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果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大众社会理论
+
“大众社会”理论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 第一,在个体层面,它揭示了工业化社会摧毁传统社群结构之后个人
的原子化生存状态,工业化促进了个体的自由流动,却割裂了社区层 面的感情纽带;滋生了个体的新生活和思考方式,却步入了新的标准 化和格式化陷阱。 面对个体,国家力量可以大规模地深入社会内部,而大众又很容易为 少数精英所鼓动甚至控制。
进行的,这一选择是有个体的差异造成的。 + 第三,这一研究还告诉我们,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对火星人入侵地球时 行为方式的选择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第四,这一研究确认了公众对大众媒介效果的看法。他强化了人们长 期以来的恐惧遗传(legacy of fear)。
+ 不足之处: + 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如抽样程序不严格,访谈拖延到四周后进行不合
+ 不足之处: + 布鲁默的“电影与行为”研究缺乏严谨的实验设计和客观的统计分析,
定性分析的成分较大;彼得森和瑟斯顿的研究虽然采用了精确的研究 方法,但其研究方法中还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 二 《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 + (一)《火星人入侵地球》基本概况 + (二)广播剧播出后引起的恐慌
+
纽约——数百人掏出了他们的家,公共汽车挤满了人。一个妇女给 南部汽车公司打电话询问信息,而且不耐烦的说:“快点好吗?世界 末日就要到了,我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做呢。”
+ 8、容易使人相信信息内容的心理人格因素: + (1)不安全感(2)病态性恐惧(3)缺乏自信心(4)宿命思想
+ 1.“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 + 2.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 + 3.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
密的科学调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证。
适 调查效度存在问题:许多受调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 (四)主要的发现 + 1、听众数量:保守估计约600万 + 2、受恐听众数量:170万听众将其当成新闻报道;120万听众受到新 + + + + + + +
闻刺激 3、节目导致恐慌的原因特点: (1)节目内容戏剧性强,表演逼真,尤其是开头内容 (2)广播媒体的新闻性和可信度高 (3)节目使用了“专家”、“教授”、“华府官员”、“内政部 长”、“民兵司令”、“红十字会专家”等,增加了可信度 (4)节目使用了真实地名 (5)后转台来听众难以判断节目性质是新闻还是戏剧 (6)节目采用了中断播出插入与剧情不一致内容的做法,造成了 “突发新闻”的假象
主要精力集中于媒介内容,即关注媒介的宣传和控制,即传播内容分 析。
+ 第二,强调传播效果的直接性。即认为大众传媒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对
受众直接有效,不经过任何中介。
+ 五 魔弹论的基本内容
+ 第一,由于来自不同的背景,没有共同的规范、价值观和信仰,所以
生活在大众社会中的人们过着一种相互隔绝的生活,彼此之间的社会 控制极其有限。
三 “魔弹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 (一)行为主义理论 +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
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 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 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 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 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 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 行为的目的。
第一节 魔弹论概述 第二节 关于魔弹论的几个经典研究 第三节 对魔弹论的评价
+ 一 魔弹论定义
+ 魔弹论又叫皮下注射论,它是指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
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引起直接速效 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施拉姆曾作过如下概述:“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 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传播似乎可以把某些东西注入人的头脑, 就像电流使电灯发出光亮一样直接了当。”
+ 对礼仪的影响
+ 对恋爱行为的影响
+ 3.电影对青年观众情感占有的影响(emotional possession)
+
+ 播放《午夜凶铃》的视频
+ (二)佩恩基金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 积极意义: + 1、首次使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大众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是媒介调查领
域科学化的先驱 + 2、规模巨大,涉及几万个调查对象,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调查程序、 策略、方法、技术,具有开拓性贡献 + 3、预见了电影对儿童青少年的长期影响 + 4、电影对儿童确实存在影响的发现促进了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发展。
立和疏离感的愿望,却创造了缺乏社会约束的国家权威流通渠道,使 国家可以更轻易地通过社会教化、动员和整合制造同质性的“臣民文 化”。
+ 第二,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层面,由于缺乏中间组织的缓冲,国家直接
+ 第三,在社会文化层面,大众传播媒体的急遽膨胀满足了个体消除孤
+ 四 魔弹论的特点
+ 第一,认定受众的反应完全取决于刺激的信息内容,因而传播研究的
+ 4、对信息内容做了成功检查的人都能保持镇定;对信息内容检查不
成功或根本没有检查的人,要么非常激动要么坐以待毙
+ 5、受恐的人都具有很高的“易受影响性”(higly suggestible)
+ 6、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的信息“批判能力”(critical ability)强
+ 7、笃信宗教的人一般会认为事件是天意,相信世界末日快到了
+ 5.对道德水平的侵蚀研究
+ 这项研究由查尔斯· 彼得斯主持。 C· + 对电影中的一些镜头描述,尤其是关于犯罪和性的镜头,与所有实验
小组的规范标准和道德观都是相反的。这一结果给那些惧怕电影给孩 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人们提供了证据。
+ 6.电影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 (1)电影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 (2)电影对青少年模仿行为的影响
+ 二 魔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 “魔弹论”产生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 “魔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是: + 1.西方社会的社会分工已相当完备,大众社会不断庞大,其固有的联
系却为工业化体系所分割和打破。 + 2.交通和通讯工具简单甚至简陋。 + 3.大众媒介还不发达,旧的(相对而言)如报纸远未普及,新的如广 播刚刚兴起。
+ 佩恩基金所主要关注的是电影对儿童、青少年的的影响问题。佩恩基
金的调查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 第一类的目的是评估影片的内容并确定观众的数量构成。 + 第二类的目的是试图评估电影主题和信息对观众的影响。
+ (一)观众与影片内容
+ 1.信息的获取研究 + 结果发现: + 即使8岁的小孩也能从影片中获得相当数量的信息。事实上,所有年
+ 这一研究有戴森格和拉克米克进行研究。他们在对比研究了成年和儿
童以后发现:在看电影以后,成年人对电影场景很少产生情感唤起反 映,这是因为成年人已经对电影场景的离奇内容打个折扣,而儿童则 会体验真正的感情唤起。 + 案例:播放《冰河世纪4》短片(视频)
+ 4.对健康的损害研究
+ 他们的结论是:某些种类的影片的确干扰睡眠。
+ (三)研究主要目标: + 总项目主题:“火星人入侵”事件发生的原因 + 分项1:受恐听众的数量规模 + 分项2:该广播剧使人产生恐慌而别的广播剧没有使人恐慌的原因 + 分项3:该广播剧让一部分人产生恐慌而没有让另一部分产生恐慌的
原因
+ (五)《火星人入侵地球》研究的理论价值和不足之处 + 理论价值: + 第一,它是第一个对大众媒介引起的恐慌行为进行的研究。 + 第二,这一研究是围绕这我们今天看来被称为“选择性影响”的观点
+ 第二,像所有动物一样,人生下来就具有一系列共同本能,这决定他
对周遭世界作出一致反应。
+ 第三,因为人们的生活不受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受共同本能的牵引,
所以个人对事件(如媒介信息)的参与方式是相似的。
+ 第四,人类的遗传天性和相互隔绝的社会状况使人们以相同的方式接
受和理解媒介信息。
+ 一 佩恩基金研究
第三在社会文化层面大众传播媒体的急遽膨胀满足了个体消除孤立和疏离感的愿望却创造了缺乏社会约束的国家权威流通渠道使国家可以更轻易地通过社会教化动员和整合制造同质性的臣民文第一认定受众的反应完全取决于刺激的信息内容因而传播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媒介内容即关注媒介的宣传和控制即传播内容分第二强调传播效果的直接性
龄组对事实的记忆都出奇的高。 + 在某些情况下,在6个月时记忆情况更好。这已经触及了休眠效果的 一些现象。
+ 2.态度改变的研究
+ 这一研究由鲁斯· 彼得森和L· 瑟斯顿进行调查完成的。他们经过研 C· L·
究发现,在观看过电影之后,儿童对被选择出的人种、民族和社会问 题的倾向都存在态度的改变。
+ 3.情感的刺激研究
+ 三 对《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剧的效果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1.访谈法——访谈了135人,其中107人受到了惊吓,而其余28人则没 + + + + + + + +
有。 2.抽样调查 3.报纸的叙述和信件——该研究还分析了广播剧播出后3周内全国报纸 上刊登的12500篇报道。还对CBS、《空中水银剧场》、联邦通讯委员 会受到的信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操作过程: 将听众分为四类: 1、对广播内容本身进行内在证据检查(内部检查)的人 2、将广播剧与其他信息相互参照检查,成功进行了外部检查的人 3、曾尝试比较检验信息(外部检查)但不成功的人 4、没有对信息做检查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