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工13秋《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注意:从以下五个题目中任选两个进行解答(注意:从题目一、二中
选择一道计算题,并从题目三、四、五中选择一道问答题,分别进行解答,不可同时选择两道计算题或者问答题);解答前,需将所选题目复制(使老师明确你所选的题目)。

题目一:求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所示,求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3m
3m
4m
198MN m
=2196MN m
=3245MN m
=180t
m =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
4m 4m
4m
4500kN G =3800kN G =2800kN
G =11000kN
G =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题目四:简述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原则。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
抗震承载力验算?
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请逐一详细阐述题
目一:求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三层剪切型结构如下图所示,求该结构的自振圆频率和振型。

3m
3m
4m
198MN m
=2196MN m
=3245MN m
=180t
m =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
4m 4m
4m
4500kN G =3800kN G =2800kN
G =11000kN
G =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题目四:简述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原则。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题目五: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哪些方面,请逐一详细阐述。

作业具体要求:
1. 封面格式(见文件最后部分)
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
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2. 文件名
大作业上交时文件名写法为:[姓名奥鹏卡号(学号)学习中心](如:戴卫东101410013979浙江台州奥鹏学习中心[1]VIP);
离线作业需用word文档写作,不要提交除word文档以外的文件,word文档无需压缩。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

如下图所示。

截止时间:2014年3月5日前。

3. 正文格式
作业正文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

注意:
作业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其他网站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

上交往年作业题目或者其他科目作业的,成绩
以零分计。

引用他人文章的内容,需在文中标注编号,文章最后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引用内容不得超过全文的20%。

鼓励大家对本地区的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给出相关数据,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广东陆丰奥鹏学习中心
姓名:朱冬
学号:121265403610
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域,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层高和重力代表值见下图。

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分析,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5s 。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5m
4m 4m
4m
4500kN G =3800kN G =2800kN
G =11000kN
G =
解: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1.4-1.2知,8度多遇地震,
αmax=0.16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Ι类场地,取Tg=0.35s Tg=0.35<T1=0.5s <5Tg=1.75s
α1=(Tg/T1)r η2αmax=(0.35/0.5)0.9×1.0×0.16=0.105≈0.12 查《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表5.2.1知,T1=0.5s >1.4Tg=1.4×0.35=0.49s 取δn=0.08 T1+0.07=0.08×0.5+0.07=0.11 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α1Geq=0.12×(500+800+800+1000)×85%=316.2KN
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GiHiFEk(1-δn)/∑GjHj (i=1,2,3…n) ∑GjHj=500×14.44+800×11.08+800×7.72+1000×4.36
=26620KN·m
F4k=[500×14.44×316.2×(1-0.11)]/26620=76.32KN F3k=[800×11.08×316.2×(1-0.11)]/26620=93.71KN F2k=[800×7.72×316.2×(1-0.11)]/26620=65.29N F1k=[1000×4.36×316.2×(1-0.11)]/26620=46.09KN
题目三:简述抗震设防中“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内容。

我国目前的设计要求实现“三水准两阶段”设计
三水准: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计算阶段:主要任务是承载能力计算和一系列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设计。

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用小震作用计算结构弹性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并用极限状态法设计各构件(譬如确定配筋或者确定型钢类型),同时进行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按照延性和耗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这样就基本可以做到保证前面所说的“三水准”中的前两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主要对抗震有特殊要求或者对地震特别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时容易发生灾害的薄弱部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其值在避免结构发生倒塌的范围内。

如果层间位移超过允许值,认为结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或者倒塌,则需要对薄弱部位采取必要的措施,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通过计算和构造措施,通过弹性阶段的设计计算和塑性阶段的验算,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