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创立和 成功实践的启示?
①“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 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鲁迅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大革命后的艰难环境革命阵线缩小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软弱性与妥协性革命力量被摧残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000人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参阅课本(127——130)
2、理论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主要形式→武装斗争 基本内容→土地革命 主要依托→农村根据地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开创这条道路的基本依据——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从中国社会的性质看,中国革命要从农村的武装 斗阵开始 2、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来看,农民占全国人口 的绝大多数 3、从敌我力量对比与分布来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是 异常强大的,他们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的 乡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4、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批评国民党 对统治不满 〓 〓 〓 “反动宣传品”; “危害民国”;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说八道的官办东西 和帮闲凑 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的。”
(选自《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第123页)
共产党的许多优秀领导人先后被杀害,
陈延年、赵世炎、罗亦农、萧楚女、向警予、彭湃、恽代英、蔡和森等
一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至叛党 向忠发
革命运动较冷清
共产党员:57900——10000 (1927.5——1927.11)
城市工人斗争: 进攻转入防御, 多是经济斗争,胜利极少; 农民斗争: 此起彼落,处于散漫而不集中的状态
中国革命的复兴:
1、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
1927——1930年, 革命根据地有15块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彭德怀 黄公略 徐向前 邓小平
(二)中国革命的复兴: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 命
1、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


念奴娇· 井冈山(1965年5月)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入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地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鲁迅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后的艰难环境
革命阵线缩小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软弱性与妥协性
革命力量被摧残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军统” →贺衷寒、戴笠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华民族复兴社”
贺衷寒
3、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围剿”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
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
宁汉合流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
蒋介石
2、二次北伐与济南惨案
1928年4月5日, 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北伐
南昌起义部分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思考:
朱德、贺龙等都 曾经是国民党的 高官,为什么要 加入到共产党的 革命队伍中?
2、三大起义
②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9日 地点:湘赣边 领导人:毛泽东 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一词的由来
1928年5月10日,济南惨案
北伐誓师阅兵
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
1928年2月,亲英美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分编四 个集团军,进行“北伐”,出兵攻打奉系军阀 张作霖,以图统一北方。支持张作霖的日本帝 国主义害怕英、美势力向北方发展,侵犯它的 利益 。据济南惨案被难家属联合会调查:“济 案”中国军民死亡6123人,伤1700多人,财产 损失2957万元。
2、三大起义
③广州起义 时间:1928年12月11日 地点:广州 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表现了中共党人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英勇牺牲的英雄气慨 ; 证明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城市中心论”的错误。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实践上: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 立
课堂思考: 从地理位置分析在井冈山 建立根据地的优势。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者达31万多人, 其中共产党员26000人。
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字第一号令(一九二七年四月)
共产党窃据武汉,破坏国民革命之进行……综其所为,祸有 甚于洪水猛兽;瞻念前途,不寒而栗。政府奉行先总理之遗教, 誓竭全力,期三民主义之实现。唯欲建设独立平等之国家,必 先扑灭一切反革命之势力。共产党图谋倾覆本党,逆迹昭著, 中央监察委员会举发,并致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 最短期间亟清叛乱。查此次谋逆,实以鲍罗廷、陈独秀、徐谦、 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等为罪魁,以及各地共产党首要、次 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各军长官、 各省政府通令所属一体严缉,务获归案重办。至该党忠实同志, 遵守三民主义始终不贰之信徒,在革命地域大都与贼相持,奋 斗不懈,应着悉心保护,其余压迫而心迹可谅者,政府必分别 办理,决不绝其自新之路。此令。附通缉共产党名单二纸。 (名单共列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等193人)
3、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晨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
河本大作
皇姑屯事件策划者
1928年12月29日凌晨, 东北易帜
“仰承先大之帅遗志, 力谋统一、贯彻和 平,已于即日起宣 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改 易旗帜。”
——1928年12月29日凌晨, 张学良等联名通电
被日军残杀的济南军民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在“九 一八”事变时 实行的“不抵 抗”政策在处
理“济南惨案”
中已露出端倪。 而日军在以后 全面侵华中的残暴野蛮行径在“济南惨案”中也已暴露无遗。
面对日军制造的惨案,蒋介石采取了退让方 针,命令北伐军“忍辱负重”,撤出济南,绕道 北伐。 惨案发生后,日方否认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罪 行,反而要南京国民政府道歉、赔偿、惩凶。 1929年3月28日双方签订《议定书》,宣称“中 日两国所受之损害问题”俟双方“实地调查决 定”,后亦无结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济南惨案中遭杀害的蔡公时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 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 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 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 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 待 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 何 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 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 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 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张学良
“日方欺我甚,誓必易帜, 即死于青白旗下,吾亦甘心。”
东北易帜
国民党政府是如何实行一党专政??
1、建立庞大的军队
中央军(嫡系)→黄埔军人为骨干 地方军(杂牌)→各地军阀武装 民团和保安队(非正规)→保卫地方治安
2、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陈果夫、陈立夫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央俱乐部”
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 义,部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 农民自卫军。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 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 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幅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 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 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 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井岗山会师, 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 号——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 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 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接着,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 奉命改称为红军。
国军人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0万 20万 30万 40万 红军人数 4万 3万 3万 12万 时间 1930年12月——1931年1月 1931年 2月——1931年5月 1931年 7月 ——1931年9月 1932年 7月—— 1933年3月 消灭国军人数 1.5万 3万 3万 4万
工会成员
300万
3万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会决定三件大事: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中央会议
1、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清算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 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 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意义: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中共党内的右 倾错 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向。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实行这条道路的基本条件——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原因 1、中国式一个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反封建大国 2、大革命影响的存在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错误
实现这条道路的基本途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这一理论是中国长期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斗争经 验的科学总结 2、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 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 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 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中得来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 议 上指出,“须知政权 是
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
2、三大起义
①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领导人: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了坚持革命斗争的 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的初步形成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 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城市中心论→失败;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农村包围城市→成功。
课堂思考:
1、中国国情有那些特殊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创立和成功实践的启示?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建立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②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