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实战训练题五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实战训练题五答案
第一篇: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实战训练题五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实战训练题五答案
第一题
1、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的宗旨是: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
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周宾的情况进行评估:
(1)环境的优势。
周宾一家人关系很融洽,妻子努力赚钱养家,女儿乖巧懂事。
(2)个人的优势。
周宾失去了双腿,但还有健全的上半身和正常的头脑,而且周宾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3)环境的缺失。
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还要打零工,没有时间照顾周宾。
(4)个人的缺失。
周宾因为自己无法再继续工作,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情绪很低落,甚至有自杀行为。
2、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强权能模式帮助周宾。
因为周宾觉得自己不但帮不了家人,还成为沉重的负担,对于生活的态度很消极,社会工作者采用增强权能模式,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改变周宾的认识,从正面看待问题,帮助他提升自信和自尊,激发他的潜能,帮助他找到适合残疾人所从事的工作,从而改变他的消极态度,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第二题
1、田蕊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下:(1)成绩一直没有提高。
(2)性格孤僻,不爱和同学说话。
(3)觉得自己没出息,害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被人笑话。
(4)与父母缺乏沟通,母亲对她“不想去学校、不想做作业”非常生气,并大声责骂。
(5)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好。
2、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如下:
(1)社会工作者为田蕊进行情绪疏导,鼓励她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和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
(2)社会工作者为田蕊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地制订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提高其学习成绩。
(3)社会工作者与田蕊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子沟通技巧。
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田蕊的需要,了解田蕊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
要求田蕊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田蕊,帮助解决田蕊学习上的难题。
(4)社会工作者为田蕊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田蕊与他人相处,为她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
(5)社会工作者与田蕊的老师进行沟通。
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田蕊,避免对学生使用侮辱性词汇,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田蕊交朋友的支持,鼓励田蕊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田蕊的进步与努力。
第三题
1、养老院应该严格按照老年人的需要来提供服务。
此案例中,该养老院的服务存在以下局限性:
(1)该养老院设置老年人不习惯的定时吃饭和定时熄灯等管理制度,违背了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回应需要”的专业价值观。
(2)该养老院组织部分老年人并不喜欢的郊游活动,忽视了服务过程中的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觉原则。
(3)社会隔离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危害。
该养老院限制了老年人请假回家、行动外出等自由,忽视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就业休闲等层面的需要。
(4)方婆婆在养老院里找不到人交流谈心,说明该养老院忽视了老
年人的心理需求。
(5)对于人来说,健康是首要的。
尤其对于老年人,健康维护是最应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在本案例中,方婆婆由于心理上不满养老院的生活,渐渐地身体上也出现了不适应,但是该养老院却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提供具体的服务。
2、老年机构照顾方面的理论主要有“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
结合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主要措施具体有以下几项:
1)养老院应该废止定时制度,减少其对老年人精力的牵扯以及对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2)应该加强老年人之间、社会工作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需求。
3)设置老年人喜欢并乐意投入精力的活动,如方婆婆喜爱的音乐赏析等。
(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方面能契合老年人内在与外在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结合方婆婆的问题和需要,改善该养老院服务的主要措施具体有以下几项:
1)养老院应该积极联系家属,增加探亲机会并给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对家庭生活的延续感。
2)多陪老年人收看节目、欣赏音乐、探讨新闻,辅助老年人的外在延续性需要。
3、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熟悉老人的健康状况,能够进行或辅助展开精心照料,可同时满足老年人健维护和居家安全层面的需要。
这样既有利于方婆婆的身体保养,也能减少老年人对后事安排的顾虑。
(2)子女、老伴、朋友、同事等都在周围,可充分满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业休闲和社会参与层面的需要。
这样无论是心理上、精神上
还是情绪上,方婆婆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3)投入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节省社会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方婆婆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4)在自己家中居家养老,有利于服务老年人的各项社会工作更好地以个别化原则和服务对象自觉的原则展开,有利于社会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气氛的和谐,这样方婆婆就不用必须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了。
第四题
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的策略及工作重点如下:
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够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
通过社区教育和社会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服务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成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最新动态,以便在讨论论证时具有说服力,提高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第五题
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是一个以未来为取向、以服务或活动为归依的策划过程,即3 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征求各类社区居民的意见后,决定采取的服务或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系统地达到特定目标。
根据该小区活动主题,进行社区服务方案策划的基本步骤是:
1、服务活动策划前的分析工作
(1)服务对象分析。
社会工作者要分析此次活动的社区青少年有多少人,预期活动中受益的青少年有多少。
(2)问题分析。
针对社区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分析社区中有哪些青少年受到健康问题的影响,目前提供了哪些服务,如何改善现有的服务,有效解决社区青少年健康教育问题等。
(3)服务的逻辑推进步骤分析。
即确定和确认问题、确认要达到的目标、选定评估的指标、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案、计算各个方案的成本、计算每个方案的成效、列举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
2、服务策划的过程
(1)确认社区需求。
可以通过规范性需求、比较性需求、表达性需求、感受性需求来界定社区需求。
(2)了解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的特征。
这次活动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所以社会工作者要了解青少年的用眼卫生、饮食、肥胖、生活习惯方式、体育运动方式,以及与社区其他群体的关系。
(3)订立工作目标。
此次社区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是以社区青少年为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健全的身心状态以及倡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专业培训,使青少年掌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协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及个人卫生习惯;指导青少年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身心状态;通过青少年,将卫生观念与习惯逐步深入家庭、社区及社会。
(4)评估自身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要评估举办此次活动社区具备的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能力。
(5)制定工作进度表。
将此次活动分为开始、推行和评估三个阶段,
列出各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及其完成期限,然后按照制定完成日期排列出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来完成。
第二篇:2017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某小区门口早晚出入车辆多,常常造成交通拥堵。
社区热心人士陈阿姨出面组织几位居民当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
但让陈阿姨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开会的场面就非常混乱,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认为志愿执勤活动应仔细安排,明确分工;有的认为执勤活动需要占用很多时间,而且还要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提出执勤万一出了事儿怎么办,应当购买保险···在随后的交通疏导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还出现志愿者与居民发生冲突的情况。
陈阿姨为此头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参与能力的角度,列出本案例中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
2.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分析思路:关于第一问
第一步:先确定本题的出题区域,锁定范围为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步:脑子里迅速思索在社区社会工作这一章第二节、第三节都学了什么。
第三步:把自己所学过的内容中和这道题有关联的部分结合起来,作答。
经过分析,很显然,第一问问的是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这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的内容,(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每年必考一题),教材中对应的部分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包括参与价值、参与意愿、参与能力。
而本题考查的是参与能力,因此答案的范围就锁定在参与能力部分。
参与能力主要受到时间和金钱的因素影响;还有就是知识与技巧,还有制度上的因素。
所以考生需要罗列出:时间、金钱、知识技巧、制度。
这些属于书上的知识点,也是关键词及给分点。
第四步:结合材料中的依据来分析。
也就是论点+论据。
比如1)时间因素是影响居民参与能力的因素之一,材料中有的人认为执勤占
用了很多时间;2)金钱因素,材料中有居民认为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当然,考生如果没有记住书上的这些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居民反映的这些问题,归纳出时间、经费、技能、制度等要素,只不过没有书上给的现有的论点更专业。
第二问:根据材料锁定范围,第二问实质上问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中的城市社区服务的志愿服务。
书上提到: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培训水平;做好志愿者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那么考生需要把这几个论点,结合材料中如何对该社区的居民展开谈一谈。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
社区戒毒人员张某找到社会工作者,要求得到各类困难补助,但社会工作者认为其部分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协助办理,张某哦声称要投诉社会工作者,并出言不逊,而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双方关系陷入僵局。
机构主管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督导厚,社会工作者互动约张某再次面谈。
社会工作者:“对不起啊,上次我只考虑到政策规定,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张某一愣。
社会工作者:“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也知道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你在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 张某被触动了,低下了头。
社会工作者:“这次我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看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一起面对困难,好吗?” 张某:“上次我发火也是因为着急,孩子最近···(张某叙述了孩子的近况)” 社会工作者:“噢!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张某:“情况好些了。
”
社会工作者:“嗯,确实很不容易的,你发火我很理解,但也不要太急,总有办法解决的,把你的困难和想法再具体谈一下,我会根据我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你共同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 张某表示同意。
问题:
1.逐一列出社会工作者在面谈中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及案例中对应的内容。
2.本案例体现了建立专业关系的哪些要素?
分析思路:本题是矫正社会工作的题目,但是根据第一问我们可
以看到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这提醒我们考的是通用过程的接案的内容(每年通用过程必会考到,去年考的预估)。
因此答案范围锁定在第一章通用过程接案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以及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
(书上有对应的部分)1)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2)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与服务对象沟通相互之间的资料;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与服务对象角色互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范有积极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意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渐渐表现的有些消极,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力感。
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范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
问题:
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基于增强全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哪些方面的督导服务?
分析思路:本题考查其实基本上是套着实务的外壳,考的内容全部是综合能力的内容。
首先第一问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理论增能的内容,综合能力教材中有对于服务对象无力感产生的原因的具体表述,如环境的压迫等。
第二问考查的是督导的内容。
可以从教育督导、行政督导、支持督导的角度来谈论。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考查督导的实务中级真题以前曾经考过一次。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
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
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
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哥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
问题:
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
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分析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题目。
一般而言,考官喜欢考查每个服务对象或者每个服务领域最具特色的方法,如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就曾经考过抗逆力。
去年青少年作为压轴的方案设计题出现,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中的职业辅导。
而今年考查的是自我探索类服务。
所以答案应该锁定在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第一问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在实务运用中有所表述,如:通过服务让青少年了解和接纳在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协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环境中,引导他们完成对自我的探索等。
(考生也可自我发挥)第二问实质上考查的是小组工作的功能。
小组工作的功能在综合能力里亦有所表述。
如: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贫困村被政府纳入异地搬迁扶贫规划,村民们被安置到县城的A社区。
A社区有多家社区社会组织和多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党员也比较活跃。
然而,搬迁一年后,有些村民依然不适应新的社区生活。
一
些老年村民表示,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感觉身边没有人可以交流。
部分年轻村民到企业上班后,孩子放学回家无人照顾,家长们向社区多次反映,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与其他安置社区相比,A社区缺少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
某社区工作服务机构在评估服务需求时,也发现这些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
要求:
设计一份社区支持网络建设方案,只需列出搬迁村民的服务需求(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规范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服务总目标与介入策略。
分析思路:本题当中居民的四种服务需求,考查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里面的社区社会工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第三节目前除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没有考过以外,其他所有知识点都考过了,而且关于居民参与因素的影响,今年是第二次考到,足见本章的重要性程度。
那么考生需要结合案例来分别谈一下这四种需求是什么意思,然后逐一从案例中对应的部分找出这四种需求(论点+论据)。
服务总目标:协助村民适应新的社区生活;改善社区居民的情感诉求、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强城市生活适应力。
介入策略:通过发动居民骨干,自下而上召开居民议事厅会议,群策群力;通过组织志愿者结对子,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建立四点半课堂,解决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建立城市社区适应力小组支持网络等。
第三篇:2014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
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
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
如在家。
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
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
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
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
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
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
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
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
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