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
不乱扔》教学设计。

说课稿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小幅度改写每段话,使其更加流畅,易于理解。


教材解读】:《我们不乱扔》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10课。

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理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具有生活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

少年儿童要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保护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尚处于直观动态思维发展阶段,因此本课主要以活动体验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实践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2、依据绘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惯。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惯。

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情境、幻灯片;学生准备搜集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行为
出示课件:教师自己在学校操场上和教室等处拍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
后果,从而引发学生回忆自己的行为、思考这样的不好,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新课研究
活动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我喜欢哪种情景
出示课件:校园整洁、国旗迎风飘扬的图片和漂亮的教室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从而初步树立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活动二:绘本情景,认知规则
不只是为了干净
通过绘本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从而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惯。

活动三:实践操作,初步研究垃圾分类
这样可不行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几个活动来研究如何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七张图片,请大家看看哪张图片让你觉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们开始讨论和交流。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整洁的楼道,一个宽敞的教室,一个周围堆满垃圾的垃圾箱,一个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以及一个漂满垃圾的小河。

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干净和脏乱的环境对我们的健康和情绪都有影响。

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除了这些图片中的场景,你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然后,我们来听一首儿歌,它告诉我们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我们要认真清洁扫除,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应乱扔,应该放到垃圾桶里
去。

无论哪里有垃圾,我们都应该弯下腰来捡起来。

只有我们一起来爱护环境,校园环境才会更加美丽。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垃圾分类。

你们认识垃圾桶上的标志吗?让我们看看这些标志,然后交流一下对垃圾分类的了解。

接着,我们会播放一个小朋友垃圾分类的视频,然后让大家说说如何分类。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不只是我们自己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尽量做到垃圾分类,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家人和周围的人,一起来爱护环境。

本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体验中成长。

教学流程】
一、导入:出示垃圾桶标志,引导学生识别。

二、呈现:播放垃圾分类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分类方法。

三、活动体验:
1、通过图片观察比较,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身
心的愉悦。

2、依据绘本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公共场所卫生不只是为了干净,还是遵守规则及讲文明的表现。

3、初步了解垃圾分类,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四、拓展练: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

五、总结:板书设计,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干净的环境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文明责任
本节课采用活动赋予德育以情境、情感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激荡学生的情感,提高认知水平,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开课伊始,教师出示课前自拍的学生在校生活、研究的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明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从而引发学生回忆自己的行为、思考这样的不好,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新课研究共分三个活动版块。

活动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这是第一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

教师通过出示七副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情景好,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其他地方。

活动二:明理导行儿歌引领。

这是第二个活动主题:不只是为了干净。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不只是为了干净,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通过教师提问,出示书中39面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做法,分辨对错。

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一首儿歌,学生在朗读拍手伴奏中明白怎样做才是文明行为。

活动三:垃圾分类,学会环保。

这是针对书中39面的知识进行拓展研究的设计。

学会垃圾分类虽然不是本节课研究的
重点,但对于环保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很有必要从简单分类引导学生研究去保护被环境。

教师在出示垃圾桶上面的标志后引导学生识别,再通过播放一段视频,直观的教会学生进行分类,真正意义上教会学生保护环境。

三、拓展练。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让学生课后观察并搜集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这样做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拓宽研究范畴,把品德研究继续延伸到生活中去,凸显其课程的特点。

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搜集中升华认知,为下节课研究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教师设计的板书,一方面是体现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以及人文价值。

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学生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我们不乱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介绍了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公共环境,从不同的角度、空间,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特别是我们研究、生活的环境卫生。

通过活动赋予德育以情境、情感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现实生活、研究中的学校各个角落垃圾成堆的环境图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接着,我展示了学校中干净与不干净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喜欢哪种情境。

尽管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说教,但说和做还是有差距。

为了强化意识,我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看图说话”外,还让学生互相监督,养成随时捡拾垃圾的好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虽然孩子们不能时时刻刻想到环境保护,但我们开展的活动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尤其是小学的孩子。

他们缺乏环保的概念,往往无意识地乱扔垃圾。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仅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

如果有孩子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会自己
捡起来,有的则会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

这表明孩子们有能力,我们应该相信他们!
在本次教学中,我把表达与表现有机地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他们成为研究的主人。

我们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认识。

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互动,互相研究,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研究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我特意选择了这节环保活动课程。

我以XXX和他同学的行为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在秋游活动中应该如何爱护环境。

我设计了一项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垃圾的标志和概念,让他们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并引导他们垃圾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