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学号成绩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微生物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富集培养: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设计专门培养基,使目的微生物在这种培养基中较其他微生物生长速度快,并逐渐富集而占优势,从而达到从环境微生物混合群中富集和分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冷冻干燥保藏: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条件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的一种保藏方法。

3.黏质复合物:又称肽聚糖、粘肽(mucopeptide) 或胞壁质(murein)粘质复合物(mucocomplex),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由若干肽聚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

4.黏菌素:常称为多粘菌素,是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抗生素,主要包括多粘菌素B(polymyxin B) 及多粘菌素E (polymyxin E) ,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绿脓杆菌等有抑制或杀菌作用,常用于耐氨基糖苷类、耐第三代头孢菌素菌如超级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治疗。

5.球形体:在人为条件下,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用溶菌酶处理后形成的仍然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

6.δ类毒素:又称为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7.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生长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与该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变化来区分和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8.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

9.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实验方法,具体操作是将适量病毒接
种于高浓度敏感细胞培养物,通过高倍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建立同步感染,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

10.地衣:地衣是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形成的一种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

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在分类上属真核生物域(Eukaryota)菌藻门(Mycophycophyta),包括子囊衣纲(Ascolichens),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s)和半知衣纲(Deuterolichens)。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在大肠杆菌细胞壁中含有DAP和胞壁酸。

(×)
2.真核微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存在着原核生物才有的70S核糖体。

(×)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线菌是一类具丝状分支细胞的细菌,他们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
4.孢囊是固氮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抗干旱、抗热的休眠体。

(√)5.所有的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而假酵母则仅有无性繁殖。

(×)6.霉菌的细胞壁有的主要含纤维素,有的主要含几丁质,但他们都含有肽聚糖,只不过其含量远不及细菌。

(×)
7.病毒具有核酸,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
8.病毒包膜是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脂质种类和含量均与细胞膜相同。

(√)
9.一旦温和噬菌体将自身的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去,此时的宿主细胞因其存在而无被裂解的危险。

(×)
10.豆芽汁加糖配制而成的培养基是合成培养基。

(×)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在G-细菌肽聚糖的四肽尾上,有一个与G+细菌不同的称作(C)的氨基酸。

A.赖氨酸B.苏氨酸C.二氨基庚二酸D.丝氨酸
2.脂多糖(LPS)是G-细菌的内毒素,其毒性来自分子中的(D)。

A.阿比可糖B.核心多糖C.O特异侧链D.类脂A 3.异染粒是属于细菌的(A)类贮藏物。

A.磷源类B.碳源类C.能源类D.氮源类
4.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B)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鼠疫杆菌B.沙眼病原体C.结枋杆菌D.天花病毒5.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C)。

A.结晶紫染色B.碘液固定C.酒精脱色D.番红复染6.固氮菌所特有的休眠体构造称为(A)。

A.孢囊B.外生孢子C.黏液孢子D.芽孢
7.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基本步骤是(A)。

A.吸附、进入、复制、成熟和释放
B.内吞、去外衣、复制、装配和出芽
C.吸附、去外衣、繁殖、装配和裂解
D.内吞、进入、复制、成熟和外吐
8.疯牛病的病原体是(B)。

A.衣原体B.朊病毒C.立克次氏体D.类病毒9.参与微生物基团移位方式运输方式的体系是(D)。

A.Hpr B.酶ⅠC.酶ⅡD.Hpr + 酶Ⅰ+ 酶Ⅱ10.为了避免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产物造成培养基pH的变化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

A.在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或不溶性碳酸钙
B.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高于或低于最适pH
C.在配制培养基时降低或提高碳、氮源用量,改变碳氮比
D.在培养过程中控制温度和提高通气量
四、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法国的_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在_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制成狂犬病毒减
毒疫苗和_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①细菌超薄切片后电镜直接观察、②适当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③质壁分离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和④制备原生质体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3.藻类是含有叶绿素并能放氧的光合类型生物,藻类细胞中可贮藏糖原作为碳源物质。

4.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从病毒吸附于细胞到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出子代病毒粒子所需的最短时期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的平均数目。

5.要获得酵母菌原生质体,可用几丁质酶去掉细胞壁,要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原生质体,可用溶菌酶去掉细胞壁。

6.对绝大多数属于渗透性的微生物来说,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以①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和④膜泡运输四种方式控制物质的运送。

五、问答题(40分,每题7.5分)
1.比较G+细菌、G-细菌、抗酸性细菌和古菌细胞壁的结构。

答:G+细菌细胞壁由一层厚度20-80nm的肽聚糖层组成,化学组分简单,由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组成。

其中炭疽堂的糖链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在NAM上连接有由L-Ala-D-Glu-L-Lys-D-Ala形成的四肽尾,两条相邻的肽聚糖链之间肽桥相连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桥为甘氨酸五肽,肽桥可以和肽尾上任一氨基酸以肽键相连。

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独特成分,包括甘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酸,组成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G-细菌细胞壁由
2.比较细菌和真菌鞭毛的结构和运动机制。

3.如何测定烈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并根据其原理解释用噬菌体检验进口植物种子是否带有病原菌的理由。

答: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方法如下:
(1)先把在对数期生长的敏感细菌悬浮液与适量的噬菌体混合,通常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比例为1:10,避免几个噬菌体同时侵染一个细菌细胞。

(2)建立同步感染:
A、中和游离的噬菌体:经数分钟吸附后,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该噬菌体的抗血清,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体。

B、高倍稀释:用培养液进行高倍稀释,以免发生第二次吸附和感染。

(3)培养后定时取样,将含噬菌体的样品与敏感细菌混合,在平板上培养,计算噬菌斑数。

(4)制作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

用噬菌体检验病原菌
(1)将进口植物种子培养在营养液中一段时间,使种子表面细菌生长;
(2)加入病原菌的噬菌体,和细菌共培养一段时间;
(3)取共培养液应用双层琼脂技术测定噬菌体效价。

如果噬菌体数量增加,即表明该种子带有病原菌。

4.根据渗透调节皮层学说解释芽孢的抗热机制。

答: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5.什么是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和溶源性细菌?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发酵厂的生产菌株的噬菌体“感染”是溶源性细菌裂解所致?
答:温和噬菌体是指侵入细菌后并不像烈性噬菌体那样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他们的基因组核酸整合到寄主的染色体上,与寄主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不导致记住细胞的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溶源性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并不产生成熟噬菌体的现象。

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做溶源性细菌。

证明生产菌株的噬菌体“感染”是溶源性细菌裂解所致
溶源性细菌经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可进入裂解循环,根据溶源性细菌的这个特性设计实验:
(1)取生产菌株分成两份,一份直接接种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而另一份生产菌株先用紫外线照射后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一段时间;
(2)取培养物应用双层琼脂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培养物,观察噬菌斑是否出现以及数量。

若两组培养物都出现噬菌斑,且紫外线照射组噬菌斑数量较多;或直接接种组未见噬菌斑,而紫外线照射组出现噬菌斑,则证明生产菌株的噬菌体“感染”是溶源性细菌裂解。

6.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磷壁酸、羧酶体、β-羟基丁酸、脂多糖、类囊体和植烷甘油醚分别出现在细菌细胞的那个部位?有何作用?
答:(1)二氨基庚二酸:是一种只存在于G-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单体上的特殊氨基酸,其作用为使肽聚糖单体连接成网状。

(2)吡啶二羧酸:出现在芽孢的皮层和核心部位,使芽孢具有抗热性。

(3)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浓缩细胞周围镁离子,提高细胞膜上合成酶的活力;贮藏磷元素;调节自溶素活力,防止细胞自溶死亡;作为噬菌体的受体;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

(4)羧酶体: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二氧化碳固定中起关键作用。

(5)类囊体:是蓝细菌细胞质周围复杂的光和色素层,其中含叶绿素a和藻胆素(一类辅助光和色素),是发生光合磷酸化的场所。

(6)β-羟基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性储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储存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渗透压的功能。

(7)脂多糖: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加厚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组成,是G-细菌的内毒素。

(8)植烷甘油醚:古细菌细胞膜特有的成分,可形成单分子层或双分子层膜,使膜具有更高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