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三中xx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漉.(lù) 偃.(yǎn)仰呱呱.(gū)坠地纤.(qiān)细
B.栏楯.(shǔn) 浩淼(miǎo) 断壁颓垣.(huán) 终鲜.兄弟(xiǎn)
C.扃牖.(yǒu) 老妪(yù)奴颜婢.(bì)膝逮.奉圣朝(dài)
D.乳媪.(ǎo)异爨.(cuàn) 如丧考妣.(bǐ) 笑靥(y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希冀划地为牢黯然失色
B.罗帏余荫劳燕纷飞削木为吏
C.夜宵厮守杯盘狼藉生当殒首
D.震撼胸臆衰草萋迷门衰祚薄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
一点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
....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被困难吓倒。

4.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称为“唐宋派”。

《项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长亭送别》一折戏中,崔张二人面临分别,难舍难分,从他们临别叮嘱中,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叮咛体贴,也可以看出她的忧郁担心,从而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残害年轻人的思想。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1.在A、B、C、D四处填上文学作品的名字。

(4分)
A B
C D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被称道
C.仲尼厄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失去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字意相同的一组是()
A.虽仆虽怯懦,欲苟活B.然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今虽欲自雕琢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之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D.于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况仆之不得已乎或重于泰山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洎牧以谗诛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
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21年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4分
答: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

4分
答:
四、名句默写(10分)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

2)但以刘,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3)人固有一死,,。

4)青山隔送行,,。

5),,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7分)
夜色中的喃喃呓语
刘海建
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

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年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

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美”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梦想——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

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

春风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而后跑回家中,央求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

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

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年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在阳光海岸生活。

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
那时,我好像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

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

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未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年代。

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年,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
默羞涩。

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平日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帮数学老师收作业,我帮语文老师收作业。

他身上常年只有一块钱,喜欢在校门口的小摊儿买烤山芋,然后就把一个掰成两块儿,我一般都会抢到大的,他就开心地吃着那个小的。

我说我高中一定要考到省重点去,他说那他也去。

我说我们还要一起上大学,放学,一起吃烤山芋。

他说好,永远在一起。

其实那时,我们谁都不懂,永远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算作誓言,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比这更让人憧憬的约定。

后来,我如愿考上了省重点,他却失约,留在了当地的一所普通高中。

前些日子,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男中音对我说,是我,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

这些年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年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

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善待和迁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

但这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那善待是真的善待,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

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论岁月把你带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景。

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黎明前的黑暗。

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

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少年的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

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

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

1、文章题目中有“喃喃呓语”,阅读全文,说说“呓语”的意思并具体阐述。

(5分)

2、第三段“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

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3、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

(4分)

4、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

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4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
文化节目收视下滑:期待建设性互动
《百家讲坛》收视率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舆论普遍不太乐观,认为这个影响很大的节目进入了“衰退期”。

(1)记者:《百家讲坛》的起落是不是说明:学术通俗娱乐化可能行不通的?
梁永安(文化学专家):我觉得现在下这种判断还为时尚早。

一档节目起起落落很正常,社会的焦点总是在不断转移,比如当前的股市楼市、金融风暴等问题,一时之间,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有所减弱也算正常。

何况《百家讲坛》原来的定位就不是学术,也就谈不上什么学术通俗化。

准确来说,它立该属于文化传播平台,而不是学术研究的专业空间。

最明显的特征是:演讲者并不提供自己独特的材料发现或者体系构建。

比如于丹就很聪明,声明自己是在学术的“墙外”
讲《论语》,与真正的经学研究区隔开来,阐发自己的感受。

舆论以为她对学术话语有所威胁,其实完全没有,学术自有学术的一套研究体系、学理化的表达方式。

(2)那么您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梁永安:我想它可能面临困顿期的内容资源的转型。

《百家讲坛》的听众,主要是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对三国、《论语》等历史本来就很感兴趣,而新一代人却未必买帐,且不说新一代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仅仅是新一代的彷徨迷茫和生存焦虑,目前就很少有主流文化节目能够切中。

所以《百家讲坛》能否在当代全球景观下,开掘新的内容资源,在年轻人的心灵引起共鸣,是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3)记者:或许文化传播类节目本就不用追求轰动效应,默默把“高端路线”坚持下去,才是常态?
梁永安:那倒未必。

国外的文化节目,持续走红几十年的不在少数。

比如美国的脱口秀、BBC的历史专题等。

这些节目也经历过低谷,只是当观众耳熟能详到自己都能掰的时候,节目完成了自我升级,让人重新获得惊喜,也就重新赢得了观众。

《百家讲坛》中即使被称为“心灵鸡汤”的于丹说《论语》,往往也是采取简化问题的方式讲解,似乎如此一来,生活的困顿一下子就很容易想通,其实这并不顶用。

只有首先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观众才能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让历史焕发出高度的启示性,这样的讲述,才能切中当代青年人真实的生命状态,才会有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4)记者:换句话说,您不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反而是一种遗憾?
梁永安:是的。

类似的文化栏目很有必要。

我们对传统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
《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

我们的现代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方面太需要有人寻找新的资源和角度重述。

《百家讲坛》这样的文化样式刚刚萌芽,有待成长。

与其批评,不如抱着建设性的态度。

(5)记者:其实不只是对《百家讲坛》,只要对一种文化现象不满,抱怨远甚于建设,已经成为舆论的习惯心态。

梁永安:世界知名栏目之所以能几十年办下来,是因为它们的受众不是简单的受众,会主动介入,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

而我们一些受众并不主动参与,只被动等待,一旦不满,也不抱着建设心态让它更受欢迎,反而是诉诸抱怨来获得心理满足。

眼下,各种文化观点几乎都能找到依据,其实也就是找不到绝对的依据,只能做出自己的相对判断。

人们已经习惯拿有用有效去判断,而不是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所以很多文化产品带有消费特性,一旦不合口味,人们马上就会抛弃。

就算它本身有珍贵的潜力可挖掘,也不觉得珍贵。

这其实并不理性。

如果受众不积极参与良性互动,任何文化都将失去内在更新的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文化传播“高端路线”的具体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文化节目收视下滑这一现象,被采访的专家与社会舆论(记者) 看法有什么不同?(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专家梁永安观点,文化节目如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社会影响力”?请从节目举办方和受众方两个方面具体回答。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一位哲人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


另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可以再接再厉,却不能从零开始。

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以“从零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谈见解,可以叙事抒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诗歌戏剧除外。

南京三中高二10月考语文卷答案
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1.在A、B、C、D四处填上文学作品的名字。

(4分)
A 春秋
B 离骚
C 国语
D 吕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散佚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字意相同的一组是(b)
B(A虽然;即使 B这样 C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对;比)
4.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b)
被动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1)也是想要以此探究天道与人世之间的关系,弄通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2)我忍辱偷生,被关在牢房里不肯去死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尚未实现,平庸的死去,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流传。

判断句1’
三、诗词鉴赏
答案:(1)“渺渺”写出了春江水面的辽阔,“茸茸”写出了花草的柔密茂盛,水面愈宽阔,花草愈繁茂,愈透露出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感。

另外,这两个叠音词使整首诗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

(写反衬手法亦可)
(2)本诗采用以景写情的手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全篇通过春江、烟草、柳花、
春旗、落日等渲染的苍茫迷离的氛围,无不渲染或衬托出作者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四、名句默写(10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7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
1.答.(4分,每一点2分)(1)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方式为学术研究的方式(非通俗的方式);
(2) 文化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为三国、《论语》等传统经典(不考虑现在年轻人的需要)。

2.答.(5分)(1)专家认为文化节目作为一档节目起落很正常。

《百家讲坛》仅仅是个起步,需要寻找新的资源和角度重述。

我们对传统的重新体会和表达做得太少,文化栏目很有必要。

(3分)。

(2)舆论认为《百家讲坛》进入了“衰退期”,普遍对此不太乐观。

舆论(记者)认为《百家讲坛》陷入低谷是社会的理性回归(2分)。

3.答.(6分)(一)节目举办方:(1)文化节目要开掘新的内容资源,能够切中年轻人的需要,能引起年轻人的心灵共鸣;(2)文化节目要摒弃凡事简化问题的讲解方式,要将事件的复杂本相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从历史中相互对照,吸取智慧,获得启示。

(二)受受众方:(1)受众要主动介入文化节目,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让节目不断调整完善,而不要只是以诉诸抱怨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

(2)对待文化节目,受众不能用有用有效(商品的消费特征)去决定取舍,而要从生命所依附的价值去理解,去进行深入挖掘。

(写出两个方面,三点即可。

其中一个方面最多的四分))30548 7754 睔
29208 7218 爘|z24297 5EE9 廩D723042 5A02 娂40009 9C49 鱉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