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更是我国古代的帝都。

那么关于北京传统文化常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北京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北京生活文化
习俗/民俗老北京的古老风俗不计其数,其中的民间行业活动别有一番风味,说说老北京七十二行,吹糖人儿、耍蝈蝈……现如今还流传与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却已被遗忘,甚至有人闻所未闻。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那古色古香的胡同里去感受一下老北京当年的行行业业。

【北京民风民俗】
方言文化北京话,俗称“京片子”,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京的汉语方言,属于官话中的北京官话。

北京尖团音不分,儿化音多,还有一些独有词汇。

北京话有哪些文化历史?常用的北京话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北京方言】
节日文化节日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

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有哪些传统节日?老北京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怎么样的?【北京节日】
嫁娶文化在北京办婚礼,免不了要入乡随俗,虽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结婚习俗礼仪太多,要是按照过去那可惨了,现在是新时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缛节。

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要学习一下的!【北京嫁娶文化】
饮食文化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皇室贵族、官僚绅士、大户人家云集,加之北京作为一个五方杂处的大都市,来自全国各地和各个民族的人士聚居于此,他们也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带到了北京。

近代以后,西洋饮食文化也在北京传播发展。

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饮食文化在北京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化,最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京味饮食文化。

【北京饮食文化】
北京禁忌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

那么生活在北京,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北京人的禁忌,知道在北京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北京的生活文化,看看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有哪些。

【北京禁忌】北京建筑文化
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北京中轴线是怎么来的?北京中轴线有什么象征意义?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哪些?【北京中轴线】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是六朝古都,北京的四合院必然内蕴浓郁的帝都色彩。

认知北京,了解北京与北京文化,四合院是一个极好入口。

【四合院文化】
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漫步在北京胡同,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文化】北京庙宇/庙会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然成为宗教发展的胜地。

在其历史文化的长卷中,北京的寺庙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出于政治与信仰的需要,历朝帝王、皇亲国戚、宫廷太监、达官显贵纷纷出资修庙,京城敕建的寺庙比比皆是。

【庙宇/庙会文化】北京曲艺文化北京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文化】北京皮影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
它“驴皮影”。

先后形成东城、西城两大派别。

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北京皮影戏是怎么形成的?【皮影戏文化】
北京评书
北京评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2008年6月7日,北京评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综观北京评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清初开创时期,清末民初奠基时期,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兴盛时期,解放后拓新时期。

北京历史名人有哪些
康熙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 --- 1722年12月20日),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4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2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玄烨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顺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六十九岁。

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重要政绩: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讨伐准格尔葛尔丹﹔组织人才整理和编辑“康熙字典”。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丁观鹏
丁观鹏(1736-1795),清代画家,艺术活动于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顺天(今北京)人。

丁观鹏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
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

马致远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杂剧作家。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光绪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太平湖畔醇王藩邸槐荫斋,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第二子,母为孝钦显皇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

在位34年(1875-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终年38岁。

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崇陵。

庙号: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额图之侄女,妹平妃。

入宫后贤良淑德,统领六宫,辅助康熙皇帝治内,受孝庄太皇太后喜爱。

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岁未序齿。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

由于她与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满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

康熙在她去世后赐谥号仁孝皇后。

后因原谥号与圣
祖谥号出现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谥,及后乾隆、嘉庆年间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爱新觉罗·载涛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号野云(一说夜云),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之孙,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七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异母弟,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

最初过继为钟郡王奕诒嗣子,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爱马,善画马。

京剧票友,武工扎实,即能长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戏,与杨小楼均为张淇林亲授,李万春曾随他学戏三年。

李三才
李三才(1554-1623)明朝后期大臣。

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落籍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1] 。

万历二年进士,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裁抑矿税使,议罢嗾税。

与顾宪成结交,臧否人物,议论时政,以治淮有大略,得名心,屡加至户部尚书,三十八年,时论欲以外僚直内阁,意在三才,然忌者谤议四起。

顾宪成贻书太学士叶向高力为洗雪,言者乘间并攻东林,形成党争,次年引退家居,朝廷因辽东经略乏人,欲加荐用,以议论相持未决而罢。

天启三年(1623)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未赴任而死。

元代数学家、教育家肿瘤专家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

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

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

陆钟琦
陆钟琦(1848-1911),字申甫,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

有孝子之称。

由江苏布政使任上
调任山西巡抚。

其子光熙字亮臣。

进士出身,东渡日本学陆军,卒业归,授编修,擢侍讲。

为人亦极孝。

曾有割股疗亲之举。

一说其在东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

回国劝其父反正。

事尚未成。

而晋军变。

面对蜂拥而入的起义士兵,陆钟琦愤然责问道:“我刚来一月,有何坏处,尔等竟出此举?!”一片枪声响起,来太原仅二十三天的陆钟琦和他的仆役李升饮弹身亡,身穿军服携带手枪的陆光熙怒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又一片枪声响起,同盟会成员陆光熙就这样倒在了革命同志的枪下。

起义士兵冲入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和仆役万春先后被杀,陆钟琦十三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

阖门皆尽。

山西阎王果然名不虚传。

事后,同盟会出于人格上的尊重,对陆钟琦父子与谭振德均予以礼葬。

清廷予陆钟琦谥文烈。

妻唐旌表。

子光熙谥文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