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_数控机床对刀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加工)_数控机床对
刀方法
数控机床对刀方法
车床分有对刀器和没有对刀器,可是对刀原理都壹样,先说没有对刀器的吧.
车床本身有个机械原点,你对刀时壹般要试切的啊,比如车外径壹刀后Z 向退ft,测量车件的外径是多少,然后在G 画面里找到你所用刀号把光标移到X 输入X...按测量机床就知道这个刀位上的刀尖位置了,内径壹样,Z 向就简单了,把每把刀都在 Z 向碰壹个地方然后测量Z0 就能够了.
这样所有刀都有了记录,确定加工零点在工件移里面(offshift),能够任意壹把刀决定工件原点.
这样对刀要记住对刀前要先读刀.
有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就是用夹头对刀,我们知道夹头外径,刀具去碰了输入外径就能够, 对内径时能够拿壹量块用手压在夹头上对,同样输入夹头外径就能够了.
如果有对刀器就方便多了,对刀器就相当于壹个固定的对刀试切工件,刀具碰了就记录进去位置了.
所以如果是多种类小批量加工最好买带对刀器的.节约时间.
我以前用的MAZAK 车床,我换壹个新工件从停机到新工件开始批量加工中间时间壹般只要10 到15 分钟就能够了.(包括换刀具软爪试切)
=========================================
数控车床基本坐标关系及几种对刀方法比较
在数控车床的操作和编程过程中,弄清楚基本坐标关系和对刀原理是俩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机床的加工原理,以及在处理加工过程中修改尺寸偏差有很大的帮助。
壹、基本坐标关系
壹般来讲,通常使用的有俩个坐标系:壹个是机械坐标系;另外壹个是工件坐标系,也叫做程序坐标系。
俩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 1 来表示。
图 1 机械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关系
在机床的机械坐标系中设有壹个固定的参考点(假设为(X,Z))。
这个参考点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给机床本身壹个定位。
因为每次开机后无论刀架停留在哪个位置,系统都把当前位置设定为(0,0),这样势必造成基准的不统壹,所以每次开机的第壹步操作为参考点回归(有的称为回零点),也就是通过确定(X,Z)来确定原点(0,0)。
为了计算和编程方便,我们通常将程序原点设定在工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上,尽量使编程基准和设计、装配基准重合。
机械坐标系是机床唯壹的基准,所以必须要弄清楚程序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
这通常在接下来的对刀过程中完成。
二、对刀方法
1.试切法对刀
试切法对刀是实际中应用的最多的壹种对刀方法。
下面以采用 MITSUBISHI50L 数控系统的 RFCZ12 车床为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
工件和刀具装夹完毕,驱动主轴旋转,移动刀架至工件试切壹段外圆。
然后保持 X 坐标不变移动 Z 轴刀具离开工件,测量ft该段外圆的直径。
将其输入到相应的刀具参数中的刀长中,系统会自动用刀具当前 X 坐标减去试切ft的那段外圆直径,即得到工件坐标系 X 原点的位置。
再移动刀具试切工件壹端端面,在相应刀具参数中的刀宽中输入 Z0,系统会自动将此时刀具的 Z 坐标减去刚才输入的数值,即得工件坐标系 Z 原点的位置。
例如,2#刀刀架在 X 为150.0 车ft的外圆直径为 25.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切削时的程序原点 X 值为 150.0-25.0=125.0;刀架在 Z 为180.0 时切的端面为 0,那么使用该把刀具
切削时的程序原点 Z 值为 180.0-0=180.0。
分别将(125.0,180.0)存入到 2#刀具参数刀长中的 X 和Z 中,在程序中使用 T0202 就能够成功建立ft工件坐标系。
事实上,找工件原点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且不是求该点的实际位置,而是找刀尖点到达(0,0)时刀架的位置。
采用这种方法对刀壹般不使用标准刀,在加工之前需要将所要用刀的刀具全部都对好。
2.对刀仪自动对刀
当下很多车床上都装备了对刀仪,使用对刀仪对刀可免去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大提高对刀精度。
由于使用对刀仪能够自动计算各把刀的刀长和刀宽的差值,且将其存入系统中,在加工另外的零件的时候就只需要对标准刀,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对刀仪对刀壹般都设有标准刀具,在对刀的时候先对标准刀。
下面以采用 FANUC0T 系统的日本 WASINOLJ-10MC 车削中心为例介绍对刀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对刀仪工作原理如图 3 所示。
刀尖随刀架向已设定好位置的对刀仪位置检测点移动且和之接触,直到内部电路接通发ft电信号(通常我们能够听到嘀嘀声且且有指示灯显示)。
在 2#刀尖接触到 a 点时将刀具所在点的 X 坐标存入到图 2 所示 G02 的 X 中,将刀尖接触到 b 点时刀具所在点的 Z 坐标存入到 G02 的 Z 中。
其他刀具的对刀按照相同的方法操作。
事实上,在上壹步的操作中只对好了 X 的零点以及该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在 X 方向和 Z 方向的差值,在更换工件加工时再对 Z 零点即可。
由于对刀仪在机械坐标系中的位置总是壹定的,所以在更换工件后,只需要用标准刀对 Z 坐标原点就能够了。
操作时提起 Z 轴功能测量按钮“Z-axisshiftmeasure”,CRT ft现如图 4 所示的界面。
图 4 对刀数值界面
手动移动刀架的 X、Z 轴,使标准刀具接近工件 Z 向的右端面,试切工件端面,按下“POSITIONRECORDER”按钮,系统会自动记录刀具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 Z 向的位置,且将其他刀具和标准刀在 Z 方向的差值和这个值相加从而得到相应刀具的 Z 原点,其数值显示在 WORKSHIFT 工作画面上,如图 5 所示。
==================================================================
Fanuc 系统数控车床对刀及编程指令介绍
Fanuc 系统数控车床设置工件零点常用方法
壹,直接用刀具试切对刀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壹外园,记住当前 X 坐标,测量外园直径后,用 X 坐标减外园直径,所的值输入 offset 界面的几何形状 X 值里。
2.用外园车刀先试车壹外园端面,记住当前 Z 坐标,输入offset 界面的几何形状 Z 值里。
二,用 G50 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壹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 Z 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X
轴坐标减去直径值)。
2.选择 MDI 方式,输入 G50X0Z0,启动 START 键,把当前点设为零点。
3.选择 MDI 方式,输入 G0X150Z150,使刀具离开工件进刀加工。
4.这时程序开头:G50X150Z150…….。
5.注意:用 G50X150Z150,你起点和终点必须壹致即 X150Z150,这样才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
6.如用第二参考点 G30,即能保证重复加工不乱刀,这时程序开头 G30U0W0G50X150Z150
7.在 FANUC 系统里,第二参考点的位置在参数里设置,在 Yhcnc 软件里,按鼠标右键ft 现对话框,按鼠标左键确认即可。
三,用工件移设置工件零点
1.在 FANUC0-TD 系统的 Offset 里,有壹工件移界面,可输入零点偏移值。
2.用外园车刀先试切工件端面,这时 Z 坐标的位置如:Z200,直接输入到偏移值里。
3.选择“Ref”回参考点方式,按 X、Z 轴回参考点,这时工件零点坐标系即建立。
4.注意:这个零点壹直保持,只有从新设置偏移值 Z0,才清除。
四,用 G54-G59 设置工件零点
1.用外园车刀先试车壹外园,测量外园直径后,把刀沿 Z 轴正方向退点,切端面到中心。
2.把当前的 X 和Z 轴坐标直接输入到 G54----G59 里,程序直接调用如:G54X50Z50……。
3.注意:可用 G53 指令清除 G54-----G59 工件坐标系。
====================================================
FANUC 系统确定工件坐标系有三种方法。
第壹种是:通过对刀将刀偏值写入参数从而获得工件坐标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他通过刀偏和机械坐标系紧密的联系在壹起,只要不断电、不改变刀偏值,工件坐标系就会存在且不会变,即使断电,重启后回参考点,工件坐标系仍在原来的位置。
第二种是:用 G50 设定坐标系,对刀后将刀移动到 G50 设定的位置才能加工。
对到时先
对基准刀,其他刀的刀偏都是相对于基准刀的。
第三种方法是 MDI 参数,运用 G54~G59 能够设定六个坐标系,这种坐标系是相对于参考点不变的,和刀具无关。
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工件在卡盘上有固定装夹位置的加工。
航天数控系统的工件坐标系建立是通过 G92Xazb(类似于 FANUC 的G50)语句设定刀具当前所在位置的坐标值来确定。
加工前需要先对刀,对到实现对的是基准刀,对刀后将显示
坐标清零,对其他刀时将显示的坐标值写入相应刀补参数。
然后测量ft对刀直径Фd,将刀移动到坐标显示 X=a-dZ=b 的位置,就能够运行程序了(此种方法的编程坐标系原点在工件右端面中心)。
在加工过程中按复位或急停健,能够再回到设定的 G92 起点继续加工。
但如果
ft意外如:X或Z 轴无伺服、跟踪ft错、断电等情况发生,系统只能重启,重其后设定的
工件坐标系将消失,需要重新对刀。
如果是批量生产,加工完壹件后回 G92 起点继续加工下壹件,在操作过程中稍有失误,就可能修改工件坐标系,需重新对刀。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想办法将工件坐标系固定在机床上。
我们发现机床的刀补值有 16 个,能够利用,于是我们试
验了几种方法。
第壹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参考点偏差值写入 9 号刀补,将对刀直径的反数写入 8 号刀补的 X 值。
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动到参考点,通过运行壹个程序来使刀具回到工件 G92 起点,程序如下:
N001G92X0Z0;
N002G00T19;
N003G92X0Z0;
N004G00X100Z100;
N005G00T18;
N006G92X100Z100;
N007M30;
程序运行到第四句仍正常,运行第五句时,刀具应该向 X 的负向移动,但却异常的向 X、Z 的正向移动,结果失败。
分析原因怀疑是同壹程序调壹个刀位的俩个刀补所至。
第二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和参考点偏差的 Z 值写入 9 号刀补的 Z 值,将显示的X 值和对刀直径的反数之和写入 9 好刀补的 X 值。
系统重启后,将刀具移至参考点,运行如下程序:
N001G92X0Z0;
N002G00T19;
N003G00X100Z100;
N004M30;
程序运行后成功的将刀具移至工件 G92 起点。
但在运行工件程序时,刀具应先向 X、Z 的负向移动,却又异常的向 X、Z 的正向移动,结果又失败。
分析原因怀疑是系统运行完壹个程序后,运行的刀补仍在内存当中,没有清空,运行下壹个程序时它先要作消除刀补的移动。
第三种方法:用第二种方法的程序将刀具移至工件 G92 起点后,重启系统,不会参考点直接加工,试验后能够加工。
但这不符合机床操作规程,结论是能行但不可行。
第四种方法:在对刀时,将显示的和参考点偏差值个加上 100 后写入其对应刀补,每壹把刀都如此,这样每壹把刀的刀补就都是相对于参考点的,加工程序的 G92 起点设为X100Z100,试验后可行。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每壹次加工的起点都是参考点,刀具移动距离较长,但由于这是 G00 快速移动,仍能够接受。
第五种方法:在对基准刀时将显示的和参考点偏差及对刀直径都记录下来,系统壹旦重启,能够手动的将刀具移动到 G92 起点位置。
这种方法麻烦壹些,但仍可行。
============================================
============================================
数铣对刀
壹:对刀方法可用 Z 轴设定器来对刀,Z 轴设定器有壹定高度,所以对刀后补正值要考虑 Z 轴设定器高度.
二:刀具切削补正,就是用铣刀在加工件上的基准面上对刀,靠近工件时将 Z 轴放慢,我壹般用0.01MM 来靠近,刀具切削工件 0.01MM 后,我将 Z 轴再抬高 0.01MM,既是我要的值,如果你不想
工件基准面有痕迹,那你就用第壹种方法了.
除此之外你要将 Z 轴的数值输入相应的长度补正代码 H.注意 Z 轴的数值有正有负系统不同各
有区别!重要的是壹定要把数值正确输入!!!
另壹方法,用的辅助工具是塞尺,避免损坏工件表面和主轴端面。
在没有对刀仪的情况下,直接测量刀具的长度:
首先将主轴端面(没装刀具)直接接触工件表面(间隙用塞尺测量,下同),这样能够设定工件坐标系,同时设定了 Z 方向的零平面;然后只管换刀具,刀尖都在同壹零平面测量(或者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这样测量ft的是刀具的长度值(正值),分别输入不同的长度补偿
号;至于半径补偿,只要搞懂刀具的刀位点和左右半径补偿方向就能够直接在半径补偿值里输入数据就能够了。
可能因各人的工作方法不同,对于对刀的操作也各不想同,但有壹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对
刀的工作原理.
对刀的精确度也会直接影响加工的精确度.如果工件的表面要求不是很高,可用试切的方法
对刀,相反的话可用塞尺或块规,此时要注意避免损坏刀尖.
===========================================
判断刀具和工件基准面是否接触的电工方法
用壹个万用表,设置在测量最小电阻档,壹个表棒接工件基准面,另壹个表棒接刀具,慢慢的下降刀具,当电阻值突然变小时,刀具已经接触了工件基准面,此时的测量结果就是刀补值。
或者,在工件的基准面上,放壹块已知厚度的绝缘膜,膜上放壹个量块,万用表的表棒,壹个接量块,另壹个接刀具,当刀具接触量块时,电阻突然变成 0,此时把 z 轴测量结果减去绝缘膜和量块的厚度就是刀补值,这种方法很节约万用表的电池。
万用表设置在电压档,把壹个已知厚度的纽扣电池放在工件基准面上,壹个表棒接工件,另壹个表棒接刀具,瞄准电池下降刀具,当突然测量到电压时,表明此时刀具已经和电池接触,把z 轴测量结果减去电池的厚度就是刀补值
数控加工必备知识
1》什么是顺铣?什么是逆铣?数控机床的顺铣和逆铣各有什么特点?
顺铣:切削力 F 的水平分力 Fx 的方向和进给方向的 f 相同,这种铣削方式.
逆铣:切削力 F 的水平分力 Fx 的方向和进给方向的 f 相反,这种铣削方式顺
铣特点:①易产生窜动,需要加顺铣机构.(因为丝杠镙母之间的间隙)
②加工表面质量比逆铣高.
(适用于精加工)
逆铣特点:①工作稳定性高,不需逆铣机构
②加工表面质量比顺铣低(刀具磨损很快)
2》数控铣削加工时进刀﹑退刀方式有那些?
答:退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这些:
1•沿坐标轴的 Z 轴方向直接进行进刀、退刀
2•沿给定的矢量方向进行进刀或退刀
3•沿曲面的切矢方向以直线进刀或退刀
4•沿曲面的法矢方向进刀或退刀
5•沿圆弧段方向进刀或退刀
6•沿螺旋线或斜线进刀方式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型面加工来说,应选择沿曲面的切矢方向或沿圆弧方向进刀、退刀方式,这样不会在工件进刀或退刀处留下驻刀痕迹而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3》确定铣刀进给路线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进给路线包括平面内进给和深度进给俩部分路线。
对平面内进给,对外轮廓从切线方向切入,对凹轮廓从圆弧切入。
在俩轴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对铣削平面槽行凸轮,深度进给有俩种方法:壹种方法是在 xy 或(yz)平面内来回铣削逐渐进刀到既定深度;另壹种方法是先打壹个工艺孔,然后从工艺孔进刀既定深度。
3》数控铣削加工时程序起始点﹑返回点和切入点﹑切ft点的确定原则是什么?
答:①起始点﹑返回点确定原则
在同壹程序中起始点和返回点最好要相同,如果壹零件的加工需要几个程序来完成,那么这几个程序的起始点和返回点也最好完全相同,以免引起加工操作上的麻烦。
起始点和返回点的坐标值也最好设 X 和 Y 值均为零,这样能使操作方便。
②切入点选择的原则
既在进刀或切削曲面的过程中,要使刀具不受损坏。
壹般来说,对粗加工而言,选择曲面内的最高角点作为曲面的切入点。
因为该点的切削余量较小,进刀时不易损坏刀具。
对精加工而言,选择曲面内某个曲率比较平缓的角点作为曲面的切入点。
因为在该点处,刀具所受的弯矩较小,不易折断刀具。
③切ft点选择的原则
主要考虑曲面能连续完整地加工及曲面和曲面加工间的非切削加工时间尽可能短,换刀方便,以提高机床的有效工作时间。
对被加工曲面为开放型曲面,有曲面的俩个角点可作为切ft点,
按上述原则其壹:若被加工曲面为封闭型曲面,则只有曲面的壹个角点为切ft点,自动编程时系统壹般自动确定。
(mastercam 中有提示下刀点。
能很方便的解决这些问题)
4)数控车床夹具选择:
三爪卡盘、四爪单动卡盘夹具要根据加工工件的类行来选择,轴类工件的夹具有三爪卡盘、四爪单动卡盘
、自动夹紧拨动卡盘、拨齿、顶尖、三爪拨动卡盘等。
盘类工件的夹具有可调式卡爪和速度可调卡盘。
(现多采用液压卡盘,装软爪加工物料)
5)什么是工序﹑工步?构成工序和工步的要素各有哪些?
答:1.壹个或壹组工人,在壹个工作地对壹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壹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变化和工作是否连续。
2。
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壹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
6)什么是工艺信息?工艺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答:工艺信息是指通过工艺处理后所获得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有:工艺准备刀具选择;加工方案(包括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及补偿方案等各方面信息。
加工实践经验的积累,是获得工艺信息的有效途径。
划分工步的依据是加工表面和工具是否变化。
7)、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选择且确定数控加工的内容;
(2)对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
(3)零件图形的数学处理及编程尺寸设定值的确定;
(4)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
(5)工步、进给路线的确定;
(6)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
(7)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和设计;
(8)切削参数的确定;
(9)加工程序的编写、校验和修改;
(10)首件试加工和现场问题的处理;
(11)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的定型和归档。
常用机夹可转位车刀刀片的选用技巧
车外圆的刀片:选用原则主要是根据加工工艺的具体情况决定。
壹般要选通用性较高的及在同壹刀片上切削刃数较多刀片。
粗车时选较大尺寸,精、半精车时选较小尺寸。
S 形:四个刃口,刃口较短(指同等内切圆直径),刀尖强度较高,主要用于75°、45°车刀,在内孔刀中用于加工通孔。
T 形:三个刃口,刃口较长,刀尖强度低,在普通车床上使用时常采用带副偏角的刀片以提高刀尖强度。
主要用于90°车刀。
在内孔车刀中主要用于加工盲孔、台阶孔。
C 形:有俩种刀尖角。
100°刀尖角的俩个刀尖强度高,壹般做成75°车刀,用来粗车外圆、端面,80°刀尖角的俩个刃口强度较高,用它不用换刀即可加工端面或圆柱面,在内孔车刀中壹般用于加工台阶孔。
R 形:圆形刃口,用于特殊圆弧面的加工,刀片利用率高,但径向力大。
W 形:三个刃口且较短,刀尖角80°刀尖强度较高,主要用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圆柱面和台阶面。
D 形:俩个刃口且较长,刀尖角55°刀尖强度较低,主要用于仿形加工,当做成93°车刀时切入角不得大于27°~30°;做成62.5°车刀时,切入角不得大于57°~60°,在加工内孔时可用于台阶孔及较浅的清根。
V 形:俩个刃口且且长,刀尖角35°刀尖强度低,用于仿形加工。
做成93°车刀时切入角不大于50°;做成72.5°车刀时切入角不大于70°;做成107.5°车刀时切入角不大于35°。
图 1 图 2 普通 Q 形刀片图 3 带有断屑槽形的切断刀片图 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切断、切槽刀片:切断刀片:在普通车床上常用的是 Q 形刀片,这种刀片可重磨,而且价格壹般可转位车刀刀片要低 2~3 元/片,其缺点是刃口是直的,不能使切屑横向产生收缩变形,容易和已加工表面摩擦,加上它的侧偏角和侧后角都很小,因此切削热量高,易磨损,在使用时要随时观察刃口情况,及时重磨或更换刀片。
在数控车床上壹般使用直接压制ft断屑槽形的切断刀片,它能使切屑横向产生收缩变形,切削轻快,断屑可靠,另外它的侧偏角和侧后角都很大,切削热产生的少,使用寿命长,只是价格高壹些。
切槽刀片:壹般切深槽用切断刀片,切浅槽用成型刀片,如以下几种:立装切槽刀片、平装切槽刀片、条状切槽刀片、清台阶圆弧根槽刀片,这些刀片切ft的槽宽精度较高。
螺纹刀片:常用的是 L 形,这种刀片可重磨,价格也便宜,但不能切牙顶。
切精度较高的螺纹要用磨好牙形的刀片,因内、外螺纹的牙形尺寸不同,所以又分内、外螺纹刀片,它的螺距是固定的能够切ft牙顶。
做为夹紧方式又分为俩种,壹种是刀片无孔用上压式夹紧的刀片,这种刀片在加工塑性较高的材料时仍要加档屑板,如;另壹种是压ft断屑槽且带夹紧孔的刀片,它用压孔式的梅花螺钉夹紧。
切削刃长度切削刃长度:应根据背吃刀量进行选择,壹般通槽形的刀片切削刃长度选≥1.5 倍的背吃刀量,封闭槽形的刀片切削刃长度选≥2 倍的背吃刀量。
刀尖圆弧刀尖圆弧:粗车时只要刚性允许尽可触采用较大刀尖圆弧半径,精车时壹般用较小
圆弧半径,不过当刚性允也应自较大值选取,常用压制成型的圆半径有 0.4;0.8;1.2;2.4 等。
刀片厚度刀片厚度:其选用原则是使刀片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切削力,通常是根据背吃量和进给量来选用的,如有些陶瓷刀片就要选用较厚的刀片。
刀片法后角刀片法后角:常用的是:0°代号 N;5°代号 B;7°代号 C;11°代号 P。
0°后角壹般用于粗、半精车,5°;7°;11°,壹般用于半精、精车、仿形及加工内孔。
刀片精度刀片精度:可转位刀片国家规定 16 种精度,其中 6 种适合于车刀,代号为 H、E、G、M、N、U,H 最高,U 最低,普通车床粗、半精加工用 U 级,对刀尖位置要求较高的或数控车床用 M,更高级的用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