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特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湖断层:走向北西,发育于白垩系沉积时期,对白 垩-沙市组地层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新沟嘴组沉积时 期相对平静,荆沙- 潜 江 组 沉 积 时 期 继 续 活 动,至 广 华 寺组沉积时期活动减弱。
研究区从断裂活动期次来看,白垩系沉积时期主要 发育控凹断层-南庙断层,沙市组沉积时期发育的断裂 基本集中在工区西 部,走 向 北 东 - 北 北 东;新 沟 嘴 组 沉 积时期发育少量断层,走向北东、北北西向;荆沙组沉积 时期发育大量断裂,走 向 北 东 - 近 东 西;潜 江 组 沉 积 时 期发育的断裂在凹陷内部,走向北东-近东。
广华寺组沉积时 期:整 体 下 沉,接 受 上 第 三 系 和 第 四系的沉积,形成现今构造面貌。 3.2 陈沱口凹陷构造演化特征
陈沱口地区构造演化可划分六个时期: 白垩系沉积时期:受区域北东-南西向拉张应力作 用,由东向西,洪湖、南庙、周老嘴等断层相继剧烈活动, 使得陈沱口凹陷剧烈沉降,陈沱口凹陷已初具雏形,形成 北深南浅、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半地堑式凹陷(图3)。
周老嘴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该断层表现为铲形正断 层,上部倾角陡,向下变缓,断层向下断开前白垩 系地 层,向上断开下第 三 系 地 层。 在 平 面 上 分 东 西 两 段,西 段为北西西向,对荆 沙 组 地 层 有 强 烈 控 制 作 用,至 广 华 寺组沉积时期活动减弱。东段为近东西向,白垩纪开始 发育,新沟嘴组沉积 时 期 活 动 逐 渐 增 强,荆 沙 - 潜 江 期 达到最强,至广华寺组沉积期活动减弱。
南庙断层:是一个 走 向 北 西 西,倾 向 南 南 西 的 同 沉 积断层。白垩系沉积时期强烈活动,沙市组沉积时期相
[收稿日期]2018-01-09
[作者简介]杨希(1986-),女,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老区构造解释工作。
2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对稳定,新沟嘴组沉 积 时 期 继 续 活 动,荆 沙 - 荆 河 镇 组 强烈活动后在广华寺组沉积时期活动减弱。
图1 T8’相干体切片
Hale Waihona Puke 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陈沱口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 更高,波组特征清晰,断点清楚,保证了构造解释的准确 性,有利于构造的 落 实。 本 文 通 过 对 该 区 二、三 维 地 震 资料精细解释,明确 了 研 究 区 构 造 及 演 化 特 征,落 实 了 局部圈闭,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建议。
通过对该区断层的剖面及其组合样式进行研究,识别 出类花状、顺向断阶式、反向断阶式、地垒式、地堑式等多 种断裂组合样式(图2 )。其中类花状断裂组合主要发育 在研究区东部,地垒、地堑式断裂组合主要发育研究区在 中部,顺向、反向断阶式断裂组合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部。
3 构造演化特征
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白垩系沉积时期:受区域北东-南西向拉张应力作
2 构造及断裂特征
2.1 结构构造特征 陈沱口凹陷北接丫新低凸起、通海口凸起,沔阳凹陷,
南抵江南隆起,整体是一个北西西向、北断南超、北陡南缓 的箕状凹陷,研究区地层北厚南薄,构造走向为北西-北 西西向,受控于近东西-北东向断裂,呈南北分块的特征, 由北往南总体表现为“三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 2.2 断裂特征
1 工区概况
陈沱口凹 陷 位 于 江 汉 盆 地 南 部,北 以 周 老 嘴 断 裂、 洪湖断层等与丫新凸起、通海口凸起、沔阳凹陷为界,西 邻江陵凹陷,南以沙湖断层与江南隆起为界。该区以往 仅开展过二维地震勘探,钻井8口,获工业油流井一口, 证实该区具备一定的成藏条件。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区的 勘探潜力,2017年在陈沱口凹陷中西部实施了三维地震 勘探,满覆盖 200.88km2。根据地震资料评价标准,陈 沱口三维地震资料主要目的层地震 T8’反射层(相当于 新沟嘴组 下 段 顶 界 面 )资 料 品 质 以Ⅰ、Ⅱ类 为 主,占 72% (图1)。
荆沙组沉积时期:发 育 大 量 北 东 向 断 层,通 海 口 断 层、戴家场断层及周老嘴断层的强烈活动分别将潘场向 斜、通海口凸起及戴家场鼻状构造带分隔,通海口凸起、 汊河口鼻状构造带开始隆起。
潜江组沉积时期:先存断裂持续活动,通海口凸起、 戴家场鼻状构造带、汊河口鼻状构造带持续隆升。
荆河镇组末期:受 区 域 挤 压 的 影 响,整 体 抬 升 遭 受 剥蚀。其中通海口 凸 起、戴 家 场 鼻 状 构 造 带 隆 升 较 高, 剥蚀了新沟嘴组地层。
陈沱口地区经历 了 多 期 构 造 运 动,主 要 发 育 北 东、 近东西、北西向三组断裂,北由周老嘴、南庙 等断裂 控 制,南由沙湖断裂控 制,平 面 上 呈 平 行、羽 状、斜 列 式 等 多种组合样式。南庙断层、周老嘴断层为北西向呈斜列 式展布的两条断层,控制了陈沱口地区的构造演化。南 庙断层为陈沱口凹陷与通海口凸起的分界断层;周老嘴 断层为陈沱口凹陷与丫新低凸起的分界断层。
用,汉水断层强烈活动,使得潘场向斜剧烈沉降,戴家场鼻 状构造带位于其翘倾端上,通海口凸起为潘场向斜与戴家 场鼻状构造带的斜坡过渡带;洪湖断层、南庙断层南段强 烈活动,使得陈沱口凹陷剧烈沉降,陈沱口凹陷初具雏形; 大同湖断层、白庙断层的活动控制了各自的沉积。
沙市组-新沟嘴组沉积时期:继承了白垩系沉积时 期的构造格局,洪湖断层、大同湖断层的持续活动。
2018年07月
江 汉 石 油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JianghanPetroleum UniversityofStaffandWorkers
第31卷 第4期
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特征
杨 希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 通过对陈沱口地区重新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陈沱口地区 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周缘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区总体表现“三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先后经历多期主要 构造演化,形成三组断裂和多种组合样式,局部圈闭较发育,主要以断块类型为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 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演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42;P6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1X(2018)04—0001—03
研究区从断裂活动期次来看,白垩系沉积时期主要 发育控凹断层-南庙断层,沙市组沉积时期发育的断裂 基本集中在工区西 部,走 向 北 东 - 北 北 东;新 沟 嘴 组 沉 积时期发育少量断层,走向北东、北北西向;荆沙组沉积 时期发育大量断裂,走 向 北 东 - 近 东 西;潜 江 组 沉 积 时 期发育的断裂在凹陷内部,走向北东-近东。
广华寺组沉积时 期:整 体 下 沉,接 受 上 第 三 系 和 第 四系的沉积,形成现今构造面貌。 3.2 陈沱口凹陷构造演化特征
陈沱口地区构造演化可划分六个时期: 白垩系沉积时期:受区域北东-南西向拉张应力作 用,由东向西,洪湖、南庙、周老嘴等断层相继剧烈活动, 使得陈沱口凹陷剧烈沉降,陈沱口凹陷已初具雏形,形成 北深南浅、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半地堑式凹陷(图3)。
周老嘴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该断层表现为铲形正断 层,上部倾角陡,向下变缓,断层向下断开前白垩 系地 层,向上断开下第 三 系 地 层。 在 平 面 上 分 东 西 两 段,西 段为北西西向,对荆 沙 组 地 层 有 强 烈 控 制 作 用,至 广 华 寺组沉积时期活动减弱。东段为近东西向,白垩纪开始 发育,新沟嘴组沉积 时 期 活 动 逐 渐 增 强,荆 沙 - 潜 江 期 达到最强,至广华寺组沉积期活动减弱。
南庙断层:是一个 走 向 北 西 西,倾 向 南 南 西 的 同 沉 积断层。白垩系沉积时期强烈活动,沙市组沉积时期相
[收稿日期]2018-01-09
[作者简介]杨希(1986-),女,大学,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老区构造解释工作。
2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对稳定,新沟嘴组沉 积 时 期 继 续 活 动,荆 沙 - 荆 河 镇 组 强烈活动后在广华寺组沉积时期活动减弱。
图1 T8’相干体切片
Hale Waihona Puke 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陈沱口三维地震资料信噪比 更高,波组特征清晰,断点清楚,保证了构造解释的准确 性,有利于构造的 落 实。 本 文 通 过 对 该 区 二、三 维 地 震 资料精细解释,明确 了 研 究 区 构 造 及 演 化 特 征,落 实 了 局部圈闭,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建议。
通过对该区断层的剖面及其组合样式进行研究,识别 出类花状、顺向断阶式、反向断阶式、地垒式、地堑式等多 种断裂组合样式(图2 )。其中类花状断裂组合主要发育 在研究区东部,地垒、地堑式断裂组合主要发育研究区在 中部,顺向、反向断阶式断裂组合主要发育在研究区西部。
3 构造演化特征
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白垩系沉积时期:受区域北东-南西向拉张应力作
2 构造及断裂特征
2.1 结构构造特征 陈沱口凹陷北接丫新低凸起、通海口凸起,沔阳凹陷,
南抵江南隆起,整体是一个北西西向、北断南超、北陡南缓 的箕状凹陷,研究区地层北厚南薄,构造走向为北西-北 西西向,受控于近东西-北东向断裂,呈南北分块的特征, 由北往南总体表现为“三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 2.2 断裂特征
1 工区概况
陈沱口凹 陷 位 于 江 汉 盆 地 南 部,北 以 周 老 嘴 断 裂、 洪湖断层等与丫新凸起、通海口凸起、沔阳凹陷为界,西 邻江陵凹陷,南以沙湖断层与江南隆起为界。该区以往 仅开展过二维地震勘探,钻井8口,获工业油流井一口, 证实该区具备一定的成藏条件。为了进一步评价该区的 勘探潜力,2017年在陈沱口凹陷中西部实施了三维地震 勘探,满覆盖 200.88km2。根据地震资料评价标准,陈 沱口三维地震资料主要目的层地震 T8’反射层(相当于 新沟嘴组 下 段 顶 界 面 )资 料 品 质 以Ⅰ、Ⅱ类 为 主,占 72% (图1)。
荆沙组沉积时期:发 育 大 量 北 东 向 断 层,通 海 口 断 层、戴家场断层及周老嘴断层的强烈活动分别将潘场向 斜、通海口凸起及戴家场鼻状构造带分隔,通海口凸起、 汊河口鼻状构造带开始隆起。
潜江组沉积时期:先存断裂持续活动,通海口凸起、 戴家场鼻状构造带、汊河口鼻状构造带持续隆升。
荆河镇组末期:受 区 域 挤 压 的 影 响,整 体 抬 升 遭 受 剥蚀。其中通海口 凸 起、戴 家 场 鼻 状 构 造 带 隆 升 较 高, 剥蚀了新沟嘴组地层。
陈沱口地区经历 了 多 期 构 造 运 动,主 要 发 育 北 东、 近东西、北西向三组断裂,北由周老嘴、南庙 等断裂 控 制,南由沙湖断裂控 制,平 面 上 呈 平 行、羽 状、斜 列 式 等 多种组合样式。南庙断层、周老嘴断层为北西向呈斜列 式展布的两条断层,控制了陈沱口地区的构造演化。南 庙断层为陈沱口凹陷与通海口凸起的分界断层;周老嘴 断层为陈沱口凹陷与丫新低凸起的分界断层。
用,汉水断层强烈活动,使得潘场向斜剧烈沉降,戴家场鼻 状构造带位于其翘倾端上,通海口凸起为潘场向斜与戴家 场鼻状构造带的斜坡过渡带;洪湖断层、南庙断层南段强 烈活动,使得陈沱口凹陷剧烈沉降,陈沱口凹陷初具雏形; 大同湖断层、白庙断层的活动控制了各自的沉积。
沙市组-新沟嘴组沉积时期:继承了白垩系沉积时 期的构造格局,洪湖断层、大同湖断层的持续活动。
2018年07月
江 汉 石 油 职 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JianghanPetroleum UniversityofStaffandWorkers
第31卷 第4期
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及演化特征
杨 希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 通过对陈沱口地区重新处理二维地震资料及新采集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明确了陈沱口地区 结构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周缘构造带的关系。研究区总体表现“三洼两隆两斜坡”的构造格局,先后经历多期主要 构造演化,形成三组断裂和多种组合样式,局部圈闭较发育,主要以断块类型为主,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 江汉盆地;陈沱口地区;结构构造;演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42;P6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1X(2018)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