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相对误差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 量真值X 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量真值X0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常用百分数表示。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准确度与精密度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远大于 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很小 很小, 系统误差很小,已经校正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按系统误差处理 按随机误差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其他参量处在基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 的方向。 的方向。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仪器各测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正常测量误差 偏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3)理论真值: 理论真值: 设计时给定的或是用数学、 设计时给定的或是用数学、物理公式计算出的 给定值。 给定值。 3.标称值: 3.标称值: 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称为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 4.示值: 示值 检测仪器或系统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 检测仪器或系统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的 数值叫示值。 数值叫示值。
∆x X - X0 ×100% = ×100% δ= X0 X0
工程上,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相对真值。 工程上,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相对真值。 一般来说相对误差值小,测量精度高。 一般来说相对误差值小,测量精度高。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3.引用误差 3.引用误差 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系统量程L的比值, 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系统量程L的比值, 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引用误差γ 常用百分数表示。 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引用误差γ,常用百分数表示。 γ= ∆x ×100%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1.绝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 )X与被测量的真值 代数差值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代数差值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真值 2.真值 (1)约定真值: (1)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 利用当今最先进科学技术复现这些实物单位基准, 利用当今最先进科学技术复现这些实物单位基准,其值 被公认为国际或国家基准,称为约定真值。 被公认为国际或国家基准,称为约定真值。 世界各国公认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最高基准的量值, 世界各国公认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最高基准的量值, 就是约定真值。 就是约定真值。 (2)相对真值: 相对真值: 标准仪器的测得值或用来作为测量标准用 的标准器值,称为相对真值。 的标准器值,称为相对真值。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 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 (3)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特点: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 特点: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 一组测量数据: 一组测量数据: 1.05、1.06、1.03、1.04、1.05、1.30、1.06、 1.05、1.06、1.03、1.04、1.05、1.30、1.06、1.03 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外界重大干扰、仪器故障、不正确的操作。 外界重大干扰、仪器故障、不正确的操作。 容易发现, 容易发现,发现后应根据粗大误差处理原则 进行处理。 进行处理。
精度高必须做到:准确度与精密度也高,也就是系统误差 精度高必须做到:准确度与精密度也高, 和随机误差都小。 和随机误差都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2.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为: 时间的关系分为 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被测参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测得的误差。 静态误差:被测参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测得的误差。 动态误差: 动态误差:被测参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 的附加误差。 的附加误差。 按产生误差的原因:原理性误差(方法误差) 按产生误差的原因:原理性误差(方法误差)和构造误差 工具误差)。 (工具误差)。 原理性误差:测量原理、方法的不完善, 原理性误差:测量原理、方法的不完善,或对 理论特性方程中的某些参数作了 近似或略去了高次项而引起的。 近似或略去了高次项而引起的。 构造误差:制造、调试工艺不尽合理引起的。 构造误差:制造、调试工艺不尽合理引起的。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4 测量误差的分类
1.按误差的性质分类 1.按误差的性质分类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其测量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 一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一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具(仪器、量具)、环境条件、 工具(仪器、量具)、环境条件、测量方法 )、环境条件 和理论、 和理论、操作人员视读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国家标准GB776-76《 国家标准GB776-76《测量指 GB776 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 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规 定: 0.1、0.2、 精度等级G 精度等级G分为 0.1、0.2、 0.5、1.0、1.5、2.5、5.0 0.5、1.0、1.5、2.5、 七个等级。 七个等级。 仪表精度等级的 数字愈小, 数字愈小,精度 愈高。 愈高。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标牌: 标牌: 测量范围:0~ 测量范围:0~100A :0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0.5
小常识:计量检测产 小常识: 品一定要有CMC标志。 CMC标志 品一定要有CMC标志。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容许误差 2.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 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 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 最大误差范围 范围, 最大误差范围,它也是衡量检测仪器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之一。 之一。 按照部颁标准SJ943-82《电子仪器误差的一般规定》 按照部颁标准SJ943-82《电子仪器误差的一般规定》 SJ943 的规定,容许误差可用工作误差 固有误差、影响误差、 工作误差、 的规定,容许误差可用工作误差、固有误差、影响误差、 稳定性误差来描述 通常直接用绝对误差表示。 来描述, 稳定性误差来描述,通常直接用绝对误差表示。 工作误差:仪器工作时能产生误差的最大值。 工作误差:仪器工作时能产生误差的最大值。 用工作误差来估计平时某次正常 测量误差,往往偏大。 测量误差,往往偏大。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来表征,系统误差愈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来表征,系统误差愈小, 则表明测量准确度愈高。 则表明测量准确度愈高。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测量 误差的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误差的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测量过程中某些未知或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 测量过程中某些未知或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机误差服从某种统计规律(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服从某种统计规律(正态分布、均 匀分布、泊松分布等) 匀分布、泊松分布等)
Δx=X-- X0 Δx=X-真值X 可为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理论真值。 真值X0可为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理论真值。 绝对误差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绝对误差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有正负之分,和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有正负之分,和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L
同一检测系统, 同一检测系统,其测量范围内的不同示值处 的引用误差也不一定相同, 的引用误差也不一定相同,通常取引用误差的 最大值。 最大值。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4.最大引用误差(或满度最大引用误差) 4.最大引用误差(或满度最大引用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在检测系统全量程所有测量值引用误差(绝对值) 在检测系统全量程所有测量值引用误差(绝对值)的最 大者;或所有测量值中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值) 大者;或所有测量值中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值)与量程的 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系统的最大引用误差。 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系统的最大引用误差。 γmax=
信息采集技术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对测量误差的一些术语、概念、 对测量误差的一些术语、概念、常用误差处理方法 和检测系统的一般静态、 和检测系统的一般静态、动态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作一扼要的介绍。 作一扼要的介绍。
1.1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1.1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1.1.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测量误差的定义 1.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被测量的真值而存在 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x max L
×100%
最大引用误差是检测系统基本误差的主要形式, 最大引用误差是检测系统基本误差的主要形式, 常称为检测系统的基本误差。 常称为检测系统的基本误差。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3 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1.精度等级 1.精度等级 工业检测仪器常以最大引用误差作为判断精度等级的 尺度,规定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器精 尺度,规定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器精 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 度等级的标志。 度等级的标志。 用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和百分号的数字来表示精度 等级,符号: 等级,符号:G 。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相对误差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被测参 量真值X 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量真值X0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测量(示值)的相对误差δ, 常用百分数表示。 常用百分数表示。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准确度与精密度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般同时存在。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按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分三种情况处理: 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远大于 系统误差远大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很小 很小, 系统误差很小,已经校正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差不多 按系统误差处理 按随机误差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分别按不同方法处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处于基准条件下,检测仪器所反映的误差。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固有误差比较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准确地反映仪器的技术性能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 影响误差:一个参量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其他参量处在基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准条件时,检测系统具有的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用于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误差 分析检测仪器误差构成和减小降低 的方向。 的方向。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稳定性误差:仪表工作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仪器各测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量值与其标称值间的最大偏差。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评估正常测量误差,比实际测量误差偏小。 正常测量误差 偏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3)理论真值: 理论真值: 设计时给定的或是用数学、 设计时给定的或是用数学、物理公式计算出的 给定值。 给定值。 3.标称值: 3.标称值: 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称为标称值。 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 4.示值: 示值 检测仪器或系统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 检测仪器或系统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的 数值叫示值。 数值叫示值。
∆x X - X0 ×100% = ×100% δ= X0 X0
工程上,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相对真值。 工程上,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相对真值。 一般来说相对误差值小,测量精度高。 一般来说相对误差值小,测量精度高。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3.引用误差 3.引用误差 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系统量程L的比值, 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x 与系统量程L的比值, 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引用误差γ 常用百分数表示。 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引用误差γ,常用百分数表示。 γ= ∆x ×100%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1.2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1.绝对误差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 检测系统的测量值(即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 )X与被测量的真值 代数差值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代数差值Δx称为检测系统测量值的绝对误差。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真值 2.真值 (1)约定真值: (1)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 利用当今最先进科学技术复现这些实物单位基准, 利用当今最先进科学技术复现这些实物单位基准,其值 被公认为国际或国家基准,称为约定真值。 被公认为国际或国家基准,称为约定真值。 世界各国公认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最高基准的量值, 世界各国公认的几何量和物理量的最高基准的量值, 就是约定真值。 就是约定真值。 (2)相对真值: 相对真值: 标准仪器的测得值或用来作为测量标准用 的标准器值,称为相对真值。 的标准器值,称为相对真值。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 通常用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 (3)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特点: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 特点:明显歪曲了测量结果。 一组测量数据: 一组测量数据: 1.05、1.06、1.03、1.04、1.05、1.30、1.06、 1.05、1.06、1.03、1.04、1.05、1.30、1.06、1.03 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外界重大干扰、仪器故障、不正确的操作。 外界重大干扰、仪器故障、不正确的操作。 容易发现, 容易发现,发现后应根据粗大误差处理原则 进行处理。 进行处理。
精度高必须做到:准确度与精密度也高,也就是系统误差 精度高必须做到:准确度与精密度也高, 和随机误差都小。 和随机误差都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2.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为: 时间的关系分为 按被测参量与时间的关系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静态误差:被测参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测得的误差。 静态误差:被测参量不随时间变化时测得的误差。 动态误差: 动态误差:被测参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 的附加误差。 的附加误差。 按产生误差的原因:原理性误差(方法误差) 按产生误差的原因:原理性误差(方法误差)和构造误差 工具误差)。 (工具误差)。 原理性误差:测量原理、方法的不完善, 原理性误差:测量原理、方法的不完善,或对 理论特性方程中的某些参数作了 近似或略去了高次项而引起的。 近似或略去了高次项而引起的。 构造误差:制造、调试工艺不尽合理引起的。 构造误差:制造、调试工艺不尽合理引起的。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4 测量误差的分类
1.按误差的性质分类 1.按误差的性质分类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其测量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 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某 一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一确定的规律变化,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具(仪器、量具)、环境条件、 工具(仪器、量具)、环境条件、测量方法 )、环境条件 和理论、 和理论、操作人员视读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国家标准GB776-76《 国家标准GB776-76《测量指 GB776 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 示仪表通用技术条件》规 定: 0.1、0.2、 精度等级G 精度等级G分为 0.1、0.2、 0.5、1.0、1.5、2.5、5.0 0.5、1.0、1.5、2.5、 七个等级。 七个等级。 仪表精度等级的 数字愈小, 数字愈小,精度 愈高。 愈高。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标牌: 标牌: 测量范围:0~ 测量范围:0~100A :0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0.5
小常识:计量检测产 小常识: 品一定要有CMC标志。 CMC标志 品一定要有CMC标志。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2.容许误差 2.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 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 容许误差是指检测仪器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 最大误差范围 范围, 最大误差范围,它也是衡量检测仪器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之一。 之一。 按照部颁标准SJ943-82《电子仪器误差的一般规定》 按照部颁标准SJ943-82《电子仪器误差的一般规定》 SJ943 的规定,容许误差可用工作误差 固有误差、影响误差、 工作误差、 的规定,容许误差可用工作误差、固有误差、影响误差、 稳定性误差来描述 通常直接用绝对误差表示。 来描述, 稳定性误差来描述,通常直接用绝对误差表示。 工作误差:仪器工作时能产生误差的最大值。 工作误差:仪器工作时能产生误差的最大值。 用工作误差来估计平时某次正常 测量误差,往往偏大。 测量误差,往往偏大。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来表征,系统误差愈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来表征,系统误差愈小, 则表明测量准确度愈高。 则表明测量准确度愈高。 (2)随机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参量时,测量 误差的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误差的大小与符号均无规律变化,这类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原因 测量过程中某些未知或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 测量过程中某些未知或无法控制的随机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机误差服从某种统计规律(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服从某种统计规律(正态分布、均 匀分布、泊松分布等) 匀分布、泊松分布等)
Δx=X-- X0 Δx=X-真值X 可为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理论真值。 真值X0可为约定真值、相对真值、理论真值。 绝对误差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绝对误差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Δx说明系统示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有正负之分,和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有正负之分,和被测量的量纲相同。
L
同一检测系统, 同一检测系统,其测量范围内的不同示值处 的引用误差也不一定相同, 的引用误差也不一定相同,通常取引用误差的 最大值。 最大值。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4.最大引用误差(或满度最大引用误差) 4.最大引用误差(或满度最大引用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在检测系统全量程所有测量值引用误差(绝对值) 在检测系统全量程所有测量值引用误差(绝对值)的最 大者;或所有测量值中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值) 大者;或所有测量值中最大绝对误差(绝对值)与量程的 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系统的最大引用误差。 比值的百分数,称为该系统的最大引用误差。 γmax=
信息采集技术 第1章 检测技术基础知识
对测量误差的一些术语、概念、 对测量误差的一些术语、概念、常用误差处理方法 和检测系统的一般静态、 和检测系统的一般静态、动态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作一扼要的介绍。 作一扼要的介绍。
1.1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1.1检测系统误差分析基础
1.1.1 误差的基本概念
1.测量误差的定义 1.测量误差的定义 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被测量的真值而存在 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测量误差
∆x max L
×100%
最大引用误差是检测系统基本误差的主要形式, 最大引用误差是检测系统基本误差的主要形式, 常称为检测系统的基本误差。 常称为检测系统的基本误差。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信息采集技术
1.1.3 检测仪器的精度等级与容许误差
1.精度等级 1.精度等级 工业检测仪器常以最大引用误差作为判断精度等级的 尺度,规定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器精 尺度,规定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作为检测仪器精 取最大引用误差百分数的分子 度等级的标志。 度等级的标志。 用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和百分号的数字来表示精度 等级,符号: 等级,符号: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