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

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4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 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师: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的习俗或故事呢?
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入手,便于教师了解学情,更好地进行接下去的教学。

2 学生交流。

3 师:中秋是团圆的象征,远在他乡的游子,望着天空的那一轮明月,常常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

4 出示课题:_39、但愿人长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3 交流
(1)学习生字
轼辙:读准字音(翘舌音)
偏扁:辨别读音
廷:复习笔顺
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的教学依然不能放松,对于一些容易读错、写错或混淆的词语要帮助学生加以辨析。

(2)开火车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古时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__,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什么时间)(谁)(谁)
个别说
三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思念之情?用“——”划出有关句子。

2 自读体会、交流。

3 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1)“皓月”是什么意思?
(2)师:在这样美丽的月夜,苏轼却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心绪不宁,他想起了什么呢?
(3)齐读2——5小节。

出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

师: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说明:在教学时,老师以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这个填空作为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

先从填空中的“思念”出发,请学生找出能反映苏轼对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

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师:于是,苏轼写下了一首小诗,它成了流传千古之作。

让我们好好地来诵读一番。

(1)以各种形式吟诵
(2)思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古” 查字典理解意思
“婵娟” 通过课文后的注释来理解
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帮助我们理解。

说明:文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现成的解释,学生只要找到相对应的小节朗读一下就能自己理解,这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但是其中,有两个词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一个是“古”、一个是“婵娟”。

理解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难,但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例如:“古”可以通过查字典、“婵娟”通过看课文后的注释就可以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今后学习起来,就有法可循了。

(3)对照解释背诵
四拓展延伸,扩大阅读
1 出示完整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诵读,配乐演唱。

2 师介绍苏轼以及苏轼的其它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
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

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语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有了初步的自学课文的能力。

同时这是一篇带星号的自读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这个班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课外阅读的习惯比较好。

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在课后,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浅显的苏轼作品,并在十分钟队会等时间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古代诗词。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

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

通过两年的集中识字,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在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区分。

“婵娟”、“皓月”这两个词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因此,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古诗词的词义。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句,在帮助学生理解的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文背诵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标三: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也读词句的意
思有了清楚地解释。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自学,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四: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

中秋、端午、重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无形渗透,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四、关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时,老师以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以这个填空作为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学习。

先从填空中的“思念”出发,请学生找出能反映苏轼对弟弟思念之情的句子。

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来思考一下当时苏轼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学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的意思,文本中有现成的解释,学生只要找到相对应的小节朗读一下就能自己理解,这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但是其中,有两个词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一个是“古”、一个是“婵娟”。

理解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难,但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例如:“古”可以通过查字典、“婵娟”通过看课文后的注释就可以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今后学习起来,就有法可循了。

中秋、端午、重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无形渗透,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教学反思
一、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有国际的视野,又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既踏着时代的脉搏,又胸怀传统文化的精髓。

苏轼的这首诗,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着他的独特魅力,课后,大家一起寻找有关苏轼的其他诗词,在课堂内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二、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可以运用过去学过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教师更多的起的是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

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抓住“思念”一词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诗的意思后,老师又给予了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抓住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填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发挥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练习,学生们反复地朗读了文本,然后又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是载体,作为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关于训练材料
我国早在古代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亮的一天,慢慢地,人们就把祭月的习俗固定在了八月十五。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___________(měi lì dòng rén )的_____(chuán shuō)。

我们最熟悉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其次是吴刚伐桂、白兔捣药。

千百年来,人们对月亮有过无数想象。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上_____无嫦娥和吴刚,_____没有玉兔和桂树,那里是一个________(huāng liáng )寂寞的世界。

(1)看拼音写汉字。

(2)在短横线内填上关联词。

(3)填空。

①人们把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月亮上的神话传说,你知道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