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与文化建设探索r——以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黎屯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环境与文化建设探索r——以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黎
屯为例
黎荣秋;杨凤敏
【摘要】文章以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黎屯为例,针对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探索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村庄整洁、民风淳朴,并具有忠义文化特色的文明新村.
【期刊名称】《经济师》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2页(P157-158)
【关键词】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水村
【作者】黎荣秋;杨凤敏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F31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只有“文明的乡风”,才能留下“文明人”,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文明的乡风,不仅依靠政治思想教育,依靠乡规民约约束,更需要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塑造。
我国广大农村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但由于多年来重经济轻文化的建设导向,致使当前大多数村庄污水横溢、
赌博成风,祖祖辈辈多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也在逐步被弱化。
本文拟以广西马山县周水村黎屯为研究对象,探索村庄如何通过物资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凸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村民的导向功能。
一、黎屯村庄文化建设背景
(一)村庄地理位置与村民文化基础
马山县周水村黎屯地处南宁市远郊,距离南宁市110公里,距马山县城35公里、大化县城13公里,离周鹿高速公路出口仅6公里,二级公路穿村而过,道路通达,交通便利。
作为纯净的壮族村,普通话在男女老少中已经完全普及。
70%以上村
民外出务工,容易吸收外来文化,壮族与汉族文化已充分融合。
(二)村落建设概况
黎屯现有300多户共1000多人口,民居沿用明代的建设风格。
整个村庄民居顺
山修建,呈纵向排列。
从外围看,青山作衬,绿水环绕,景色宜人。
但进入村内部,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新建民居布局凌乱无序,住房与牛栏、猪栏、鸡栏混杂一起,高低不一,还有部分无人居住的危旧房,有些崩塌下来占据了人行道;同时人畜混居,加之没有统一的生活污水排放处理系统,部分区域污水横流,有些垃圾处理池安置在河流边,居民卫生条件难以保障。
(三)村庄文化底蕴深厚
黎屯有1000多年历史,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山上清朝年间的将军墓向人们诉说村庄的忠义文化,村民的忠于家族、诚以待人、为人仗义的优良传统更是值得传扬;村后山上已经废弃的水帘洞,当年曾经是放牛娃们躲避烈日与风雨、游泳戏水的圣地,能引发村民许多童年的回忆;村前河边杂草丛生的水磨房,也会带给人们许多古老的传说……
二、黎屯村庄环境与文化建设规划
开展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塑造整洁良好的卫生环
境,打造忠义文化,实现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目标。
同时,在进行黎屯村庄环境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考虑与该屯的生态旅游建设相结合。
(一)黎屯村庄环境建设规划
通过实施以下八大工程,建设黎屯的村庄环境,塑造和谐、卫生、安全、秀美的村庄。
1.民宅整治工程。
(1)以民俗住宅为主流设计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也是民俗居住服务的场地,要完善相关服务设施。
新建民居要尽可能参照原房子设计结构及纵向布局。
为确保车辆通行,新建住宅要在原地基基础上左右各缩进50公分。
(2)整改旧房或平整恢复绿地。
尚坚固可继续使用的旧房,建议修复整改以确保满足村民住房需要。
已经崩塌并近期内不打算重建的旧房要平整恢复绿地,或建停车位。
(3)整改家禽家畜栏舍。
清理或整改家禽家畜栏舍,对于不符合规划与卫生要求的家禽家畜栏舍要进行整改或铲平(重建)。
2.村庄卫生工程。
(1)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铺设地下排污管道,建立地下污水处理系统,所有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排泄。
(2)设立可移动垃圾桶,将垃圾池搬到远离村庄的山野。
3.河道整治工程。
修建河道护堤和便民台阶;清理河道垃圾与淤泥,若条件允许,回填部分河沙,确保河水清澈、绿水长流。
4.村民饮水工程。
重新规划水源及水塔,重建供水体统,解决当前水压不足,水网较为混乱等现象。
5.村庄交通工程。
根据方便生产生活及安全要求,重新规划村庄内循环交通路线,并进行硬化。
修建村庄停车场,在村庄后山及村前修建可以容纳200辆车的村民
用停场。
6.村庄亮化工程。
一是修建村庄路灯,确保户与户之间,主要交通要道路灯通达,全村亮化。
二是倡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栽花,进行顶楼美化,使得黎屯家家绿树成荫,户户鲜花环绕,鸟语花香。
7.村民娱乐工程。
修建村民活动中心,让村民在其中学习、娱乐、健身,或举办村级公共活动,提高村民的凝聚力。
8.村庄生态景观工程。
重点建设和美化以下四个景观项目,让村民不仅住得好,还要住得美。
(1)建设村庄入口广场、村庄大门。
村口开阔地铺上村里特有的铁线草,建成开阔草坪,供村民或游客嬉戏游玩;同时参照村内明代建筑风格,建设黎屯大门。
(2)美化潭江渡槽。
潭江渡槽完全用花岗岩砌成(无钢筋)凌空横跨一片宽阔的稻田,由30多个石孔组成,凌空部分高度约有30多米,长度1000多米,远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槽下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槽上是终年不断的流水,灌溉方圆1万多亩粮田,是上世纪70年代马山县农业学大寨的卓越成果;但近看渡槽,却斑驳陆离,周边长满了青苔。
可以利用渡槽的水资源,建成人工瀑布,或通过灯光的合理设计,建设人造彩虹,强化渡槽的景观特征。
(3)美化村庄峡谷。
村口峡谷地段,铲除废旧猪舍,低洼处放石头,旁边种上各种竹林,让人体验“水在石中流,人在林下走”的美景。
(4)依据山势和水流,修建水帘洞。
水帘洞口在后山半山腰,因泉水从岩洞顶部滴答滴答流下而得名,岩洞的泉水在洞里聚成了一个小水潭,可以供小朋友游泳。
岩洞洞口偏小、陡坡下行,应该降低坡度,拓宽洞口,并在洞口周边种上果树和各类中草药,提高水帘洞的文化内涵和观赏性。
(二)黎屯文化建设规划
根据村庄历史,打造传播忠义文化:忠义仁勇,诚信礼智——“对国以忠、待人
以仁、处世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
1.建忠义文化长廊或忠义文化馆,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忠义文化和祖上忠义文化的典型人物及故事。
2.制作忠义文化典型人物塑像。
在村庄制高点设清朝将军塑像,塑造忠义文化典型人物。
3.忠义文化传播。
(1)在村庄主要景点或耀眼的位置,用祖传的故事诠释忠义的内涵、祖辈的行为规范。
(2)在村庄主干道边的墙体上刷上关于忠义的行为规范。
(3)在主要产业区,展示以忠义为核心产业发展理念。
(4)完善村规民约,使其体现对村民做人、行事讲忠义的行为规范。
(5)在村中心设板报随时宣传典型忠义行为人物。
(6)每年春节开展村民庆典活动,展示忠义仪式。
三、结论
环境、乡风民俗、村规民约体现村民的价值理念,都是乡村文化的构成要素。
通过加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塑造整洁良好的卫生环境;通过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在“保护优先,开发第二”的指导思想下,开展村庄景观建设,美化并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通过忠义文化的构建与塑造,强化忠义文化传播,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从环境、景观、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多维度思考,才能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朱善植,姜莹,张雪,张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华夏朝鲜族第一村为例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05):515-518
[2] 王忠武,曲丽,刁立侠.生态村建设的价值功能与模式选择 [J].山东社会科学,2016(04):65-69
[3] 孙杰.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困惑与路径探析 [J]. 安徽农业科学,2014(08):2526-2528
[4] 余俊洁,胡建,邓守明,黄小军.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土景观和地域特色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0(14):453-456
[5] 姬汝茂.论基于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 [J].社会科学家,2010(01):98-101
[6] 孙春刚,丁晓晏,胡晓川.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道路绿化设计 [J].农业与技术,2014(08):214
[7] 彭洁,陈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与新农村建设探析 [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44-45,48
[8] 潘顺安.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广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技,2010(31):17851-17852,1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