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教育信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科特级教师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2008年教师节,溧阳中学狄永兴、实验小学周雨明、文化小学林忠等3位老师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

至此,在每3年一次的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中,我市连续两次喜获丰收,7位教师获此殊荣,这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就频现的亮点之一。

为探寻成长轨迹,剖析典型个案,分享成功喜悦,本刊特推出新科特级教师之系列报道。

等待好课自然成就
----江苏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林忠的成长探究
陶国忠
林忠:小学数学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文化小学校长。

他学的是美术专业,曾获书法九级,但最迷恋最擅长的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并且达到了较高的造诣;他兴趣广泛,喜欢打乒乓,而且能左右手开弓;他性情随和,喜欢和志同道合者略施小酌,于席间畅谈对教育的理解;他经历丰富,最边缘学校的一线教师、市教研员、实验小学的教导
主任、副校长,让他可以在不同的思维角度理解小学数学教育。

近年来,他主持的课题研究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

“好课是等出来的。

好的教学不仅是精巧的设计、流畅的程序,更重要的还是将课堂自然融入生活、将做人有机渗透课堂、借助知识让学生变得更聪明;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指积累、提炼、感悟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时刻观照。


这是林忠时常对青年教师讲的话。

在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总是在探究着好课的本质,努力丰富、提升、优化着好课的内涵,成功地“等”出了好课。

他凭借一节又一节的好课,或是参赛课、或是公开示范课、更多的是随堂课,赢得了大家的好评、赏识和敬重。

初识林忠,略显单薄瘦小的外形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但只要进入他的课堂,就会被他的大气、睿智和轻松、自然、深刻、有效的教学风格所吸引、所折服。

进一步走近林忠,与其深交,你会感受到他对的教育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和明晰的教育理念,感受到他心中逐渐完善的教育理想及其形成过程。

多年来,他一直处于调整和完善之中,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在时刻观照自我的过程中转变关注点,积极地探寻和完善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的链接点。

三个阶段,三种状态
一、工作状态的转变:从自然成长到基于研究状态,再到静下心来做事
首先是自然成长状态。

林忠在溧阳西南部最偏僻贫穷的农村小学工作了八年。

那时师范刚毕业,谈不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一份对工作的珍惜。

当时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但是他又不愿多花时间,不愿加重学生负担,于是便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追
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那时,他每听到一节好课或看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对其中的亮点和巧妙设计如获至宝,并很快地在自己课堂里加以实践、改进,逐步触摸到了“好课”的门径。

学校里有一批和他年龄相当青年教师,他们之间自发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讨论氛围,写写、画画、聊聊是他们主要的业余生活,工作平淡却充实。

在不断的积累和自我训练中,他的课堂教学水平、技巧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在1995年的常州市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成为许多单位“挖掘”的对象。

而后,他被调至市教研室任数学教研员,由于工作性质、任务和环境的转变,有了较多学习先进教学理论的机会,但他对课堂教学仍然情有独钟,进入了基本处于研究的状态。

一次指导基层教师上课,课上下来,在觉得相当完美的同时总隐约觉得还有些遗憾,但只能意会而很难描述,为了理清其中的缘由,身为教研员的他按照原本的教案又亲自上了一遍,课堂中,他找到了感觉,课一结束,他和那位教师会心的笑了,在笑声的背后是对课堂教学更深刻的感悟。

两年后,由于工作需要,林忠被调至市实验小学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近几年中,对他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在首都师大参加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让他有机会、有能力从新的高度来审视原本的“好课”和其它教学行为。

他认为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还有许多值得努力的地方和有许多事情要做,好课还要等,于是便进入了静下心来做事的境界。

在首都师大专家的引领下,他时刻观照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理念,悄然间,他的理念和行为又发生的新的变化。

二、关注对象的转变:从自我到学生
细节一:十多年前,他对自己的基本教学技能和素质异常的在乎,为了提高自己快速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他几乎进入一种忘我的训练状态,一看到什么新奇的现象,就要将它和教学联系起来思考,要将此想通、想透,还要自言自语表达出来。

细节二:两年前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繁重的培训期间,他想得最多的是班里的学生,两个月中,他和学生间通信达40多封,他总爱用不同的方式来和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

在这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关注对象的变化,以前,他认为只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有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是肯定能够学好的,于是他沉浸于教学技能的提高,热衷于教学设计的完美。

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一片好评和一个个评比“一等奖”的同时,他蓦然发觉自己学生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时,他陷入了迷茫,并时时在心底里追问:“到底怎样的课堂才能真正适合和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他最乐于和善于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真实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从中的变化可以折射出他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服务。

所以他的课堂,一切都在看似不可思议却又那么自然的进行着,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激活点,从而获得新的发展。

三、课堂行为的转变:从教学到教育
曾经向林校长学习过一节课,感触很深、启发颇大,那是四年级的一节“乘加乘”应用题教学,现撷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在黑板上出示23×12+32×45算式)由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我想到了计算。

师:能计算不容易。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需要用这类算式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吗?
生二:我帮做服装生意的阿姨进货,进了30套牛仔衣,每套牛仔衣68元,又进了25套童装,每套童装70元,我共要付给货主多少元呢?
师:非常正确,但是你真的帮阿姨进过货了吗?
生二:没有,我是编出来的。

师:编得很有水平,数学需要设计,但老师更希望生活中真实的数学,还有谁来说?
生三:我在家里卖废纸,有废报纸也有废纸箱,它们的价钱不一样,废报纸4角,废纸箱1角8分,称下来后,废报纸6斤,废纸箱17斤,我收到了40×6+18×17分的钱。

师:行啊,你真的做过这件事吗?
生三:真的,我爸爸还将我卖到的钱作为奖励给了我呢。

师:好,那天卖废纸时你们是怎样商量价钱的?卖的钱数是你算的,还是买的人算的?当时你的心情怎样?能给大家说说吗?……
而后一联窜的互动谈话,将数学知识还原于数学事实,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完全带进了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真切得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这样的例子在他的课堂中比比皆是,而且没有一丝刻意强加的痕迹,进行的那么“润物细无声”。

初听他的课,总会感慨:我怎么没有想到,也会有疑虑:课可以这样上吗?常听他的课,你会体会到什么是“凌驾于教材,贯通于生活”。

如今林忠的课堂,有时将数学与技术有机结合,有时让学生从数学中得到美的享受,有时在数学中提炼出人文精神,将教学即教育理念演绎地淋漓尽致,课堂的内涵完全超出了数学的范畴,那是一种大数学观下的大数学课。

上好课,是教师的本质。

等待好课,是林忠的工作状态,是一种积累、一种探索、一种反思,一种创新,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和习惯。

林忠的坚持“等待”自然成就出如今的“特级”,所以笔者也就有了“等待好课自然成就”这一感悟。

成为特级教师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一种奢望,但对好课的等待却可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品质,教育不就是一种对学生长期的呵护与期待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