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毛虫的危害与治理实践
作者:徐焱君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1期
摘要院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为例,在分析地域性松毛虫灾害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导
致出现松毛虫的原因以及在现代林业科学的指导下,提出有效治理松毛虫害的措施,以期提高
治理松毛虫的有效性。

关键词院松毛虫;危害分析;治理策略
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又称毛毛虫,普遍存在于我国林业中,是历史性的林木虫害,主要以食松针为生,素有“看不见的森林火灾”称号,是危害我国森林较大的一类虫害。

程度
较轻的松毛虫害会影响树木生长,发病程度较重的松毛虫害可造成树木枯死。

1 松毛虫的主要危害表现
1.1 危害林业资源
松毛虫主要影响树木生长,不仅影响马尾松,而且对其它类型的湿地松、黑松或杨树等也
有较大危害。

初龄松毛虫主要以幼虫聚集的方式生存,食松树针叶。

随着幼虫的增长,严重影
响树木生长,直到树木枯死。

通常海拔200m以下丘陵地区,由于土壤贫瘠、林业郁闭度低、覆盖率小等原因,造成松毛虫害危害较大。

受松毛虫害影响,常导致松树果实减少,出现松针枯黄掉落现象,松毛虫在食取完松针后,还会影响松树出脂率。

内蒙古地区松毛虫主要为油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这些松毛虫灾害
爆发后,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常常造成大量树木受损。

松毛虫病严重地影响地方林业
经济,特别是对于经济林木造成的危害更大,不仅会影响林业户的生产积极性,还会严重影响
林业产品数量和降低林产品质量。

1.2 危害人体健康
松毛虫如果防治不当还会影响林区人体健康,大规模爆发松毛虫不仅影响林业资源正常生长,还会传染给人类,在松毛虫爆发期,由于虫体或茧壳上的毒毛散布,因此,可能会对林间
作业人员造成中毒。

近年来,松毛虫发病率较高,而且青壮年树木发病率较高,常见症状有引
起手足奇痒,严重的还有四肢肿痛现象,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大规模防治松毛虫而使用的化学药剂,还会对林区水源造成污染,影响林业居民的身
体健康。

松毛虫与牲畜接触后还会造成牛羊口蹄溃烂,重症者导致牛羊死亡。

2 松毛虫的主要特点
2.1 发生种类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松毛虫类型主要为油松毛虫和赤松毛虫。

其中油松毛虫主要寄生
在油松树种上,年生1~3代,赤松毛虫主要寄生于赤松,有浅棕、褐色与灰白等颜色,1年1代。

落叶松毛虫随着乌兰察布地区新树种的引进,也日益影响着当地的云衫、樟子松、落叶松
等树种,这几种松毛虫在内蒙乌兰察布地区较为常见。

2.2 地理位置
由于乌兰察布地区与河北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草原毗邻,南部又接山西,乌兰察布地
区的海拔较高,气温变化明显,虽然不利于松毛虫越冬繁殖,但是仍有规模扩大的趋势,影响
林业发展。

近年来,乌兰察布凉城县、兴和县、化德县在退耕还林与京津风沙治理工程中进行
大规模造林,使得林业资源获得了较大发展,同时,也成为松毛虫发病的重要地区,这些地区
也是乌兰察布松毛虫发生的主要地区。

3 造成松毛虫病的主要原因
3.1 林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内蒙古地区林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传统林业发展方式导致松林林相单一,集中连片现
象较为普遍,而且林地内的其它植被较为稀少,给松毛虫病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蒙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土地相对贫瘠,林业管理经营水平较低,没能形成有效的食物链,导致林木抗
病能力低,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松毛虫病,很快就会出现灾害蔓延的现象。

3.2 林业经济水平较低
内蒙地区的林业覆盖率日渐提高,林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足。

一方面当地林业居民没能认识到防治松毛虫病的重要性,不能在生态建设与防病治病方面加大
林业管理投入,另一方面不少林业居民只注重短期效益,没能主动在防治松毛病方面进行必要
投资,这使得林木生长不良,而且林木抗性相对较低,导致存在小灾无人管、大灾无力处理的
局面,因而松毛虫未能得到有效治理。

3.3 缺乏协调管理机制
目前内蒙地区正在逐步推进林业所有制改革,林业规模化管理经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集体林、承包林、国合林与股份制营林普遍存在。

一方面导致松毛虫治理方式不统一,未
能形成规模化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缺乏有效协调,存在着预防后其它强化措施跟不上的问题,
由于不能控制松毛虫的虫源地,导致治理后虫害又迅速蔓延。

3.4 治理方式较落后
目前,松毛虫治理手段方式较为落后,内蒙古地区在林业科技普及方面能力不足,当前主
要用于治理松毛虫的手段为化学药剂防治,使得松毛虫产生抗药性,而且破坏了当地的林业生
态环境。

其它天敌治理、无公害治理与物理治理方式投入不足,影响了松毛虫治理质量,不利
于提高防治的有效性,而且造成松毛发病周期缩短现象,因为治理方式不当,导致松毛虫病危
害加重。

4 治理松毛虫的主要措施
4.1 营造混交林
大面积的单纯林是爆发松毛虫害的主要原因,给松毛虫防治带来了不便,营造混交林可以
有效改善环境,完善林业生态结构,同时,有利于松毛虫天敌栖息,以便食取松毛虫。

增加混
交林比例,能够降低林内温度,营造较为湿润的环境,这不利于松毛虫发育,有利于降低树木
染病机会,减少松毛虫成灾机率。

因此,对于一些单纯的林木,可以适当营建其它树种,采用
补植的方式优化林业结构,尝试应用林木隔离带,阻断松毛虫食源,以达到综合防治松毛虫的
效果。

4.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针对目标虫专一、高效低毒效果,可以达到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的
效果,是维持林场生态平衡和有效灭虫的重要手段。

首先,施用含有孢子菌的青虫菌或苏云金
杆菌等。

其次,向地面喷洒白僵菌杀虫粉剂或采用低量喷雾方式,杀死低龄松毛虫。

再次,使
用人工繁殖赤眼蜂方法,从而使松毛虫卵无法正常孵化。

最后,在林场内设置人工鸟巢等,以
便于更多的益鸟食取松毛虫。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仍是当前低成本且有效快速杀灭松毛虫灾害的方法,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应根据地
方病害情况,在科学制定使用规划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药量、施药时间,以便于起到更好的杀
虫效果,降低污染。

具体可以使用3%敌百虫粉,也可以使用敌敌畏插管烟剂,但化学防治尤其
要注意避免污染水源,采用此方法时远离水源地区。

4.4 人工物理防治
人工物理防治同样也是地区小规模防治松毛虫,初期治理松毛虫可以采用收购松毛虫蛹以
及组织百姓摘茧出售的方式,调动百姓防治积极性。

还可以采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诱杀,达到较
好的捕杀效果。

4.5 提高营林管理水平
提高营林管理水平可以改善林分环境,提高地方森林控制能力。

结合我国荒山造林、退耕
还林政策,可以在营造混交林的基础上,实施封山育林政策。

同时,开展改造低质林活动,根
据林业地利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在严防病虫越冬的基础上,提高春季
防治力度,把林下防治作为重点。

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森林防治承包机制,有效落实区域防
控责任,全面提高承包防控水平,做到在统一规划下,科学实施防控工作,针对性解决林业松
毛虫病问题。

5 结论
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要建立起完善的防治体系,在全面分析松毛虫病现状的基础上,制
定完善的松毛虫防治规划,综合运用生物、物理与化学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综合、全面、有效
治理松毛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淑杰,张玉书,肖燕,等.春季松毛虫种群数量及其发生面积预测研究[J].植物保护,2014(4)
[2] 宋韶彬,杨聪慧,张爱兵,等.松毛虫的生物防治[J].生物学通报,2014(5)
(责任编辑舒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