数据分析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笔者对广东省某些高校的学生做了相应的调查,方便了解问题、掌握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按年级、性别平均分配,大多数学生是共青团员,党员和预备党员的人数占了一部分,也有少数学生有出国游玩和留学的经历。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65份,有效问卷占93%。在问到传统文化时,65.8%的学生表示了解;12.3%的学生表示相当了解,并能举例说明;对传统文化持懵懂或茫然态度的学生占21.9%。虽然总体处于良好的趋势,但也说明在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缺失。
提到传统节日,29.8%的学生是在意的,并陪家人朋友一起度过;70.2%的学生更愿意庆祝西方节日,甚至每月的情人节都要度过。根据数据得知,高校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淡化。当提及传统文化的知识时,85.9%的学生愿意了解,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这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学习传统文化的动机,52.3%的学生是自愿主动的学习;28.7%的学生是出于学分;还有19%的学生态度不明确。这说明被动性的学习因素还是占了一定比例。对于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而言,选择愿意的学生占了90%以上,大家都认为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丰富大学文化生活的角度上都是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重温传统、学习优秀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瓶颈现象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道德和精神,还教会了我们处世之道、生存智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力量,任何文化都是纸上谈兵、徒有其名。然而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瓶颈,出现了瓶颈现象。
(一)整体认知度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大多数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但一知半解的情况偏多。在古风、戏曲、音律上明显存在弱势,经典名著更是很少阅读。换句话说,大学生只是对传统文化有些了解,认识面停留在一个或几个老生常谈的领域,认知度上显然不足。
在座谈中,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源于中小学教育或者亲戚朋友购买的书刊。一些性格开朗的学生是因为参加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顺便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好学的学生是由于参加诗文竞赛,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然而对于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多少印象。可见,传统文化没有得到高校足够重视,学生自身对这方面探索的积极性不高。
(二)外来文化的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位逐渐上升,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与此同时,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动漫、网游、综艺节目、音乐等都展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特效效果、页面的布局、炫酷的表演、震撼的场面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
对西方文化认可的同时造成对传统文化的沉默化,最终导致“理想信念模糊、民族精神失落、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日趋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功利自私的方面;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只考虑“自我”利益的得失而忘记他人的付出;在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更看重实用与价值。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反而受到歧视和挑战。
(三)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均以达到小康水平,衣食住行得到良好的解决。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拜金、享乐、功利的思想日益严重。追求物质的同时忘记了精神的进步。对于学生来说,追求功利的同时忘记了心灵的洗涤。这些都是造成对传统文化漠视的重要因素。
即使社会呼应,国家需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重温也只是“打口号”,并没有真正的付诸实践,也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在文化多样化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即使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内心空虚的状况。反映到当前学习生活中的是缺课、
耍个性、作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崇洋媚外的思想却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造成的“知行背离”的行为,造成了认同瓶颈甚至危机。
三、引导大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过程就是认知、认可、认同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结果。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规律、把握原则,重在实践。
(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
众所周知,思政理论课是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坚定马列主义信仰的重要支撑。思政课的作用发挥得当,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获得满满的优越感,为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把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思政课堂,品经典、读孔孟、学国学,把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带入课堂。在分析思政课所涉及的原理、理论知识时,善于用传统文化的事迹、格言、价值观念讲解;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回忆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理解它的“高深莫测”。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了认同感,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
(二)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优美与否关系到陶冶情操的功能,更关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高校可以通过对人文景观的设计、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比如雕塑、石刻、历史人物画像、名言警句、古画、书法等陈列在校园中,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下,大学生会受到启发和感染,言行举止就会优雅以及具有书香气息,不知不觉提升传统文化的品味。在校园中还可以经常举办汉服展,文化讲座,诗文朗读等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素养。
(三)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社团组织,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中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在开展社团活动中,注意引导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外来消极、反动观念的抵制,防止西方价值观的不良渗透。要让社团活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涵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学生自身认识反省
自身认识反省即内省式教育法。这种方法正是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教育人的方法。在教师、学校的大力协助下,激发学生的自身反省意识。做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虽然离不开传统教学以及他人的协助,但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激发主动意识,在心理上行动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