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上之私学与官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上之私学与官学
所谓“官学”,就是由政府机关提倡之学问,由政府主办的学校中之学问;
所谓“私学”,即学者自己私人向社会传道讲堂,私家开门授徒,私人设立学校所成之学问。
官学主要是为满足从政府观点看来所需之学,而私学则是为满足一般社会之需要,与学者个人在学术上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要求而有。
从西方学术教育史上看:希腊之哲人讲学都是私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学院,亦是私人设立的学校。
在中国,夏、商、周之学校初皆属于政府,用以教贵族的子弟。
故从中国教育史上看,似先有官学。
从先秦诸子起,即渐有私家讲学。
中国教育史上,凡新兴的有朝气的学术与教育,初皆是私学。
但私学盛行到某一阶段、某种程度时,它便由政府要求成为官学。
私学一旦成为官学,官府用它来考试,学术只成功名利禄之途,而讲学的人,亦非真心诚意的讲学。
政府所能注意到的学术,只是合政府之现实需要的。
真正的学者与教育家,更加知道对全社会之历史文化之过去未来负责。
故只以政府所需要之学术教育为标准,必失去教育学术之理想性。
学术教育必须有由私人在社会提倡传播者,才能有活力有朝气,私学为官学之领导,而当其化为
官学后,即趋于衰落。
北京大学之学术曾占有的地位很高,那是赖其中之教授私人所办的杂志《新青年》、《新潮》等对广大社会的影响。
东南大学所办的杂志《学衡》也是私人资格来办的。
但当杂志和创办杂志的这批人变成政治力量时,便失去了生气与活力,私学必当为官学之领导。
数千年之中国教育学术史看来,官学衰时,私学继起,以振兴。
“教育必生根于社会”、“必尊重私学精神,学术教育乃有活力”。
中华教育史之振兴需要私学,需要自由之气息。
引领世界社会之历史文化,不能重蹈私学化为官学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