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8-6579(2008)06-0685-03=综述与讲座>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
韦耀阳,马小琴(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湖北黄石435002)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B
摘要: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大量实践表明亲子游戏治疗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儿童心理障碍的干预手段,亲子游戏治疗主要运用于治疗儿童攻击性问题行为、情感调整障碍和家庭暴力和性虐
待等心理障碍。

关键词: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亲子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障碍的生成往往从儿童期开始,且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据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1],且近年来有逐年增高趋势。

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父母不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对象,因而父母就必然成为了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亲子游戏治疗的研究。

在西方发达国家,亲子游戏治疗作为游戏治疗模式之一,已成为治疗多种儿童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心理与行为障碍疗效显著。

1亲子游戏的概念及特征
亲子游戏就是利用亲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和科学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与行为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在儿童中心游戏疗法(child-centered play therapy)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起来的,其基本理论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生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治疗师通过对父母的培训,使其成为替代治疗者,并能够利用这种特殊关系通过亲子游戏和互动更有效地解决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2]。

亲子游戏治疗不同于一般的游戏治疗,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首先,亲子游戏治疗法注重的是加强和巩固亲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治疗师与儿童的关系。

其次,在亲子游戏治疗中父母才是真正的治疗者,治疗师负责训练家长使其掌握游戏治疗的基本技能,然后要求父母用所学方法与儿童进行游戏与互动,从而解决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

最后,亲子游戏治疗并不是采用游戏治疗的技能直接对某种问题行为进行矫正,而是利用亲子之间情感关系的治疗力量和儿童内在的改变自我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目的[3]。

2亲子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
亲子游戏治疗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治疗方法。

游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项目(2005y226);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20050364)
作者简介:韦耀阳(1976-),男,湖北人,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差异心理研究。

是儿童的天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是语言尚处于发展阶段,语言表达并非他们最擅长的表达工具。

因而在儿童心理治疗中采用游戏作为沟通方式是较好的方法。

弗洛依德认为游戏是在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艾里克森也从新精神分析角度来解释游戏,他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发泄方式。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0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够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4]。

而在亲子游戏治疗中,让父母参与儿童游戏,亲子之间进行游戏和沟通,儿童能够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情感、焦虑和体验;对父母来说,这提供了一个直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的机会,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儿童心理问题也随之得到很好解决。

3亲子游戏治疗的分类和治疗模式
根据参与人数和治疗方案的不同,目前亲子游戏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个案亲子治疗和团体亲子治疗。

前者是针对单个家庭所进行的治疗,后者一般是同时对若干对亲子进行团体治疗。

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治疗师同时对几位家长进行游戏治疗培训,并且在团体亲子治疗中,来自不同家庭的家长之间、儿童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和交流借鉴。

最早的亲子游戏治疗模式由美国的L ouise G ur ney提出[3]。

该治疗模式全程需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操作较困难且易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后Zella L和Gar ry又分别提出了5周亲子游戏治疗模式和10周亲子游戏治疗模式[5],这些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亲子游戏治疗中。

典型的亲子游戏治疗模式是:治疗师利用理论传授、角色训练、示范游戏等手段,帮助家长学习如何进行游戏治疗。

然后要求家长利用所学到的方法每周与他们的子女做游戏30min,并将游戏的经过向治疗师报告。

由研究人员向家长提供游戏治疗玩具箱,供其在家庭游戏中使用。

另外,在此期间,每位家长和他们的子女还被安排在诊所的游戏治疗室进行游戏治疗并录像,以便在之后每周安排的小组讨论上请专家咨询和指导,同时组内的其他成员也可相互学习和获得鼓励。

4亲子游戏疗法的适应症和疗效
近几十年的国内外实践表明,亲子游戏疗法对许多儿童
心理与行为异常有显著疗效,其中包括儿童的攻击行为、学习困难、性虐待和家庭暴力儿童、情绪调整障碍及离婚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不良、父母被监禁引起的儿童精神创伤,自我意识不良等问题。

在已有的诸多前瞻性研究中,报道比较多的几个问题及其结果如下。

4.1攻击性问题行为心理学家韦斯特曾进行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

结果发现,70%的暴力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确定为有攻击性行为;有48%的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确定为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儿童的攻击性越强,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6]。

而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除模仿学习和挫折后产生消极情绪之外,父母的强硬态度和限制行为也是导致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

因此,采用亲子游戏治疗及早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在被观察的157名儿童中,100%儿童有改善。

表现为顺从性增加,亲子之间不可接受行为减少,儿童暴怒发作减少,父母体罚减少,儿童与他人交流愿望增强[7]。

4.2情感调整障碍当今社会,情感调整障碍最多见于家庭巨变的儿童中。

如父母被监禁、离异或死亡等重大应激事件都会对儿童带来不同程度的精神打击和心理创伤,同时,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反过来又可加大父母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精神疾患的增加。

因此,及时调整家庭成员的心理障碍,协调亲子关系,对提高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YF C I ris等[8]在1997年报道了采用亲子游戏疗法调适在美华人亲子间产生心理矛盾的结果。

研究者通过对父母进行10周的游戏治疗培训并让他们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每周30min的游戏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明显被化解,亲子游戏治疗增进了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使亲子间情感交流增多,彼此能接纳对方,父母对子女的问题的焦虑和烦恼也明显消除了。

近年来,亲子游戏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单亲家庭和由父母被监禁所产生的亲子关系障碍。

在美国每年约有25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被监禁。

超过80%的美国儿童有过父或母被监禁的背景。

当父母被监禁时子女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问题明显增加,青少年时犯罪率比正常家庭儿童高4倍[9]。

Gar-r y报道了对16个父亲被监禁家庭的亲子治疗结果。

完成10周的治疗训练之后,实验组父亲对子女的接受程度和移情反应明显提高,他们学会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子女,同时精神压力减轻。

子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问题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

L Zella等[5]对22个母亲被监禁的家庭实施了亲子游戏治疗。

通过自身对照与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母亲对子女的移情反应增强,对子女接受度显著提高,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也显著减少。

现代社会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亲子游戏治疗法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正也具有显著疗效。

我国学者高峻岭[10]对22个单亲家庭进行了为期5周的亲子游戏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家长的移情行为明显增加,对儿童的关心增加,对其控制欲减低,让儿童引导活动的行为增加,儿童们的情感表达和可被他人接受的行为增加。

另外,实验组的亲子之间语言情感交流较治疗前明显增多。

L R Stov er等[11]发现,家长的高水平移情行为是亲子治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决定儿童行为的改变。

此外,父母离异的精神打击可引发儿童的许多心理问题,父母很难维持原有的健康亲子关系,由此导致儿童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增加。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增加又会加重父母的焦虑。

1994年有学者报道了采用亲子游戏治疗法调适父母离异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结果。

通过亲子游戏治疗,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问题行为显著减少,父母对子女的接受度明显提高,精神压力减小同时亲子关系也得到极大改善[12]。

在关于情感障碍治疗的报道中,研究者还发现,伴随着情感障碍的化解,部分儿童出现智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特征也得到明显改善[13]。

4.3家庭暴力和性虐待C M ar y等[14]曾将游戏用于性虐待儿童的家庭。

结果表明,在完成亲子游戏治疗训练后,实验组家长在父母接受度调查表(PP A S)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他们对子女的接受程度显著提高,包括接受子女特有的行为和无条件爱子女。

父母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子女的改变,治疗结束后儿童的情绪更稳定,更独立,自我控制力有了明显提高。

有研究对家庭暴力的儿童与父母进行了10周的亲子游戏治疗,结果发现父母对子女问题行为接受度提高,学会用更多的情感交流代替暴力行为,无条件爱子女,精神压力也明显减轻[5]。

5亲子游戏治疗的发展前景
采用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的历史并不悠久,但这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亲子游戏治疗一般在十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虽然在治疗结束后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还缺乏一些事后追踪研究和效果反馈,所以,许多治疗师都在力图建立一套完善的追踪研究和效果反馈系统,以更好地考察亲子游戏治疗法的效度。

国外有研究者进行了亲子游戏治疗的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各国文化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亲子游戏治疗对中、美、韩等各国儿童心理障碍的矫治具有相同的显著疗效。

另外,将亲子游戏治疗与其他游戏治疗法相结合,把对父母的游戏治疗培训与对教师的培训相结合,共同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也是今后亲子游戏治疗的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亲子游戏治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和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亲子游戏治疗一定能有效地解决更多的儿童心理问题,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22城市协作调查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
城市协作调查2410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3,7(1):13-16.
[2]Bar ry G.Group filial therapy[J].J Notes for practice,1978,
154-156.
[3]Richard EW,Jenny L.Improving parent-child relation ships
through filial th erapy:an inter view w ith Garry Lan derth[J].
Journal of couns elin g&developmen t,2002,80(3):372-378.
[4]李资渝.洛温菲尔德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
应用[D].2002.28-32.
[5]Zella L,H ar ris,Garry L,et al.Filial th erapy w ith in car cera-
ted mothers[J].A Five W eek M odel In ternation al Journal of Play Th erapy,1997,2(6):53-54.
[6]姜伏莲,张义泉.少年儿童心理异常与矫治[M].合肥:安徽
教育出版社,1998:125-138.
[7]W ong S,M organ C,C row ley R,et in g a tab le game to
teach s ocial skills to adolescent ps ychiatric in patients:Do th e s kills g eneralize?[J].Ch ild Family Behavior T herapy,
1996,18(1):1-17.
[8]Iris YFC,Gar ry LL.Filial T herapy w ith Chinese parents:
effects on parental empathic interaction,parental acceptance of child and par ental stress[J].In tern J Play T herapy,1997,
6(1):75-92.
[9]Garry L.Filial th erapy w ith incarcerated father:effects on
parental acceptance of child,par ental stress,and ch ild adjust-ment[J].Journal of C ou nseling&Development,1998,76
(2):75-77.
[10]高峻岭.游戏治疗儿童心理障碍[J].中华儿科杂志,2002,
40(5):271-273.
[11]S tover LB,Gu erney BO,Connell M.M easurements of ac-
ceptance,allow ing s elf-dir ection involvemen t and empath y on adult-ch ild interaction[J].J ournal of Psychology,1997, 77:261-263.
[12]Glazer-W aldm en H,Kttm an T.Filial therapy:rebuildin g
the relation b etw 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divor ce[J].
Journal of H umanistic Edu cation&Developm ent,1994,33
(1):4-12.
[13]Bran dt M.In vestigation of play th erapy w ith young chil-
dren[M].Doctoral dissertation,U niver sity of North Texas, 1999:35-36.
[14]M ary C,Garry ndreth filial therapy w ith n on offendin g
parents of children w h o have been sexually abus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1999,1(8):43-45.
收稿日期:2008-03-05
(上接第684页)22.22%、13.33%、11.11%、8.89%、8.89%、4.44%、20.00%。

表1淄博市2000~2006年PKU逐年发病率与构成比
年度筛查人数发病人数发病率构成比(%)
20002035221/10176 4.44
20014088071/584015.56
200242311151/282133.33
20033615361/602613.33
20044714251/942811.11
20054402431/14675 6.67
20064142071/591715.56
合计272282451/6051100.00
3讨论
3.1PK U分布PK 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属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1]。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开展了新生儿筛查工作,各地的发病率为1/61366~1/5521不等,统计显示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且以南方及沿海地区BH4缺乏症较多[2-3]。

淄博市新生儿筛查资料统计显示,2000~2006年淄博市平均PK U的发病率为1/6051,发病率以2002年最高,为1/2821,占总发病人数的33.3%,以2005年最低,为1/14 675,占6.67%,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别比为1.14B1,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从各区县分布看,位于南部山区的博山区、沂源县和淄川区PK U的发病率分别为1/3661、1/3 702、1/4119,明显高于位于北部平原的其他区县。

淄博市PK U的发生率位居全国发病较高水平,符合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规律,分析原因可能与淄博市是重工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贫困山区及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存在不合理通婚等因素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

3.2发病类型从发病类型看,经典型PK U发病率为1/9389,明显高于高苯丙氨酸血症和BH4发病率。

BH4发病率为1/136141,占
4.44%。

BH4缺乏症是由于GT P-CH、6-PT S或DH PR等任何一种酶缺乏所导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须的共同的辅酶,BH4的缺乏不仅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而且造成酪氨酸不能转变成多巴胺,色氨酸不能转变成5-羟色胺,多巴胺、5-羟色胺均为重要的神经递质,其缺乏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

南方发病高于北方[2-3],一般北方报告发病很少,本文尚属淄博市首次报告。

3.3预防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领域中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已经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影响患儿的检出和治疗效果,因此要把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预防接种工作放在同等的重要位置[4]。

避免近亲结婚;杂合子之间不应婚配;已有P K U患儿的家庭再次生育时可进行产前诊断,发现异常适时终止妊娠[5];积极开展新生儿筛查以早期发现PK U患儿,早期治疗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169-170.
[2]王利峰,王玉芬,王芳花,等.山东临沂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94-595. [3]张玉敏,秦金莉.北京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
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5):66-67.
[4]Carls on M D.Recent advances in n ew born s creening for neu-
rometab olic disorders[J].Curr Opin Neu rol,2004,17(2):
133-138.
[5]顾学范.新生儿疾病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3-14.
作者简介:丛玉英(1964-),女,山东人,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工作。

收稿日期:2008-07-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