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编制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采区带压开采情况;
3、采区涌水量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可能存在的突水量。
4、地质报告中提出的防治水主要措施。
附图:采区承压水开采范围及突水系数等值线图(涉及时)
附图:采区采空区积水分布及积水量图(涉及时)
五、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情况
采区原煤瓦斯含量、压力情况;已采取的瓦斯抽采措施及效果情况;采区煤与瓦斯突出倾向情况;预计采区瓦斯涌出量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瓦斯等级,其它有害气体情况。
坚硬顶板强制放顶措施(坚硬顶板工作面)
防止煤帮片帮技术措施
防止冲击地压技术措施(有冲击地压情况)
2、断层:描述采区内断裂(断层、裂隙)的发育特点和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
3、其它:描述煤层变薄区、砾岩层、陷落柱、风氧化带、火成岩侵蚀、冲刷带等地质情况。
附图:采区相关位置图
第三节
一、煤层性质
1、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地质层位、厚度及产状变化、邻近煤层等情况。
附图:采区煤层柱状图(可在地质说明书中)
三、矿井或采区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四、煤层自然发火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五、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带压开采的矿井在带压区进行设计,还要依据水文地质报告)。
六、矿井长远发展规划和采区衔接安排。
七、邻近采区矿压观测资料。
八、其它相关报告。
九、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节
一、采区单翼或双翼情况、开采煤层,采区可采储量、采区回采率、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等。
工作面其它需布置的设备情况及能力是否满足工作面生产需求。
4、新装备情况
工作面如采用新装备必须先经过集团公司设备选型委员会同意。
附图:首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
第五节
1、工作面顶板管理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顶板跨落性分析、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
工作面采高、移架方式、最大(小)控顶距
工作面初采、末采顶板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
第一节
一、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实际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受水威胁程度和技术装备现状确定采煤方法。
二、采煤工艺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采高、循环进度,简要叙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流程。
第二节
一、回采工作面参数
1、Hale Waihona Puke Baidu作面尺寸
工作面布置长度(工作面有差异时要叙述清楚),工作面最大推进长度和最小推进长度、采高、回采工作面回采率及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厚煤层不应小于93%、中厚煤层不应小于95%,薄煤层不应小于97%)。
三、采区采动后对矿井或地表影响的预测(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地面建筑物、地面设施和地面水体的影响程度)。
四、地面建筑物、村庄、电线杆、管线等设施搬迁、保护规划。
附图:采区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
一、采区井下四邻关系及邻层空间关系。
二、采区周边开采情况。
三、采区内及附近地质构造情况。
1、褶曲:描述采区内褶曲的发育特点和规律,褶曲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程度。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
××煤业
××××采(盘)区设计说明书
总工程师:
审核:
编制人:
编制日期: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设计指导思想
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叙述采区开采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二节
一、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矿井设计。
二、经集团公司或晋圣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主要巷道数量、名称、用途、层位、位置、断面、支护形式(附:断面布置图及支护方式插图)。
第四节
采区车场、采区变电所、采区避难硐室、采区水仓等硐室布置情况及能力
附图:采区巷道平、部面布置图(标注工作面布置、盘区主要巷道剖面图) 。
第五节
根据采区可采储量和工作面面布置计算采区回采率并要符合规定要求: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薄煤层不应小于85%,特殊和稀缺煤类(包括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各提高3%回采率。
三、煤层特征
煤种、煤质:描述煤的牌号、煤质(灰分、含硫、发热量)及用途等。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种
灰分
硫分
发热量
(MJ)
倾角
(°)
厚度
(m)
容重
煤层
结构
稳定
分类
直接顶
直接底
四、水文地质情况
1、采区矿井水来源分析:包括地表水(地表水水体及大气降水)、各含水层水、采空区积水、构造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涌水等,并说明本采区防治水的主要对象。
二、采区井巷工程量:岩巷、煤巷、硐室等工程量。
三、采区预计开工时间、施工工期、接替情况。
第一节 采区井上情况
一、采区井上地理位置、范围、地面标高(最高、最低)、盖山厚度(最厚、最薄)、地形、地貌等。
二、采区地表主要构筑物和水体(如铁路、公路、桥梁、村庄、建筑物、高压线路、河流、湖泊、水库、管线、堤坝等)等情况。
第三节
1、根据工作面生产能力和掘进情况计算采区生产能力。
2、根据采区可采储量、采区回采率、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服务年限。
第四节 回采设备
1、工作面主要设备
工作面采煤机、支架、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型号。
列表描述各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工作面支架能力验算
对工作面支架能力进行验算(含计算过程)。
3、工作面其它设备
附图:瓦斯含量等值线图(高突矿井)
六、其它地质情况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性、地温、冲击地压情况。
第一节
采区的几何尺寸、边界、煤柱留设及依据,采区可采储量(含计算过程)。
第二节
采区工作面的布置方向、回采方向、个数、开采顺序、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煤柱留设、可采出储量(要求列表说明)情况等。
第三节
首采面选择、布置长度、推进长度、可采煤量、回采时间,备用面情况。
2、工作面顺槽布置
工作面顺槽数量、用途、煤柱尺寸、断面、支护方式(附:断面布置图及支护方式插图)。
附图:首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注:首采工作面设计须按《晋煤集团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工作面生产能力
根据工作制度、工作面参数、循环进度等核算工作面生产能力(含计算过程)。
2、煤层特性
描述可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稳定性(变异系数)及可采范围;描述采区范围内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描述煤层结构(夹矸)、层理、节理、裂隙等构造特征,硬度(f)、容重 。
附图:煤层等厚线图(分层)
二、煤层顶底板性质
描述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直接底、老底)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强度(硬度)、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对开采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