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视野下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哲学视野下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摘要:大学理念是研究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从哲学视野出发,研究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必须思考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大学的本质等核心问题。

只有始终坚持从哲学上研究大学的现象和规律,才能把教师的发展和大学的价值追求真正地联系在一起,并进入一个崇高的境界。

加强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工作,就要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师德与大学理念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师德;大学理念;哲学视野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本质和如何办好大学的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系统。

大学理念是一种高等教育哲学观,这种哲学观是研究大学理念和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关系的理论基础。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灵魂,高校师德是高校教师素质的精神支柱。

加强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工作,就要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师德与大学理念的融合。

一、从大学的责任审视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从哲学视野出发研究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首先要思考的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运动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应当担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说:“总的说来,中立思想引发了更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使人们难以作出明晰的判断,因为人们会很容易认为大学因此就不必强调大学的价值和道德义务。

如果本书无其他任何作用的话,它至少也能够使读者消除上述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大学在处理与外界的各种关系中,必须不断地面对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责任。

”博克教授曾长期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对大学的社会责任的研究十分精辟。

在传统的观念系统中,大学一般局限于象牙塔之内,而走出象牙塔之外,则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但在博克的研究中,这个判断发生了变化。

博克认为,在现代生活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完全可以统一在同一所大学身上。

大学既有坚持中立思想、坚守象牙塔的必要性,又有走出象牙塔、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博克清楚地区分了大学的这两种行为及其相对应的存废条件。

博克说:“首先,大学必须履行文明社会任何一名成员都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大学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必须杜绝一切欺诈行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更广义地说,大学还应该竭力避免给他人带来无端的伤害。

”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组织、一个分子,必须承担基本义务。

大学坚守象牙塔,坚守教学责任,坚守科研责任,这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大学参与的社会活动在不断地增加着,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丰富着。

大学走出象牙塔之外,面向社会各界,面向未来发展,更全面地发
挥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卓然而立的特征。

当然,在倡导大学走出象牙塔之外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强调,在众多的社会责任中,大学责任的核心和重点是教育责任和学术责任。

从哲学视野出发,我们看到了大学的地位和责任,也看到了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工作是大学更好地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基石,是大学承担道德责任的前提。

高校教师同其他人一样,其思想品德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正向的积累和跨越,也包括反向的波动和低谷。

高校教师要承担和履行大学的责任,就需要进行经常的持续的教育培养。

因此,高校教师的品德教育工作就必须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范畴。

从未来发展来看,大学承担的人类社会的责任会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的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从大学的本质省察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从哲学视野出发,研究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必然要思考大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

《大学的理想》集中体现了他对大学教育问题的缜密睿智的思考。

纽曼首先从词源学上追寻对大学的本质的解释。

他说:“在这些演讲中,我对大学的看法如下:它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这个词源学上的解释包括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播的场所。

第二,大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不是一般性的教学。

第三,大学传授的知识是普遍的知识,不是职业的、工艺的、技术的知识。

由此纽曼确认了大学教育的两项基本目的,即理智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播。

这两项基本目的都紧扣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传授普遍知识,传授普遍知识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

如果用纽曼的一句名言来概括,那就是:“知识本身即为目的。

”纽曼认为开展思想教育、训练道德、开展科学研究、增扩知识都是后起的教育目的。

纽曼说:“虽然学生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但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中间,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必将获益匪浅。

我认为,这就是这个学习普遍知识的场所具有的优势。

”在纽曼看来,大学不再是一个一般的教学场所,而是一个自由教育的场所。

这种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列的、附加的教育,而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理智的至善至美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是来自直接的机械的灌输,而是来自传授的普遍知识本身,来自学科详细严密的论证,来自真知的思辨和真理的探索,来自传授的过程和细节,来自平等自由的熏陶和交流,来自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成长氛围。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大学就是传授普遍知识的教育场所,大学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一种公平、智慧的终生思维和哲学习惯。

这就是大学的本质。

纽曼的大学本质观带有很强的现代大学的理想的色彩。

大学的本质观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一切大学现象尤其是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高校教师要培养大学生的终生思维和哲学习惯,就必须拥有更深厚的深层文化作为教育的基础。

这个基础的奠定和夯实来自高校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纽曼的大学本质观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知识传授和道德培养的教育范畴,值得我们在当下的大学教育
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大学教育研究包括人才培养、师德建设等众多课题,所有这些大学教育的问题在根本上都明确地要求必须进行哲学性的解决。

《耶鲁学院1828年报告》是第一次高举高等教育哲学旗帜的成果。

报告充分论述了传统古典课程独特的教育特征,认为传统的古典课程有着独特的建立原则,那就是:使学生在理性文化中获得两方面的发展——心灵的磨砺和装备。

其中使学生在理性文化中得到心灵的磨砺是传统课程最重要的原则。

在耶鲁学院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之中,最高的目标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持久而严格的训练。

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是自我运动的本源,也是学生获得内驱力量的源头。

因此,心灵的磨砺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素体系中居于首要的位置。

传统课程常常既容纳着广博的精神训练的因素,又蕴涵着丰富的道德训练的因素。

这使得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