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语文课程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在探索中前进的新中国语文教育 • 1、 “语文”的正式命名。 • 2、确立新中国社会主义语文教育的培养目 标。 1950年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编辑 大意》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 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
• 3、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与模式 (1)凯洛夫“五个环节”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2)“红领巾”教学法 • 1953年推出,以“讲述”为主,典型的 “分析课”: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分 析课文(人物性格)——划分段落层次和 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 3、是理论性学科,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三个目标: (1)培养从事语文教育的专业思想 (2)系统学习语文教育基础理论 ( 3)培养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二 、课程学习方法

• • •
1、教师讲述理论 2、学生结合具体理论内容部分进行 练习 3、学生观摩教学录像和见习 4、学生自学部分章节,组织讨论。 5、介绍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期刊和书 籍:
• 综观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它一直以综合性 的大语文学科形态出现,在发展中具有如 下一些基本倾向: • 其一,语文教育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分 离,重文字轻语言。 • 其二,语文能力重写作,轻听、说、读, • 其三,语文教育以教为重心,不重视学
二、近现代语文课程
• 1.语文课程目标日益清晰 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标志 :1903年清政府 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张百 熙、荣庆合订)又称“癸卯学制”它规定 在初小学堂设定“中国文字“学科,在高 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定“中国文学”学科, 当时简称“国文”。
• 1923年又颁发中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以下称 《纲要》),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完 整地以教育法规的形式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语文 教育学科框架。 • 《纲要》中强调运用文字的能力,重视说话训练 及其与写作的联系,注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读 物选择强调以“兴趣为主”等,这些纲领性要求 对于古代语文教育具有本质性的变革,对语文教 育的发展具有现代意义的奠基作用。
三、走向全面革新的语文教育
• 1、理念的更新 • 一是语文教学大纲研制频率加快。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 乎是十年研制一次,以后则是不到五年一次,名称也由 “教学大纲”更名为“课程标准”。 • 二是语文教育理念更新 • 从注重知识到注重人的发展,从注重教到注重学,从注重 学习结果到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从注重接受到注重创造。 • 三是教学体系由注重语文体系的完整性到注重学科的开放 性。 • 四是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口授板书到现代化多样化信息技术 的运用。 • 五是教材编制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从编审 统一到编审分离。
三、具体章节进程
• 绪论 • 第一章 语文教育发展历史 (6) • 第二章 语文课程性质和理念及目标 (6 节) • 第三章 语文教材(8) • 第四章 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4) • 第五章 语文教学的原则与组织管理(4) • 第六章 语文课程评价(4) • 第七章 语文教师素养(4)
语文教育分期示意参考图:
• 其一,重视文字的工具性,集中识字, • 其二,注重字形的辨析、识字、摹写 • 其三,利用汉字声音美的特点,创造利于儿童易 读易记的学习形式 • 北宋的《百家姓》、南宋的《三字经》 •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 字经》) • 其四,编写出丰富多彩各具创意的识字教材。 • 《史籀篇》 • 秦国时《仓颉篇》、 《爰历篇》、 《博学篇》 • 汉代最有代表性的识字教材《急就篇》 • 南北朝时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
二、廓清几个概念
1、“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 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它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 文学、文章、文化等。 “汉语教育”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 育.

2、“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 • • • • • • •
2、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如春花竞放 于漪、欧阳代娜的情感教学法 钱梦龙等人的导读教学法 宁鸿彬的思维训练教学法 魏书生的民主管理教育观与“六步教学法” 陆继椿的“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的实验 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教学实验 张孝纯、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
• 1、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 • “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 为主线(指导思想) • “四式”——语文阅读课的结构模式:自读式、 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 • 2、魏书生“ 课堂教学法” • 指导思想: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兴趣、 教以方法、导以习惯 • 课堂教学结构: •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 结
绪论
一、《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 是运用普通教育学的理论去研究中小学语文 教育活动,揭示其性质和规律,为语文科的 教学提供正确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 有三点说明: • 1、 是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是教育学的 有关理论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运用。(如教 学观念,目标,研究学生心理) • 2、相关涉及知识面较广,(有教育学,教育 心理学,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文学,美 学等)
• 3、语文教育研究的团体、刊物、专著如雨 后春笋,语文教研队伍空前壮大,语文教 育科研园地丰富多彩,教学论、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史源源不断地构筑着语 文理论研究根基。
2001年的语文课程改革
•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语文教育革新的关注 从内部扩展到语文界之外。1997年,〈北京文学 〉从“忧思中国文学教育”为题,对语文教育展 开尖锐的批评。 • (王丽,钱理群等)。紧接着,《中国青年报》、 《光明日报》、 《文汇报》、《新民晚报》、 《羊城晚报》(误尽苍生)等一系列报刊也集中 大量文章,展开了90年代最大、最为热烈的一场 语文教育大讨论,对我国语文教学、语文教材、 考试评估制度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激切的批 评与责难。全社会的批评使语文界内部又起了关 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审视与争鸣。

A≠B,A>B
• • • • • •

• •
(1)《语文学习》上海 (2)《中学语文教学》北京 (3)《语文建设》北京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 (5)《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林崇德,北京教育 出版社 (6)《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7)《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高等教 育出版社 (8)《中学语文教学论》,刘永康,天地出版社。 (9)《语文教育简史》》,李杏保,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2.教材建设不断创新 • 文选型教材,单元型教材 例如,夏丐尊、叶绍钧的《国文百八课》以“文章学” 为枢纽组合单元,都在既定目标统摄之下形成了范 立,知识、作业、助读多系统相辅相成的综合型结 构。 • 3.教学方法的革旧图新 • 西方的一些教育实验方法被不断引入中国的学校语 文教育,如自学辅导法,设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黎锦熙、王森然、阮真、 徐特立,何仲英
语文独立设科
新中国诞生
古代语文教育期
近代语文教育期
现代语文教育期
言文 学校的 古文 教育期 出现 教育期
文学 “五四” 国语 语文 大跃 语文 1978 语文 设科期 运动 国文期 定名期 进 波折期 年 革新期
第一章 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一.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形态 • 1.语文内容教育多元综合,学科形 态模糊。 • 2.古代识字教育繁荣兴盛,教材丰富 多彩。

• •
• •

④综合——学生在阅读完所有材料后,围绕教师 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 ⑤书面批评——学生做读书报告,教师批阅点 评 ⑥学生讲读——学生把自己的心得在课堂上讲 读 ⑦辩论——不同观点的学生互相辩论 ⑧教师读讲——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并发表自 己的看法 评价:有利于活跃思维、不利于培养语文基本 功
•Hale Waihona Puke • ▲何仲英的“问题教学法” • 1920年发表《白话文教授问题》论文,并在浙 江一师推广“问题教学法”实验 • 主要特点:在教白话文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 题,并分发材料,由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然后师 生相互质疑、讨论,求得解决。 • 其过程如下: ①说明——教师提出本星期研究 的问题,并分发本问题的材料,指示阅读书目 • ②答问——学生自学材料,有不明白的地方询 问教师 • ③分析——学生分析材料,要求:A、分段、加 小标题;B、概括段意,编写一篇文章大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