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行为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行为艺术
新课程确立新标准,新标准要求教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师教学要具备四种新行为。

一、树立新观念,形成定标靠杆的行为艺术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转变教师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加强校本培训的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重在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定标靠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在教学活动中始终紧盯新课标,调整制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呼唤人性的教育,也是回归人性的教育。

当今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否则新课程改革就可能产生“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因此,要从过去“只注重成绩,以及学科本位”的教学倾向转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确立新角色,建立平等对话行为艺术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

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

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改变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一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

新型的师生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应处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流、对话和思考,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究。

当然,师生虽然处在一个平台上,但并不意味着师生处于相同的地位,因为教师要设计整体框架,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同时,教师还要做学生的热心听众和第一支持人,学生在自己观察、实践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清闲,需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与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转入下一步的学习。

三、运用新方法,具备“导”“教”结合的行为艺术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引导,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四、创立新模式,注重过程创新的行为艺术
1.从教学模式的规格化转向个性化。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种“加工厂”般的学生教育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2.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因此有必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

3.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

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

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不仅要重视量的评价,还要注重质的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方面,要以“周周插红旗、月月送喜报”活动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学生自评,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便不断进步。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艺术,素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