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一中初中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长垣一中初中部“全程教研·生本课堂”发展纪实
走进长垣县第一中学初中部,“蘧孔之交”的巨型塑像便呈现在眼前。

蘧伯玉,春秋时期卫国蒲黾(今长垣)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为孔子少有之忘年挚友。

“蘧孔之交”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在塑像后方的学校报告厅上方,有闪亮的10个红色大字——“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

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一切蓝图都围绕着她而设计。

学校每个年级一栋独立的教学楼,都有一个院落。

一年级教学楼前种的是常青的树木,喻意成长;二年级教学楼前种的是开花的树木,喻意美好的青春和为果实蓄力;三年级教学楼前种的是果树,喻意收获。

……
不同的学校,因不同的文化积淀,会散发出不同的气质。

这种气质,一方面是通过外在的建筑、校园的布置所传递的,如长垣一中初中部这种独特的校园规划和景观;另一方面,更根本的是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容、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幸福感而传递的。

记者在长垣一中初中部采访,感受到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气质,感受到了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方面所做出的可贵的实践探索——全程教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生本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办学理念和课改思路,把握住了学校最核心的发展力——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和尊严,让学生有快乐和有效的学习。

长垣一中初中部创办14年,是县政府投资1.2亿兴建的高标准窗口学校。

据长垣一中副校长、初中部校长蔡瑞昌介绍,在校的200余名教师中,有1/3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全程教研”便成为学校自觉的一种选择。

何为全程教研
何为全程教研?蔡校长说,就是要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贯穿在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学校形成了全程教研的一套校本教研体系——从年度赛课月,到学期备课(每学期开学前集体编制学案),到周教研(以课例研讨会诊教学问题),再到每天雷打不动的“早教研”,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保障机制。

各学科教研组还建立了QQ群,谁有好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有收获和失误,都通过QQ群共享,把教研活动继续延伸。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更长远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如投放大量资金
购买教育教学专著,集中开放教工阅览室,开展阅读活动。

老师自主购买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凭借读书笔记学校给予全额报销,所购买的书籍阅读后放到图书馆供其他老师借阅分享,读书笔记在教师阅览室展出。

学校还着重抓好“青蓝工程”,把帮扶的主要途径放在教研组内,小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每学期开学,学校都要隆重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对上学期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对新学期新的师徒提出新的要求,修订新的奖励办法。

全程教研既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理念层面的根本问题,通过鼓励教师长期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又关注专业发展中技术层面的共性问题,通过师徒结对、年度赛课月、学期备课、周教研等方式专题解决教学难题;同时,更关注常态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早教研,解决当下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

在全程教研的体系中,早教研和年度赛课制是学校最具特色的教研方式。

早教研:起源于餐桌的自发性“集智晨会”
早教研,是长垣一中初中部原创性的一种有效教研方式,也是全程教研各环节中最贴近课堂的研究。

通过早教研,教研组内最佳的教学方案得以交汇。

这样的教研方式,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推开的。

这也符合蔡瑞昌校长的一贯主张:对于一个年轻的学校来说,看不准的事情不要着急做,不成熟的做法不要硬去推。

在学校教学楼的命名、教学模式的推广等方面都是如此。

同样,在早教研的推广上,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选择。

这种教研方式最初起源于教师在餐桌上的自发性研讨。

2010年,学校启动了“双层四环”的课堂教学改革,老师们投入极大的热情,经常在餐桌上交流当天上课的内容,这种景观当时被称为一种餐桌文化。

这样的针对性强的交流往往直接而有效。

学校注意到这种现象,创造性地提出了早教研的概念,并在语、数、外教研组率先实施,而后推广到所有学科。

而今,早教研已成为学校推进课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力保障,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据学校教务处主任陆学芳介绍,近两年,为把早教研推向一个新台阶,提高早教研的实效性、科学性,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学校让学生代表参与早教研。

记者在采访时观摩了八年级语文组的早教研活动。

7:50-8:20,在学生上早读时,由行政人员在各班巡视,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解放出来,全部到各自的备课组进行早教研。

八年级语文组研讨的是《送东阳马生序》一课的教学设计。

学生代表先总结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然后由当天的主讲教师田珂老师说课;其他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补充完善田老师的课堂设计;田珂老师结合大家的智慧做总结;最后,每一个任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再沟通这节课的具体设计。

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人人参与,积极献言,学生代表所提供的学情汇报和教学建议同样专业、实用。

谈到早教研的作用,刚调入学校不久的语文教师朱彩玲深有感触:“我来学校半年,比以前两三年的成长还要快。

以前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现在每天进行早教研。

即使在教学上有些地方考虑不到,也会在集体研讨中把困惑解决掉,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而今,经过几年的实践,早教研已经形成了特色——优秀教师出点子,骨干教师碰点子,年轻教师创点子。

这样的“集智晨会”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年度赛课制:全员赛课、赛随堂课
说到赛课,90后英语教师王晓苑还“心有余悸”:“刚来就听老教师说要准备公开课,到时候要全校赛课。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我不久要上‘断头台’了!但是焦虑过后,还是要准备呀!赛课时,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备好了自己,却没有备好学生!因为赛课时,要给其他班的孩子上课。

准备赛课的过程中,我在‘打击’下艰难地成长。


多年来,长垣一中初中部每学年都要开展赛课。

其赛课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全员赛课,从领导层到新进的青年教师同台赛课;二是赛常态课,不是准备“代表作”,而是提前一天告知赛课时间,赛随堂课。

2013年10月是学校的“赛课月”。

在这个月里,学校对全体教师的课堂进行了一次大检阅,人人过关,个个上阵。

三个年级同时进行,赛课的顺序为: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老教师先讲,新教师后讲。

方法为:头天晚上抽顺序、备课,第二天上课前提前一个小时抽班(不抽自己所教的班),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便开始讲课,分数及时公布。

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上午上课,下午当评委,晚上评课。

最终,在全员赛课之后,评出了33名优质课教师。

这33位教师上学期进行了又一轮赛课,从中产生了10名优胜者,为校级名师的评选和外出做课做准备。

赛课,赛出了干劲,点燃了激情,促进了新教师课堂成型。

2012年至今,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的评选和比赛中屡获大奖:蔡瑞昌校长荣获新乡市十大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陈瑞老师在新乡市中小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教体局全县班主任量化排名评比中,初三班主任前18名中,学校占了17名,王慧君老师荣获全县第一名;于想军老师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王全周老师获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李慧香老师相继被评为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优秀奖、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第二届中原名师……全程教研的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和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

双层四环模式下老师做什么
我校“双层四环”模式体现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但如何达到目的,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有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没有广度和深度;没有教师科学的引导,课改难以打造出好的课堂生态。

也只有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双层四环”教学才会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师的主导不是主讲。

为便于说明,我把“双层四环”简单概括为预习、交流、展示、反馈四环。

一、预习环节
“‘双层四环’教学、优质高效课堂”,这是我们的口号。

当下我们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馈,课上只保留交流、展示,这无疑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能算高效,所以老师应狠下功夫,让预习回归课堂,并更扎实有效。

“板”,即板书课题,老师首先要写明章节、课题名称、课型,字体要工整,不以课件替代板书。

“展”,即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应是三维目标,但在教学中个别老师只重视知识目标,这在学案、课件甚至做课时都有显现;三维目标体现着新课改的理念,平时应养成好习惯。

学法指导也必不可少,这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

无论教学目标还是学法指导都应具体明确,要有鲜明的行为动词,有明确任务,有操作步骤,有时间要求,有预期效果,要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预习哪里、怎样预习、预习成效等。

“导”,老师要通过简短刺激、语言激励、调动情商、调整状态,让学生紧张起来,专注于预习。

“观”,即老师在教室内巡查,关注整体预习状态、预习进度、学生表现等。

“用”,预习环节老师要让学生以学案为基,依据学案要求,结合文本勾画圈点出需要读、记的内容,认真自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重点、明确目标。

二、交流环节
预习侧重于自学,交流侧重于合作学习,表现为“对学”“群学”的形式,是思想的交流和踫撞,是学习的拓展和升华。

“导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行思考。

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疑惑,梳理出自身难以解决的疑点、难点,作为下一步学习的重点。

“导议”,先在对学中解决自身疑惑,对学解决不了的交小组讨论。

要让有疑问的同学讲出费解的关键节点,其他同学有针对性地讲解原理、步骤、方法。

不能解决的个性问题教师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在展示环节集中讲解。

“导形”,教师要着力营造交流讨论的氛围。

同桌间讨论要打开书本或学案,用手指,用口说,用脑思,用笔记;组内大讨论要以组长为中心,聚拢在一起,畅所欲言,及时补充。

明了的问题要理出层次,列出条目,形成体系;有争议或都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设计成
问题,让学生提交出来。

交流环节气氛一定要热烈,参与一定要积极,防止一些同学不参与或游离于小组之外。

典型问题及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随时记下,增强展示环节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目标的达成性。

三、展示环节
“双层四环”模式解读中指出,要让展示环节成为课堂最精彩的环节,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讲”要“精”,“导”要“适”(适时、适度),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聚焦问题、质疑对抗、激烈争论、思维碰撞上;二是不要拘泥于预设,不能只停留在预设性问题的展示上,而是要注重生成,促使生成。

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才是真正的精彩所在。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课堂实效上。

在展示过程中,老师既要及时点评、补充,进行学法指导,把握学生讲解、延伸的度,又要认真巡视,关注学情动态,把每个学生的投入度尽收眼底;既要让学生学会发言、倾听、点评、纠错、补充,发现问题,适度诱导,促使生成,又要随时调控课堂,指导学生完善双色笔记,真正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还要对本环节的时间精准把握,许多课往往是因为展示时间过长造成前松后紧,草草收场,所以教师要有时间观念,及时关注展示动态,及时引导和指导,做到收放自如,活而不乱。

四、反馈环节
反馈是对当堂课学习效果的及时评价,多以反馈检测题的形式进行。

学案中每课都设计有达标检测题,但由于学案编写在前、使用在后,教师要重新审视检测题,适当取舍,使每道题都更具代表性,都成为“题典”;要注意层次性,基础题要人人达标,深层题要80%过关,尖子生有拓展题可做,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

“重练”,反馈环节是检测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不可轻视,更应保证时间。

唯有常练勤练坚持练,学生的学习才更扎实。

教师务必做好监督,让学生真正动手,独立完成检测题,避免好高骛远,杜绝眼高手低。

“重评”,反馈环节是暴露问题的环节,也是发现后进生、关注后进生的重要时机。

教师可通过组长也可亲自了解反馈题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及时讲评、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

“重写”,教师还要强调学生的书写规范和解题规范,确保字体工整,作业美观大方。

课改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改需要教师推动。

(作者系长垣一中初中部教师)
为理想课堂而做的智慧叠加
——长垣一中初中部八年级语文组5月28日师生早教研实录
时间:2014年5月28日7:50—8:20
地点:八年级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人:田珂老师
记录人:李慧香老师
一、科代表发言(以楼层为单元搜集、总结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一楼科代表发言:我们很清楚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但是对作者在求学中遇到的困难不会概括。

二楼科代表发言:作者在求学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已经发现,但在文中找不到他解决的方法。

如“寓逆旅”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三楼科代表发言: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手法,我们楼层的同学找不全。

四楼科代表发言:作者遇到的困难从文中找不到具体的对应句子。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不到。

王全周老师总结:学生的汇报大体上说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从课文里找不出来。

这说明课文读得还不透。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又怎样安排这节课呢?下面由田珂老师说说她的设计。

二、主讲人说课(田珂说课)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基础课已经上完,今天,我们来进行《送东阳马生序》的探究课。

1.说目标。

我设计的目标是:梳理文章思路,体悟作者情感。

2.说导语。

这节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还有一句话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话都告诉我们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困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3.说流程。

(1)自读课文,梳理结构。

主要是通过自读课文,板书讲解来完成。

我设计的是自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小声读,读给自己听,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遍大声读,梳理文章结构。

各小组昨天晚上已经进行了预习,今天早上又进行了板书设计来展示预习的成果。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展示到黑板上。

接下来让学生有个1分钟的组内小交流。

然后8个小组同时启动,两个组结合,单组讲,双组补充,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板书讲给别人听。

在两个组进行交流时,他们会把不同的意见进行纠错、补充。

解决不了的问题,讲解结束之后,再提出来在班里解决。

各组讲解完之后,大家对哪个组的板书比较感兴趣,或者哪个组愿意给大家展示,再单独展示两个组,一个组讲解内容,一个组讲解设计理念,在展示的过程中还会有纠错、补充。

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讲解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完成第一
个目标。

(2)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在第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大家还读得不够,读得不透。

接下来的第二个目标,主要通过读来完成。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可以个人或小组组合,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通过句子赏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完成对作者情感的体悟。

(3)拓展延伸。

除宋濂以外,古代还有很多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名人事例和名言,你能给大家说出几个吗?
(4)谈启示。

语文学习不仅是让学生走入文本,还要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所以,最后一个阅读文章的过程也是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对话的过程。

学过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假如你是马生,你准备怎么给宋濂回信?
我预设的小结是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可能太过简单,请大家帮我再加上几句。

我说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这样,请各位同事纠错、补充。

三、与其他老师一起讨论
蔡晓萍:第二个目标的落实不够明确。

李慧香:情感的落脚点应该是作者劝勉的真挚、诚恳。

侯占涛: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曹国辉:通过具体赏析来体味作者的情感。

田珂:第一部分主要是赏析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第二部分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王全周:体悟情感我感觉可以变换角色:假如你是宋濂,你的求学经历怎么读;假如你是第三者,宋濂求学的经历如何来读。

可能角度不同,悟到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

欧艳玲:优秀教案185页有一则材料非常好,你可以提供给学生。

蔡晓萍: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宋濂能成为文学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是“当今文章第一”的一代雄才,他又经历了哪些磨难呢?我们一起走进《送东阳马生序》的探究课。

以读为抓手,设计这么几个环节:自读课文,复述情节。

把自己想象成宋濂,概括自己的求学经历。

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跳读课文,品味写法。

主要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拓展文本,树立价值观。

让学生有选择地来说,第一个是对“尊师不敢出一言”你有什么看法,第二个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对宋濂、对马生、对同舍生有什么话要说。

李慧香:两人设计的风格不同,田老师通过讲解板书与朗读赏析来完成学习目标,蔡老师是以读为抓手,由浅入深,逐步完成目标。

田珂:对,我是通过讲解知识结构图梳理结构,通过朗读体悟情感。

王全周:体悟情感,不光能说出来,能读出来也是一种境界。

李慧香:在学生品读之后,老师应该有个阶段性小结,让学生再次明确作者情感,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宋濂劝勉马生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感情真挚诚恳,让人易于接受。

欧艳玲:本文有删改,同舍生优越生活那部分删去了,你可以链接起来,让学生对比
着阅读。

王全周:这篇文章的内容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勤、艰。

田珂:今天早读时我大概看了一下学生设计的板书,有的小组的板书涉及到了勤且艰。

王全周:咱们当时在学案上也有设计,作者遇到哪些困难?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围绕“艰”“难”“苦”,然后在“艰”“难”“苦”前加上定语来概括。

概括不全,几个人的答案往一块一碰就可以了。

你像这个“勤”,通过什么样的勤来解决困难,可以通过读来落实。

张爱霞:感情的处理应该像刚才慧香说的那样,有个阶段性小结。

刚才你说让学生给宋濂写一封信,还不如直接谈启示。

田珂:二选一,可以选择。

李慧香:你设计的跟文本对话的形式挺好的,和文本对话更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文本深处。

侯占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就有话可说了。

学生有他的看法、有他的体验,不管学生说到哪儿,你不能总是往自己预设的方面小结。

欧艳玲:落脚点还是通过作者的现身说法来劝勉马生。

田珂:小结尽量简单一点吧?
侯占涛:尽量,有思路就行了。

王全周: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很圆满,也可以留下悬念。

要看学生说到什么程度。

李慧香:学生说到时,老师稍微敲一下就可以了;说不到,就需要老师点拨、追问。

四、主讲人总结
本节课将通过大家图文并茂的板书讲解,梳理文章结构;声情并茂地朗读,体悟作者的情感。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最后把课堂上的收获运用到生活中。

五、各任课老师与科代表交流本节课的课堂设计。

(略)
编后按语:
2014年11月15-16日,第五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在长垣一中初中部举行。

我校部分教师在朱校长的带领下前去学习。

我们感受最深的不仅有每天坚持的“早教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双层四环课堂模式”,教师全员参与的“年度赛课制”,更有精细的学生管理。

包括实行“团结式”跑操方式,锻炼团队精神;早晚宣誓;每天三次集体诵读和跑操前空余时间的集体诵读等。

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课改氛围和良好的教风、学风。

长垣一中初中部短短的四年课改,让这所学校很快从低谷走向辉煌,从没有生源到成为人人向往的优质学校,课堂变革使这所学校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差距,更让我们有了一种变革的紧迫感。

我们的课堂,还有许多是传统教法,教师只关注部分学生,课堂缺失生气,不能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希望更多教师能关注教改、支持教改、参与教改,为今后我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