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字原父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敞字原父翻译
《刘珙字共父》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a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革:痊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O分)(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4.D(革:读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刘珙字共父。
生来就有特殊的禀赋,因祖上庇荫补任承务郎,后考中进士乙科,升任礼部郎官。
秦桧想要追赐自己的父亲谥号,召集礼官会合询问,刘珙不到会,秦桧发怒,暗示言官驱逐他。
秦桧死后,刘珙才被召还朝担任吏部员外郎,兼任代理中书舍人。
金人侵犯边界,宋军战败,诏令檄文多出自刘珙之手,语气激昂壮烈,听到的人都流泪。
随从皇上到建康,车驾将要回宫,军队事务还没有可以托付的人,当时张浚留守建康,众人都寄期望于他。
等到诏令发出,是派杨存中任江、淮宣抚使,刘珙不书写录黄(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并议论说不能这样。
皇上发怒,命令再次发下,宰相召见刘珙说:再进言就会连累张公。
刘珙说:我是为国家着想,哪里有闲空为张公策划。
坚持上奏和最初一样,杨存中的任命于是停止。
安南进贡大象,经过的地方发动民夫开道,毁坏房舍,几十个州动荡不安。
刘珙上奏说:大象用于郊礼祭祀,不见于经书。
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湖北有茶盗几千人入境,守卫的官吏把这事报告朝廷,刘珙说:这些人不是拼命的贼寇,对他们宽松他们就会分散各自求生存,对他们逼得紧他们就会聚集反抗至死。
贴出榜文晓谕他们悔过自新,宣称军队就要来了,命令所属州县准备几千人吃的食物,盗贼果然散去,那些留下来的没有多少人。
刘珙于是发兵,告诫部下说:盗贼来了不要急于作战,盗贼退走时不要穷追不舍,那些不肯退走的才予以打击罢了。
盗贼的士气更加松弛,于是仅一次战斗就击败了他们,全部生擒而归,杀掉为首作恶的几十人,其余的都列入军籍。
淳熙二年,刘珙调任建康知府。
适逢水灾后又是旱灾,他首先上奏免除夏粮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税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富豪大户囤积税米不出售,购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从各衙门借钱共三万,派官员到长江上游买米,得米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到乡村,设置场地按平价以救济性质卖米,对借米的人也不收取抵押品。
开始于当年九月,结束于第二年四月,全境没有饿死逃亡的人。
进为观文殿学士,生了病,请求退休。
病重时,起草遗奏说:陈俊卿忠良实在,可以担负大事,张栻学问纯厚正派,可以补纠缺失,希望赶快召见任用他们。
然后又写信与张栻和朱熹诀别,所说的话都是以未能为国家报仇雪耻而遗憾。
去世时五十七岁,谥号忠肃。
刘珙在家事亲孝顺,继母卓氏去世的时候,他年龄已经超过五十岁,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
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他喜欢接受直率的意见,做事稍有过错,下属官吏指出来就立即改正。
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刘敞字原父刘敞字原父。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妻子的哥哥)也,以亲嫌因亲属而徇私的嫌疑自列自白,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刘敞奉使契丹,素向来习知熟悉山川道径道路,契丹导引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弯弯曲曲殆将近千里,欲想要夸夸耀示显示险险峻远遥远。
敞刘敞质质问译人翻译曰:自松亭趋到柳河,(路)甚相当径直捷且而且易容易走,不数日不几日可抵抵达中京,何为为什么故故意道取道此这里?译翻译相顾相互看着骇惊愧曰:实确实然如此。
但但是通好以来,臵设臵驿驿道如是,不敢变改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奇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此所谓(马交)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明白之,契丹益更加叹赞叹服佩服。
使还回朝,求请求知扬州出任扬州知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bēi也,旧以前为是民田。
其后官官府取用来潴水蓄水而不偿补偿以用它其它地方田,主这些土地的主人皆失业。
然然而塘亦破破败决决口不可漕漕运,州复重新用为田。
敞据根据唐旧券旧田契,悉全部用还还给争论之,敞卒最终以把予给民。
天长县鞫审问王甲杀人,既已经具敞见看案卷而察觉得其冤,甲王甲畏吏狱吏,不敢自为自己直申辩。
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查实平反,而傅致罗织罪名益更加牢牢固。
将将要论定罪囚,敞曰:冤也。
亲按问审问之。
甲王甲知知道(刘敞)能为己直伸冤,乃才敢告告知实情,盖原来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此事(在民间)相传以为认为刘敞神明。
积苦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眩瞀mào目眩,眼花,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
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刘敞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阅读刘敞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5.答案:B6.答案:B7.答案:C8.答案:D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参考答案:本来就有很容易的大路可走,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取道这条路呢?或者为什么要这么走呢?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主持公平正义,才敢告发,杀人的凶手就是富人陈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分)答案:1、对道路了解;2、认识怪兽,3、模拟怪兽声音,4、熟记古书刘敞,字原文,临江新喻人。
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
编排官王尧臣,是他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宋仁宗将刘敞列为第二名。
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熟知地理,对道路了如指掌,契丹人带着他,从古北口到柳河,走了近千里弯路,想要显示路途遥远。
刘敞质问对方:从松亭到柳河,这条路很好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契丹人互相看着,又惊又愧的说:是的,但是通商交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改变。
顺州山地中有一种怪兽,形状像马,却能猎食虎豹,契丹人不知其名,就向刘敞打听。
刘敞回答说:这种兽就是所谓的驳。
刘敞还描述了这种兽的叫声和模样,并且告诉契丹人,在古书《山海经》和《管子》中,都有这种兽的记载。
契丹人听后,敬佩不已。
出始归来后,刘敞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在汉朝时叫雷陂,原来是民田。
后来官员用来储水却没有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
然而塘堰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储水了,州里重新开垦为民田,刘敞根据旧的田契,悉数将田地发还民户耕种。
发运使想侵占这些田地,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给予了农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已经备文定案,刘尚察觉他是被冤枉的,但鞫王甲畏惧官吏,不敢自白其冤。
刘敞另派曹杜诱复审,曹杜诱不但不能平反,反而罗织王甲杀人的罪名更多。
将要定罪并处决囚犯,刘敞说:这是冤案啊。
于是刘敞亲自审理此案,鞫王甲知道能够为自己申辩了,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民间口口相传,认为刘敞是青天大老爷。
刘敞因为识论与众人不一致,请求任永兴军知州,赐翰林侍读学士。
永兴军豪强范伟,在当地是大姓,冒占同姓官户户籍五十年,把持官府,屡次犯法。
刘敞穷治其事,范伟也认了罪,还没有等到范伟受刑,刘敞被召回京任职,任三班院判官,范伟立即翻案,拒不认罪,继任官员不能决,最后由御史台复审,仍按刘敞的原判执行。
刘敞侍奉英宗读书,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
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
爱胆讲读《史记》,读到尧授舜以天下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襌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祇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魅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刘敞是以义理劝谏。
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熙宁元年,刘敞病卒于官舍。
时年五十岁。
《刘珙字共父》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a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革:痊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O分)(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渔父原文及翻译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原文及翻译《渔父》原文及翻译渔父(fǔ)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î)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5.淈(gǔ):搅浑。
6.哺(bū):吃,一作哺(bū)。
糟:酒糟。
歠(chuî):饮。
醨(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8.沐:洗头。
9.浴:洗身,洗澡。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