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杯蕈新品种'莆蕈1号'栽培技术
陈克华;卢翠香;陈政明
【摘要】莆蕈1号是野生大杯蕈经驯化栽培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从菌种生产、栽培季节、菇棚建造、栽培菌棒制作、出菇管理、采收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大杯蕈;莆蕈1号;栽培技术
【作者】陈克华;卢翠香;陈政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354002;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
学研究所;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莆蕈1号系由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采自莆田市天然林内的野生
大杯蕈驯化选育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认定的大杯蕈新品种。

其子实体中大型,单生或群生,似漏斗状;菌盖浅褐色有鳞片,成熟后边缘呈波浪状;菌柄白色至浅褐色,有鳞毛,菌柄白色、组织致密。

莆蕈1号营养丰富,鲜品脆嫩爽口,味道
鲜美,干品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深受市场欢迎。

其粗蛋白含量21.2%,是香菇
的1.2倍;总糖含量43.1%[1]。

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

根据多年
试验、试种,总结出一套莆蕈1号高产栽培技术。

1.1 母种培养
采用PDA培养基,接种后22~25℃培养10 d左右,即可用于原种接种。

1.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16%、CaCO3 2%、石灰2%,含水量50%~55%[2],pH值7.0~8.0。

栽培种培养基可用棉籽壳、木屑、枝条、麦麸等原料制作,常用以下2种配方:①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棉籽壳40%、木屑36%、麦麸20%、CaCO3 2%、石灰2%,含水量65%,pH值7.0~8.0。

②麦粒木屑培养基,主要成分为麦粒70%、木屑16%、麸皮10%、CaCO3 2%、石灰2%,含水量65%,pH值7.0~8.0。

若制成枝条种,每袋(瓶)30~32支。

1.3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作方法
棉籽壳木屑培养基制作:将棉籽壳和木屑预湿,建堆。

每隔3 d进行1次翻料。

第1次翻料加入石灰;第2次翻料加入CaCO3;第3次翻料后,加入辅料拌匀,即可装袋(瓶)。

翻料时要注意把堆料表面和底部的培养料翻入中间,并补足水分,以手握拌料成团、有微量水滴从指缝渗出为宜。

麦粒木屑培养基的制作:麦粒先用石灰水浸泡10~16 h,捞起沥去水分,闷8~10 h,然后加入预湿好的木屑及辅料拌匀,即可装袋(瓶)。

制枝条种,先用石灰水浸泡枝条24 h, 捞起加入麸皮拌料,让枝条沾满麸皮备用,多余的麸皮加入培养料中拌匀,填料时每袋(瓶)装30~32支枝条。

按常规灭菌,接种培养。

发菌室温度25~27℃,空气相对湿度70%~75%。

发菌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菌丝生长情况,若发现有杂菌、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瓶,要及时处理,确保菌丝的纯度和质量。

一般情况下20~30 d菌丝可长满瓶。

根据莆蕈1号的生物学特性,本地春、秋两季均可栽培,适宜的出菇时间为4月底、5月初,9月底、10月初。

根据出菇时间安排菌种生产和制袋、接种时间。

根据莆蕈1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菇棚应选择在日光直射少的地方建造,一般要
求高4.0 m,宽度适中,棚四周用塑料薄膜和草帘覆盖,顶部的遮阳度控制在80%。

棚内采用双孢蘑菇的栽培模式设计,栽培架宽1.0 m,每层间隔0.7 m,过道宽0.8 m。

盖膜前要撒石灰粉进行消毒。

常用培养基配方:①木屑20%、玉米芯60%、麸皮16%、石灰2%、CaCO3 2%,含水量65%,pH值7.0~7.5。

②棉籽壳39%、木屑39%、麦麸18%、CaCO3 2%、石灰2%,含水量65%,pH值7.0~7.5。

栽培菌棒的培养基制作可参照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采用17 cm×36 cm×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平均装干料500 g。

装袋灭菌,待冷却后接种,每袋(瓶)原种可接30袋左右。

接种结束后,及时移入栽培室培养,培养温度25~27℃,
空气相对湿度70%~75%。

一般情况下,30 d左右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

当栽培菌棒长满菌丝5~7 d,且气温稳定在25~30℃时,便可以把菌袋从发菌室转移到菇棚内开袋覆土。

覆土材料可选用干净的火烧土、田土、菜园土,土粒直径为1.5~2.0 cm,加入2%石灰,含水量为20%左右,即手捏成团,松开不粘手。

覆土厚度为3、4 cm,覆土后1~3 d保持土粒湿润,关闭门窗,适当通风换气,以刺激原基早分化。

一般覆土后7~10 d,原基顶部可露出土面。

原基出土后,根据菇体大小、覆土的湿度和天气情况喷水,将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同时加
强通风,并保持一定的散射光。

整个出菇阶段,菇棚温度应控制在25~28℃。

子实体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完后要及时清理料面、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 d后进行下茬出菇管理。

当子实体长到八分成熟、呈漏斗状或菌盖边缘出现波浪状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要手抓菌柄,轻轻旋转,整朵拔起,避免菇柄残留在土中腐烂,导致病虫害发生。

采收完后,要刮去菇脚菌根、泥土泥沙。

若以鲜菇出售,可进行真空包装。

莆蕈1号品种抗杂菌能力强,菌丝培养过程有少量的红色链孢霉、绿色木霉等杂
菌污染,要注意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查菌不可过于频繁。

病虫害防重于治,注意菇房通风,减轻高温、高湿引起的病虫害及杂菌的发生蔓延。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重点防治各种虫害,如各类菇蝇、菇蚊等,应以预防为主、诱杀为辅。

*通讯作者:陈政明,男,1964年生,研究员(E-mail:*****************)。

【相关文献】
[1]陈政明,彭建平,卢翠香,等.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8-2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