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受策略
谈话:老师很喜欢吃一种水果,猜猜是什么?(学生答案不一)
逐句给出条件:
第一个条件:形状近似球形;(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水果)
第二个条件:果肉白里透红;(学生的答案范围缩小)
第三个条件:一般果皮有毛。

(桃子)
过渡:在猜谜的过程中,一个条件范围太广,答案不明确。

但是给足了条件后,我们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看来,要想正确得到一种答案,必须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去推断。

在生活中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时候,都要通过一定的条件去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条件出发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探寻思路,体会策略
1.读题意,想关系。

过渡:小猴也喜欢吃桃,它经常帮妈妈摘桃,我们一起去
看一看。

出示例题条件: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第二天摘了多少个)
过渡:小猴很勤劳,其实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课件
更改条件)。

再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后表达:第()天比第()天多摘5个,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课件相机竖着
演示:
指出:只要我们认真读题和思考,会发现看似简单的条件里可以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板书:读题意)2.理思路,答问题。

提问: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想知道第几天摘的个数?
学生提问题后,教师指出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解答: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再问:根据刚才分析的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求第三天摘的个数?先在
小组里说一说,再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并展示。

板书:先算(),再算()
……
[相机板书: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你是怎样求第二天摘的个数的?说说30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是根据()和()求出第二天的。

提问:第五天呢?学生说过程。

[相机板书: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50(个)]3.
动态呈现表格。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是根据哪些条件去求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接着又算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逐一出示:“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为表格的呈现埋下伏笔)
过渡:小猴很有条理,它把这些天数一一列举出来,为了看得更清楚,它又添了几条横
线和几条竖线将每一天隔开,就形成了一张什么?(表格)
提问:你能帮助小猴填完这张表格吗?
再问:这道题用列表有什么优点?可以按着顺序写出每天摘的个数。

追问:第20天摘了多少个?照这样的方法我们要写多少个算式。

你感觉怎样?有其他的想法吗?优化算法:第三天多了2个5,第5天多了4个5,第20天多了19个5。

4.回顾反思。

小结: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

像这样,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从条件出发思考)
提问:策略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先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想想
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步一步地求出要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运用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第一幅天平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有5个苹果,共重500克)
出示第二幅图:你又看懂了什么?(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
再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追问:用我们今天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你打算怎样解答?说说你的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第一幅图5个苹果,重500克,先求出苹果的重量。

再联系20克,求出橙子的重量。

(课件逐步展示综合分析图)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经常会根据题中的一些已知条件直接求出一个问题,再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下一个问题,像这样按着顺序一步一步思考的方法,体现了我
们今天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出示第二小题: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

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再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怎样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
个条件?再问:这道题和哪道题比较相似呀?
独立填表并汇报。

追问:第5次弹起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这道题列表还合适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解答?
(板书:画图自己数一数,动手画一画,标一标)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讲解)
追问:如果有30个小朋友,甚至更多的小朋友站成一排,用画图的方法你觉得怎样?
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课件出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小猴邀请我们去它的活动场地看一看。

提问: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根据哪些条件去想,同桌说一说。

(独立列式解答并汇报)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以后每个正方形里画圈的个数都是它前一个正方形里的2倍”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呀?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再问:照这样的要求画下去,你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
始就画不下了?猜一猜。

提示:正方形每条边只能画4个圆,只能画4行,最多就
是16个。

小结:从左起第5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公开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2013年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安排了例1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安排了例1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掌握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本人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给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中,
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断反思,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处理好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你才能解决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六)多媒体课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法筛选,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学们在面对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利用同学们的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尽量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中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周长测量的时候,遇到不规则的图形,例如树叶的周长,你们是怎样测出数据的。

(谈话询
问同学们生活中遇到到问题怎么办,拉近学生的距离,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出示学生学习场景图,激趣引新出示71页例1的场景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场景图,图上小猴子在干什么?小猴子怎样帮妈妈摘桃子的?出示例1,二生读题,全班读题,在读的过程中理解题意,提问:例1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知道“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同学们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也就是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5……,你还能继续往下说吗?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让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景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是为了积累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

]
(三)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感知列表整理的方法。

(1)问题产生,小猴第三次、第五次摘多少个桃子?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信息,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
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有用信息,关于如何画表格,由于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时间关系,表格是由本人课前制作好的,后面的练习题所用的表格也是由本人制作好的。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体会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5分是什么意思,利用题目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2、感受列表的价值。

(1)围绕小猴第三天,第五次摘多少桃子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集体反馈。

(2)引导学生列式法进行计算对列表法进行检验,并比较列表法与列式法,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结合学生反馈,教师随即板书本题解法。

[设计意图:列表是整理筛选数学问题的信息的,在获得问题的解决时,对于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做出来,可以借助列式法进行检验,对于数量关系复杂的要借助列式法求解。

其实列表得出的答案也是借助列式法,哪怕是口算的,而列表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方法了。

(四)练习巩固
1、轻松练习,想想做做1(1)(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巩固列表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本题数量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学生刚接触到列表法,通过简单题目来锻炼同
学们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 2、能力提升,73页的第2题,要想求出第二次第三次,需要什么条件,求出第二次就能求出第三次。

[设计理会,本题数量关系是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性很强,单纯列表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探讨,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实践创新才能解决] (五)小结您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开放式题目,启发式教学,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积极总结,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五、设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列表法: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30个第二天 30+5=35个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设计理念: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清晰明了]
六、教学反思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都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累,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上展示、交流,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和点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2、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多读,“读中领悟”理解题意,多想、多说,让学生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前一天的结果参与到第二个条件参与运算,这里隐含
着问题,变中有不变,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多想:这一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选择列表还是计算、择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3、能把握课堂,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延伸、放飞。

在本节课教学中解决问题,第三种策略,学生利用综合法,从问题想起,求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摘多少?3-1=2(天) 2×5= 10个10+30=40个……利用这个有利的资源把这一节课进行突破,延伸教材,放飞教材。

4、不足之处,过程的反思和回顾,说的不完整,多找一些学生说,学生自己回顾自己说,不能强加,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