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桃城区内画鼻烟壶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报告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报告班级:计算机1041姓名:张雪世界名画鉴赏论文衡水内画鼻烟壶、辛集农民画、献县内画,是当初做结业报告选定的民间美术讨论范畴,但一直拿不定主意。
高中去过衡水,对衡水有些感情,深知衡水四大宝——毛笔、老白干、金鱼、鼻烟壶,且衡水湖湿地和任丘附近白洋淀一样,都是我喜欢的地方。
辛集位于,也常常过年回老家时经过。
献县位于任丘和衡水之间,纪晓岚曾经做此地知县,也常常看到位于国道旁的燕京啤酒厂,成为献县如今的名片。
但感觉衡水内画全国有名,衡水武强年画也是众人皆知,经过况老师的对民间美术的传授,认为以衡水内画做结业题目较好。
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起初在选择选修课时便吸引了我,但起初并不明白民间美术,与文人书画、收藏鉴赏之间的区别。
学习了民间美术,懂得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深。
除了民间美术,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目、杂技、民间手工艺品、武术等,都是民间传统瑰宝,而因此对一直认为平淡无奇的家乡以及华北平原有了更深的感情。
这是站在一个特殊的高度产生的感情。
民间美术鉴赏,为我提供了一个中国子孙应该体会的文化视角。
中国传统文化遍布,而民间美术更是深入至社会方方面面。
从奥运会等国际大型活动,到百姓服饰中的小小流苏艺术设计,都是民间美术赋予人民生活的灵魂。
因为颇爱旅游观赏,常会和同学在离家不远的、天津游玩,有幸多次同天津朋友到西青区杨柳青参观(后附图)。
杨柳青如今是西青区的区中心,楼前充满艺术性的“西青”字样雕塑让人感觉杨柳青充满了文化气息。
石家大院里大气的戏台让我流连忘返。
而杨柳青年画的细腻精致正显示了天津人的另一面。
这些都为我之后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做了铺垫。
常常走访天津古文化街(鼓楼),及的传统文化展示,发现很多我们这代人早已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的传统文化。
如曾和同学一起到农展附近的“百工坊”,看到很多中国的传统手艺的老传人孤独地坐在几平米的小屋里,珍惜着自己最后的时光传扬传统技艺,感觉很,如今连缝衣织补都少有人懂的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重大的问题。
冀派鼻烟壶内画艺术研究
收于丹田之 中。 力发 于手 腕 之 上 , 细 之 处 非 目力 所 能及 , 谓 鬼 斧神 工 , 造 出 了奇 特 瑰 丽 的 艺 术珍 品 , 精 可 创 涌现 出 了
一
批 优 秀 的 内画 大 师 。 渐 形 成 了“ 、 、 、 ” 大 内画 流 派 , 中 “ 派 ” 逐 京 冀 鲁 粤 四 其 冀 内画 艺 术 发 展 的 实力 最 强 、 响 最 大 , 影
21 0 0年 1 月 1
湖 北经 济 学 院学 报 ( 文 社会 科学 版 ) 人 Ju a o u e U i rt f cn m c( m nt s n oil ce o r l f b i nv syo o o i Hu a ie dSca Si n H ei E s i a
题 为 出发 点 , 行 了研 究 与探 讨 。 进
一
、
鼻 烟壶 内画 的 溯 源与 兴 起
鼻 烟 壶 是盛 装 鼻 烟 的 容 器 。 谓 鼻 烟 , 所 是在 研 磨 很 细 的 优
质烟草末中 , 加人麝香等名贵 药材 , 并密封陈化数年甚至至数
十年 而 成 。 它起 源 于 美 洲 , 曾成 为 欧 洲 的 一 种 时髦 , 1 纪 到 6世 后 传 入 中国 。 史 料 记 载 : 据 明代 意 大 利 传 教 士利 玛 窦 向 中 国朝 廷进贡物 品 , 烟备受皇上青 睐 , 些西 方国家见此情景 , 鼻 一 竞 相仿效 , 于是 鼻 烟 不 断 传 人 中 国 , 成 为 整 个清 代 乃 至 民 国初 并 期 的一 种 社 会 嗜好 。 烟 壶 , 随 着 鼻 烟 和 制作 鼻 烟 技 术 的传 鼻 是 人 而 兴 起 的 。 始 没 有专 门装 鼻 烟 的容 器 , 开 只有 利 用 当时 盛 药
河北衡水内画的创新性研究
一
术创作 只重 技巧 , 艺术语 言庸俗 化 , 缺少 艺术表现 空 间。其三 ,
创作 载体 具有局 限性。传 统 的内画是 由盛放鼻烟 的容器—— 鼻 烟 壶发展 而来 , 现今 , 鼻 烟壶 已不 具备实 用功 能, 只是具有 收藏 价值 、 文 化价 值的工 艺品。除鼻烟壶外 , 内画 艺术 的其他创作载
人 物 肖像 内画。 他创作 的带有历 史缩 影性质 的清代皇 帝 、 皇后
肖像 系列 , 美 国历届 总统 肖像 系列 , 烟壶形象逼真 、 气质超群 , 令 人 叹为观 止 。其 四, 创 办 学校和 研 究 院 , 培 养 内画艺 术人 才 。
1 9 9 0 年, 王 习三在 衡水创 办 了当时全 国唯 一一所 国家承 认学历 的 内画学校—— 习三工艺美术 中等专 业学校 ; 2 0 0 2 年, 他又 与河 北科技 大学合 办 中国内画艺术研 究中心 , 为社会 输送 了许 多专 业 的内画人才 , 为弘扬 内画艺术作 出 了贡献。 衡水被 称为 “ 中国 内画艺术之 乡” , 但 河北衡 水 的冀派 内画 技 艺在 传承过 程 中也 出现 了一些 问题 。其 一 , 现有 的一些 内画 传承人 知识水平有 限, 艺术修养 不高 , 缺乏 文化艺术领域 的专业
一
等地 , 最终形成 了中国 内画艺术京 、 冀、 鲁、 粤 四大流派 , 其 中, 河 北衡 水 的冀派 内画最具 代表 性 。京派 内画起源 于清 朝乾 隆年
间, 在 光绪年 间达 到鼎盛。京派 内画受传 统文人 画影 响显著 , 题 材 多取 自历 史故事 、 神 话传 说和 文学戏 剧 , 画风古朴 , 笔法 刚劲
当代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色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 内画鼻烟壶; 冀派 ; 艺术特 色; 现状 ;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J 5 2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0 9 - 0 0 3 5 — 0 1
鼻烟壶产 生源 于实用 目的 ,是专 门装一 种外来物— —鼻烟 用 的器具 , 器形小 , 便 于携带 。明末清初 , 鼻 烟的传人 , 鼻 烟盒 也 逐渐 的中国化 ,形成 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鼻烟壶 。随着 时代的变 迁, 吸食鼻烟这一习惯渐渐地 消失 , 对于鼻烟壶 的艺术 价值的追
鼻烟壶发展停滞 不前 的原 因之一 。
( 二) 冀派 内画鼻烟壶的趋 势 作 为一项 民族艺 术 , 如何开展 、 创新 、 不断 的迎 合市场 的需 求是艺术家与消费者们极为关 注的话题 。市 场经 济决定 一个行
求高 于它 的实用价值 , 因此 , 鼻烟壶作为一种 内画艺术 品流传下 业 的兴衰 , 艺术市场给内画鼻烟壶 的不 仅仅 是经济效益 , 还 有对 来 。在当代形成 了京 、 冀、 鲁、 粤 四大派别 , 集诗 、 书、 画、 印于一 艺术的冲击 。因而在这种状况下王 习三将 “ 艺术品实用化 , 实用 体, 具 有极 高的艺术 价值 。 品艺术 化” , 作为一个 明确 的发展方 向。
二、 冀派 内画鼻 烟壶的现状及发展趋 势
( 一) 冀 派 内画 鼻 烟 壶 的 现状
及冀派雍容工谨 、 古朴凝重 、 中西合璧 的艺术特色 。 以冀派为例 , 当代在继承其 特色的基础上 , 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为使这一
掌上珍宝:内画鼻烟壶
掌上珍宝:内画鼻烟壶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3年第7期张福全内画鼻烟壶有200多年历史,但是一直墙内开花墙外香,大量佳作流往了海外。
近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内画鼻烟壶收藏的主流。
内画成烟壶收藏主流鼻烟壶是存放鼻烟的器皿。
鼻烟16世纪传入中国,18世纪中叶,闻鼻烟逐步流传,烟壶随之盛行,它精雕细琢、玲珑优美、用材丰富,皇帝、达官贵人为此趋之若鹜,平民亦跟随参与,烟壶成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珍玩,不再局限于实用。
据考证,清朝嘉庆年间,画家甘烜文发明了内画鼻烟壶,他在1816年创作的作品,是目前已知的传世最早的内画壶。
内画壶一经问世,就成为烟壶收藏领域中的后起之秀。
历史上有内画四大名家:周乐元、丁二仲、马少宣、叶仲三。
内画就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烟壶内壁上作画,壶高一般5 ~ 10厘米,壶口内径5 ~ 10毫米,材料主要有水晶、玛瑙、玻璃等,天然水晶和光学玻璃因透明度高而被广泛使用。
壶盖的材料主要有:玛瑙、孔雀石、绿松石、珊瑚等,壶盖应与壶体、画面协调一致。
对材料切割、打磨成型、掏膛后,将壶的内壁磨砂,便于着色。
作画时用弯曲的特制笔蘸取颜料,在壶的内壁上反向绘画、书写,壶腔空间狭小,不易施展,因磨砂的原因,落笔前看不到笔尖,因此内画被赋予“鬼斧神工”的美誉,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书画功力和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创作出佳作。
鼻烟早已是历史,其他种类的烟壶制作也随之消沉了。
唯独现代内画壶,因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而蒸蒸日上,正渐渐成为烟壶收藏的主流。
由于失去了实用价值,人们逐步淡化了“鼻烟”,称内画鼻烟壶为内画壶或内画。
目前,从事内画的艺人有数千之多,且有京、冀、鲁、粤派别之分,风格百花齐放。
2006年6月,内画入选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晶体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头一回接触内画壶,放在手上,我的手指不自觉地轻轻抚摸壶体,想碰摸精妙的画面,当然触不可及。
于是,把脸凑近了要看个究竟。
隔着自然的晶体,如同隔着一层薄薄的水帘,想把它撩开,去感触壶里的画面,那是洋溢着水的灵动的画面。
衡水内画:鬼斧神工的艺术
衡水内画:鬼斧神工的艺术作者:扈文立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8年第11期内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民间工艺,被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
2006年,衡水内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经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衡水内画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习三及第二代传承人王自勇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衡水内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先后涌现出了4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37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内画与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鼻烟是将烟草精工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褐黄色粉末,据传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的形式传入中国。
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并且“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1696年,极好鼻烟的康熙帝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大臣和外国使臣。
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
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堪称精美绝伦。
王习三原名王瑞成,1938年5月24日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杨庄。
1957年高中毕业后,王习三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菶祺和叶晓峰为师,是祖传五代的“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衡水内画将国画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之作。
1977年,王习三在衡水创建了地区特种工艺厂,衡水内画从民间登上大雅之堂,并且跨出国门,屡次获得国际大奖。
1983年,王习三被国际烟壶学会授予该会的第一位中国籍“荣誉会员”。
1990年,王习三的儿子、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王自勇(又名王又三)从石家庄回到衡水子承父业。
在继承父亲内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王自勇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发明了钻石钩笔等特殊工具,与现代科技结合。
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
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作者:张会敏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7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绵延和凝结。
内画艺术作为“中国一绝”,在国际艺坛上享有盛誉。
本文阐述了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冀派内画的开发与保护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创新性途径及开发与保护中遇到的难点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画;创新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其得以繁衍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是指在鼻烟壶内壁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反向绘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各种题材。
鼻烟壶由透明的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制成,内画在鼻烟壶外部看起来笔触精妙,色彩艳丽。
衡水市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1 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意义内画起源于乾隆末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1968年起,王习三先生从北京遣返到家乡,以副业形式开始内画创作,到开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冀派内画”,再到成为全国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衡水内画顺利入围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发展成为大型文化产业。
在京、鲁、粤、冀四个流派中,冀派以庞大的创作队伍、丰富的花色品种、过硬的工艺水平、广阔的市场营销和良好的海内外影响而占有突出的地位。
内画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赚取外汇,又可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城市知名度。
“以工强市,开放兴市,特色立市”是促进衡水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目前,冀派内画作为衡水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分析研究冀派内画的历程与成功经验,深入挖掘它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及意义,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衡水内画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内画经济为基础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为动力,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冀派内画鼻烟壶制作特点及特征
冀派内画鼻烟壶制作特点及特征【摘要】冀派内画鼻烟壶在内画鼻烟壶“四大流派〞中开展速度最快、影响最深远,以其格调多变、构图巧妙、造型生动、内容丰盛、颜色典雅的艺术特征而闻名。
鼻烟壶内画艺术的形成受到社会、人文、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艺术格调别具一格,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为现代民间艺术提供了丰盛的借鉴内容。
文章主要对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工艺制作特点以及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内画鼻烟壶这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唤醒人们的爱护和传承意识。
【关键词】冀派内画鼻烟壶;工艺特点;艺术特征1.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历史渊源与开展1.1冀派内画鼻烟壶。
内画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鼻烟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内画鼻烟壶。
在清代,人们嗜好鼻烟,掀起收藏鼻烟壶的狂潮,这样的社会现象使得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种类也越来越多。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的一种,目前国内主要有四大流派:“京派〞、“冀派〞、“鲁派〞、“粤派〞。
冀派虽然形成的较晚,但是开展速度最快,影响最深远的。
冀派内画发源于河北省衡水市,“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因此得名。
冀派内画鼻烟壶作为一种工艺品,集书法、绘画、选材和雕琢于一身。
冀派内画在工艺性和创新性上多有突破,成为当代内画流派中最有实力的代表。
冀派内画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它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在物质变迁的今天,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在近年来的拍卖会上,鼻烟壶的价格不断回升。
冀派内画鼻烟壶开展至今对现代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丰盛的表现形式也对当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1.2主要代表人物。
冀派内画鼻烟壶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王习三先生,王先生师从于叶晓峰、叶奉祺,跟随两位师傅学习了内画技法后,逐渐自成一派。
先生培育了许多拥有优秀技法的后代,成为了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创始人。
先生在学习了“叶派〞技法后,经历反复实验和琢磨发明出“撕毛技法〞,描绘出的动物打破了呆板单调的形象,变得生动活跃、栩栩如生。
19世纪60年代,王先生革新了鼻烟壶的内画技法,提出新型的绘画技巧:“油彩内画技法〞,描绘出12位皇帝和10位皇后,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鼻烟壶的作文
鼻烟壶的作文
我的家乡衡水,坐落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
这里有美丽的衡水湖、全国闻名的衡水老白干和驰名中外的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造型、种类繁多的选材用料、精美细致的制作工艺受到人们的钟爱。
鼻烟壶大小像一个烟盒,一般选用透明材质的烟壶坯料,内壁经严格打磨后,内画大师们用一种特制的毛笔蘸上颜料,伸进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小小壶口内,凭借他们精湛的绘画技巧在里面画上人物、花鸟、山水等,各种绘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鼻烟壶自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后不仅是盛装鼻烟的实用容器,在古代更是供人赏玩和显示身份地位的艺术佳品。
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流传下来。
近些年随着内画产品的不断开发,出现了由收藏品到工艺品直到实用品的转变,如内画挂饰、内画摆件、内画酒瓶、内文牙签盒以及“衡水三绝礼品盒”等,这些已经成为了衡水的象征。
我相信,家乡的内画鼻烟壶在一代又一代的内画大师手中会不断地发扬光大!。
内画壶博物馆作文
内画壶博物馆作文内画壶还有个更为通俗的名字听起来不是太雅,叫鼻烟壶。
鼻烟壶取材广泛,有象牙质、瓷料的、玛瑙或者水晶的,玻璃内画壶只是其中一种。
它所盛装的用烟草和香料发酵而成的鼻烟看上去能使人一连打上几个喷嚏,但是嗜好鼻烟的人是把它当做提神醒脑药来用的,它被认为能够治疗风寒、头痛等病,而艺术家的用武之地则是在这种方寸大小的壶里行诗作画。
玻璃材质的内画壶美则美矣,但是过于光滑难以作画。
所以,在光滑如玻璃的内壁绘画有个前题,就是把玻璃面打成磨砂面。
清朝时人们已经知道要将玻璃打毛必须用硬度大于玻璃的东西来进行,于是就用水做润滑剂,往瓶体内掺进铁砂、金砂这些具有一定硬度的东西,用摇晃的方法把小玻璃瓶的内壁磨成毛玻璃状,只有这样才能将色彩敷到玻璃上,这一工艺被形象称地为“涮里”。
内画艺术有四大流派“京、冀、鲁、粤”,起源于乾隆年间的京派现在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内画壶中作画,描绘出来的无论是书法还是图画,是人物还是山水都要符合人类左右两眼的视物习惯,所以在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
鼻烟壶当然也有瓷胎的,但那就不再是内画壶而是外画了,所以瓷鼻烟壶的绘画手法不是反向作画。
在瓶的内壁绘画需要用一种很小的勾笔,笔端仍然是狼毫,狼毫在涩涩的毛玻璃壁上绘画,就像在宣纸上一样着色稳定。
在这种大方向确定以后,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大师以及作品便自皇宫至民间涌现出来。
内画的题材从简单的装饰图案开始,慢慢发展到山水、人物、花鸟,进而在图画中插入具有故事情节的传说和神话,在绘画技艺成熟之后,又进一步借鉴国画艺术,给每幅作品加上题款、印章,使得内画壶越来越具有欣赏性,也使得这件小器有了高雅的艺术品位,而俗文化藉此承袭了雅文化的血脉。
将中国文化精髓中书法与绘画之雅移植于内画壶后,嘉庆年间,这种地道的舶来品便满载着中国艺术元素走上国际政治舞台,被做为国与国之间礼尚往来时的最珍贵礼物。
内画壶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帽儿”,给内画壶找一个大小、色彩和材料都匹配的“帽儿”,也是收藏的一部分。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冀派内画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冀派内画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绵延和凝结。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今日之衡水,即古冀州之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衡水独具特色的人文胜地。
其中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6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三内画公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
内画鼻烟壶的历史衡水内画是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是汉族独有的民间工艺。
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
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
冀派内画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
"冀派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
鼻烟壶工艺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了二百余年之后,内画鼻烟壶艺术才从其中脱颖而出,它一经问世,便立即在鼻烟壶艺术领域中独占鳌头。
据学者考证,内画鼻烟壶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叫甘烜的画家发明的,甘烜的真名叫甘烜文,他创作的内画作品以墨色为主,传世的多是山水画。
据考证,甘桓最早的作品创作于1816年,这是目前已知的传世最早的内画鼻烟壶。
关于内画鼻烟壶的产生,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乾隆时期,北京有一位清贫的没落文人,他吸鼻烟成瘾,然而又没钱购买。
有一天烟瘾发作,他找出过去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匙掏挖粘在烟壶内壁上的残存鼻烟,掏挖中碰巧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条条形似兰竹的纹理。
内画鼻烟壶艺术漫谈
内画鼻烟壶艺术漫谈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4年第1期王冠宇清末匠人在内画花鸟、草虫方面的技法、立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国画精髓尽在其中,然而在走兽画方面却略有不足。
现代内画花鸟画除了在色彩、复杂程度上有所进步以外,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突破,但现代内画在动物画方面进步很大,描绘动物皮毛的技法大大超过了前人,其意境与表现力也时有创新。
古人写毛笔字是基本功,今人大多已失去此基础,所以多数内画艺人的书法难登大雅之堂。
清末内画鼻烟壶中,书法多用竹笔,其特点是刚劲有余、变化飘柔不足。
现代则主要使用毛笔,有时也结合竹笔,取长补短,二者相得益彰。
清末内画壶名家所用的坯胎多为精工细作,此工艺中断了数十年后,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
由于对玻璃配方工艺掌握得不好,内画鼻烟壶炸裂现象普遍。
20世纪80年代采用光学玻璃为原料后,炸裂问题解决了,但造型和工艺的精细程度与清末时的坯料仍有不小的差距。
20世纪90年代后期,内画壶玻璃坯胎工艺日渐成熟,各种水晶材料也被普遍采用。
古老的掏膛技艺在今天仍是制壶工艺的关键技术,而精品依然凤毛麟角。
要想绘制出高水平的内画鼻烟壶,必须具备较好的书法、绘画基础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现在不少有文化有才智的青年艺人进入这一领域,使内画艺术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也使这门高雅艺术日臻完美。
现代高档内画鼻烟壶工艺精良,优雅别致,玲珑剔透。
鉴于它所用材料的稀有性和融合各种艺术的宽容性,这种艺术品愈加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加之技艺卓绝的艺人甚少,且创作时间有限,所以佳作不会过滥。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会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最近几年,内画鼻烟壶中出现了用照相法制作素描稿的作品,目前市场上多数内画鼻烟壶正是这类产品。
然而,在势如波涌的鼻烟壶大潮中,如何鉴别这种鼻烟壶,现已成为鼻烟壶收藏家面临的新课题。
内画技艺鉴别现代多数鼻烟壶作品中,人物、肖像、部分山水画及书法,为了提升效率、节约成本,都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制作。
艺术鉴藏之鼻烟壶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公关世界
页码: 106-10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内画艺术 衡水湖 鉴藏 文化名片 地域文化 用五
摘要: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保持沼泽水域最完整的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有一百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衡水湖是衡水地域文化的代表,是代表衡水的一张靓丽名片。
而衡水又是冀派内画艺术家云集的地方,内画艺术是衡水的另一张文化名片。
为了表现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冀派内画艺术,内画大师张增楼用五年的时间绘制了内画精品《衡水湖百鸟图》。
内画鼻烟壶作文
内画鼻烟壶作文
哎呀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个超级神奇的东西,那就是内画鼻烟壶!
你们知道吗,内画鼻烟壶那可真是太了不起啦!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无尽的奇妙。
想象一下,那么小的一个壶里面,竟然能有那么精美的画!这得需要多么厉害的手艺呀!
我第一次看到内画鼻烟壶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心里不停地想:“哇塞,这是怎么做到的呀!”那细腻的线条,那生动的色彩,就好像是画在纸上一样。
可它偏偏就在那么小的壶里,这不是魔法是什么!
我记得那次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一个艺术展览,在那里我就看到了好多漂亮的内画鼻烟壶。
我兴奋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个一个地仔细看。
我还问爸爸:“爸爸,这些画画的人是不是有超级厉害的本事呀?”爸爸笑着说:“那当然啦,这可是一门很难的技艺呢。
”
我看着那些内画鼻烟壶,就好像它们在给我讲故事一样。
有的画着美丽的花朵,就好像能闻到花香;有的画着可爱的小动物,感觉它们随时都会蹦出来和我玩。
这可真是太神奇啦!
我真的觉得内画鼻烟壶是我们国家的宝贝呀!它不仅好看,还代表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和手艺。
我们可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厉害!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说不定我也能学会画内画鼻烟壶呢,那该多棒呀!。
衡水桃城区内画鼻烟壶
关于衡水桃城区内画鼻烟壶的调查报告学院名称:人文与法律学院系别:对外汉语班级:101班学生姓名:焦敏(102260)二零一二年五月一日(一)前言:调查目的:调查衡水桃城区内画鼻烟壶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调查地点:衡水桃城区内画笔鼻烟壶工艺礼品店调查对象:内画鼻烟壶工艺礼品店工作人员调查人员:焦敏(二)主体:调查内容: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来到位于衡水桃城区的一家内画鼻烟壶工艺礼品店,在这里我向工作人员询问了鼻烟壶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工作人员一一作了详述。
工作人员告诉我,将烟烘烤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的鼻烟在欧洲开流行,后期传入中国。
在鼻烟流入的初期,中国并无特制的容器,所以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携带来大量的鼻烟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盛装鼻烟的玻璃瓶。
在此之后一些西方大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国、法国等国家。
清代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1696年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臣。
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
这也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
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
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
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
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
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饮誉世界。
工作人员告诉我关于鼻烟壶上的内画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
但是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
鼻烟壶散文
鼻烟壶散文鼻烟壶散文好多朋友说,没有认识我之前不知道还有一个衡水,让我脸上火辣辣的,不好意思了,曾经写过《衡水湖》,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
衡水作为河北省的地级城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西与省会石家庄接壤,北临北京250公里,东与山东德州交界。
辖一区两市八县,四百二十多万人口。
我们衡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涌现出北燕帝冯跋、北齐帝高欢等历史名人;苏护献妲己,蒙恬传笔艺、曹操战袁绍、窦建德起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还有儒学大师董仲舒、汉代名将窦婴、隋朝名相高颖、北宋名相李舫等风流人物,也都是衡水籍人士。
悠久的历史为衡水留下了大批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如窦氏青山、封氏墓群、周亚夫墓、安济桥、宝云寺、唐代著名经济学家孔颖达衣冠冢等。
近代的《平原枪声》的抗战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衡水。
衡水有三绝:鼻烟壶、宫廷金鱼、侯店毛笔。
下面应朋友之约给大家介绍衡水的鼻烟壶。
书画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内画却是中国独有的一门民族艺术,被誉为“鬼斧神工的艺术”,堪称“中国一绝”。
内画的历史只有二百多年,它的起源据说是乾隆时期有一位能书善画的文人,他素有闻鼻烟的嗜好,家道中落后由于买不起鼻烟过瘾,无奈中只好把以前盛鼻烟的空水晶烟壶拿来,用竹签掏挖沾在壶壁上的烟垢来解瘾。
无意中他发现刮过的划痕竟是十分清晰的线条,于是他有意划出梅竹图案,别人看了十分喜爱,纷纷拿出自己的水晶烟壶请他在内壁作画。
从此,鼻烟壶家族中又增添了一枝独具特色的艺术——内画鼻烟壶。
顾名思义,内画就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容器内壁书画,虽然在艺术标准上与外画相同:讲究气韵、笔法、色彩、透视等,但在技法上却与外画大相径庭:首先,内画的器物大都口径很小,以传统的鼻烟壶为例,口径只有五毫米左右,作画时要靠手指轻挚勾笔,屏气凝神,精确运笔,稍有不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二,内画是正面观看、反面操作。
壶内笔尖向上勾画,有些程序与外面相反,如画写意花叶,外画先用色(或淡墨)画出叶形,再用重墨勾叶筋,而内画则需先勾叶筋,后用色画出叶形;其三,内画最难的地方是在作画前需将容器内壁磨砂成毛玻璃面以便着色牢固,但毛玻璃同样会导致看不清勾笔小笔尖的位置,要想画出一件精美的画面,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熟练的技法才行。
衡水内画鼻烟壶
衡水内画鼻烟壶
衡水内画鼻烟壶简称内画壶。
用料器制成的小瓶子,瓶内用铁砂和金钢砂摇磨成乳白色,然后用特制的弯头竹签笔或竹签狼毫笔蘸上颜色,伸进豆粒般大的瓶口内,在内壁上画出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
主要产地在河北衡水、北京、山东博山和广东,是一种独特、古雅、小巧的手工艺品。
在冀派内画鼻烟壶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最多的。
冀派内画的艺术特点是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摹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题材方面的创作上非常突出。
冀派使用的内画工具为王习三首创的金属杆钩笔。
冀派内画画工云集地为衡水,饶阳县是衡水内画鼻烟壶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
冀派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鼻烟壶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她融多种艺术于一身。
精巧别致,百赏不厌,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收藏,赢得世人喜爱。
内画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年轻的艺术品类一直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观者赞赏称绝的目光。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人们步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尽享Internet给人们带来足不出户万事皆能得便利。
内画烟壶也将会随这一潮流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业大学
中文系
对外汉语专业
论题:衡水桃城区内画鼻烟壶
班级:对外汉语101
姓名:**
学号:102260
二零一一年六月七日
论文摘要:内画鼻烟壶在我国有几百年的历史,存在几大派别,冀派是现在内画鼻烟壶的四大派之一。
“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冀派内画鼻烟壶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
本文试论衡水桃城区的内画鼻烟壶的由来及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关键词:鼻烟壶冀派内画特点
一、内画鼻烟壶的由来
将烟烘烤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的鼻烟在流入中国的初期并无特制的容器,所以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携带来大量的鼻烟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盛装鼻烟的玻璃瓶。
在此之后一些西方大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国、法国等国家。
清代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1696年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臣。
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
这也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
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
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
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
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
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
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饮誉世界。
关于鼻烟壶上的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
但是由于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
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二、衡水内画鼻烟壶
现在内画鼻烟壶主要共有四派,分别是:京派、鲁派、冀派、粤派。
其实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
冀派是在当代形成的,虽然形成的较晚,然而,现在冀派内画鼻烟壶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最多的。
“冀派”内画鼻烟壶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
2006年6月7日冀派内画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先生,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是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摹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
体现在画种方面有:国画、书法、油画、版画、装饰画等,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肖像、静物、风景等。
而属于冀派的衡水内画鼻烟壶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又将国画擦、染、点等技法引入内画,将内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壮举。
至今,衡水内画鼻烟壶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
目前,无论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花色品种、从艺人员、市场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衡水内画鼻烟壶都暂居领先地位。
"冀派"内画鼻烟壶创始人王习三先生,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
在师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各派内画艺术之长,勇于探索求新,首创如今被内画界广泛使用的"金属杆勾毛笔",并开创"油彩内画技法"先河,被海外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内画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构思高雅,形神兼备,书画并茂,自成一种雅俗共赏、朴实生动的风格。
他还是"中国鼻烟壶研究会"发起人,在担任一至四届主
席期间,为推动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艺术,增进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成绩王习三先后画过三套历史题材系列烟壶,这种带有历史缩影性质的大型系列烟壶,是我国内画史上的又一创举。
这三套壶是:"清代帝后像" 、"美国历届总统像"、"中国十二朝代名君国宝图"。
如今鼻烟壶还受到如此重视,再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实用性。
鼻烟壶已经渐渐发展成具有著送礼餽赠、身分象徵等功能的工艺品。
虽然从清代发展至今鼻烟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它的小巧精致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
内画鼻烟壶艺术是中国所独有得,是集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一样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着精湛的书绘艺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画和写字,人们从外观赏,深感精妙绝伦,在方寸之内竟可以致此,无疑是享有“鬼斧神工”的一件奇品,足以堪称“中国一绝”。
此外,对于这一项传统工艺,我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也要注意它在发展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与很多传统工艺相同,如今很少有年轻人去注意这一传统工艺,所以导致内画鼻烟壶发展的步伐有所退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不断的发展创新,开发新技术,将这一优秀文化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