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于不同万氏族群的一首传家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传于不同万氏族群的一首传家诗
“始祖原来宰相家,洪君赶散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摘锦桥边插柳桠。

流泪眼观流泪眼,悲心思我又思他。

万字本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几万家。


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是一首传家诗,已在四川(蜀)泸州(亦名泸县)和重庆等地一个万氏大家族中传了六百多年。

它记述了元末明初该族万氏先祖为避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之君王)征西军,涉迁湖北(鄂)西之蜀地,在泸州(古称江阳)父子兄弟分手,开启蜀地万氏分支繁衍的故事。

据我父亲万积庆(湖南大学物理学教授,出生于泸州)说,所有同宗万氏子弟从小便要背熟这首诗。

因为泸州赵永康先生研究清末民初大文人万慎子(我的高祖父)[1],我最近有幸拜读了老家族谱与这首诗。

一连数日,它的词音故事在我脑海中回旋吟诵,难以忘怀。

这首诗最神秘的是开首句的'始祖’'宰相’,族谱中没有明确记载,元朝正史中亦无姓'万’的相当于宰相的官吏。

元朝以中书令为相,平章政事为次相,以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但原则上禁止汉人任相(以及其它中央地方正职官员)[2]。

出于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历史的好奇,我遍查文献史料,终于考证出元末反元义军在巴蜀地区(包括鄂西,云南(滇)北,贵州(黔)
北,陕西(陕)南等地)建立的大夏国之右丞相万胜为万氏传家诗中的始祖[3]。

来自于湖北黄陂(与麻城同属元代黄州路)的万胜,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或夏天统元年)至1366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或夏天统四年)任夏国右丞相('宰相’),1366年因夏国内讧被冤杀。

结合泸州老家万氏族谱[4]和传家诗,可以得知万胜后代万必有(一曰万吉)曾任夏国巴东(现四川奉节)知县[5],万胜遇害后回老家黄陂-麻城。

朱元璋伐夏西征时,万必有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离鄂返蜀,1371年(明洪武四年)夏帝降明亡国后,迁往夏都重庆之西泸州('西涯’)。

随后万必有三子分家('分携手’),三子万归三西迁于眉州(现四川眉山),次子万归二西迁于富顺,万必有携长子万归一留居泸州('一(万)家分作几(万)家’)。

分家时留诗为证,让三支后代不忘共同的祖先和开宗立族的经历。

得知650年前抗元民族英雄万胜为传家诗中的始祖,我对这首数百年来传诵于蜀境内外、成千上万万氏族人心田口中的诗,更加深了敬意与亲感。

寥寥56字,却描述了600年前那个改朝换代,驱虏复汉时代中一个万姓家庭不寻常的经历:身出高贵(夏国)宰相之家,却在(元末明初)战乱中背井离乡,父子兄弟被迫(于泸州)悲伤分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