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2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1
必须承认,绝大部分人,是没有一夜长大的机会的。
我们可能为一件事顿悟,明白一个道理,但这个道理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被印证,才能最终化为成长的一部分。
因此心灵鸡汤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就是它跨越了打磨的过程,直接扔给我们一个所谓“普世”的道理,但那个道理,并不能成就“我”。
有些道理有些成长,只有真正经
历过,才能明白。
这个自我的成长,一直是皮克斯动画的主线。
当然,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皮克斯的动画家族中有那多的“总动员”。
它们总是借由一件需要去探险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内心,然后让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来人生应该是这么一个样子。
就《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来说,套用鸡汤点的话,就是接受自身的负面情绪,接受完整的自身。
这应该是件很古怪的事。
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曾经被教育,应当做个活泼热情,开朗大方的人,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而小孩子的人生是多么需要倚仗“正确”活着。
正确的习题答案、正确的言谈举止、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活泼开朗就变成了性格上的“道德正确”。
因此在《头脑特工队》的一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快乐”。
她努力消化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用各种各样积极的例子,让莱莉在遇到挫折时往好的方面着想,这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令人愉悦的;而悲伤,却似乎一直在犯错,她染指了快乐的回忆,他让莱莉变得抑郁。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忍不住吐槽——这个“悲伤”真的很讨厌。
是的呢,“悲伤”的自身真的很令人讨厌,我们多少都会抵触这种负面的情绪,就连许愿的时候,都要许下“永远快乐”的梦想。
仿佛“悲伤”、“忧郁”这样的情绪,天生
就是软弱、错误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呢,人是不只有快乐的,就好像“外向”并不是每一个人的属性一样。
忧郁、愤怒、挑剔、怯懦,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绪凑在一起,才使我们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特别是忧郁……忧郁、悲伤……要不是看了十一长假看了《头脑特工队》,刷爆朋友圈的我,会以为人都是没有这种情绪的。
如果没有悲伤,快乐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与快乐不同,悲伤是种很隐秘的情感,它通常是对内的,是内心最柔软的伤痛,是我们面具上一道细碎的裂缝。
人是不会轻易在公共场合袒露悲伤的,一旦这样做了,又会被冠以矫情、软弱的头衔。
因此进
入社会后,那些“悲伤”都被隐藏了起来。
所有的人都是欢歌笑语,所有的青春都是正能量,翻翻发在朋友圈上的状态,十个里有八个都是欢乐,我们本能的,下意识的,抗拒着悲伤这件事。
但当然,悲伤是有它的意义的。
正因为它是隐蔽的感情,当我们袒露它时,往往会触发人心底的共鸣,让亲人、朋友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
在一群队友面前,莱莉不会表现出对自身表现失误的难过,而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才会袒露心声。
更重要的是,悲伤是负面情绪的宣泄。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我们的痛苦,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会悲伤,正是因为正视了这一点。
正视自身的情绪,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
但要做到这件事,却足以引起一场“头脑
风暴”。
我的身边有个看上去一直很活泼的朋友,如果在KTV唱伤感的歌,都会被朋友切掉说“一点都不像他”;也有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地女生,用无数得不在乎堆砌自身的堡垒。
而我,也是花了很久很久,才敢对外承认,我其实就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说完了偶尔还是会被嘲笑。
因此《头脑特工队》还是个童话,快乐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后,肯定了忧郁的价值,帮助她找到了自身的定位。
从此之后,每段记忆都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变成了一颗颗“彩虹”;从此以后,莱莉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绪;从此以后,童年的虚拟伙伴就这样消失了,记忆深处的广告歌却时不时的出来凑热闹。
这也是成长。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2
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
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
我们的情绪不再那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Riley的小女孩跟着父母跨越大半个国家从明尼苏达搬到了
旧金山,面对着新环境的全面挑战,然而这只是故事的背景。
真正的故事存在于她的大脑内:在头脑的"司令部"里住着五位情绪小人,他们一同操纵着Riley的行为,管理司令部外神奇的长期记忆、潜意识……一个有科学理论支撑,却又完全虚构的世界。
这是一个彻彻底底原创的故事,脑洞开得巨大而且更具野心。
它潜入人体
最神秘的器官,带来了一套天马行空却又逻辑自洽的大脑理论。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世界,有5个管理情绪的小分队,有那些湮灭在记忆海洋里的人和事…
乐乐和忧忧是这部影片讲述的主体,乐乐作为快乐的承载体,一直在努力让riley
开心起来,但事情却总是不如人意,它们不幸被带入了记忆回收站,而且,没有了乐乐,其他三种情绪让riley的生活变得很糟糕,乐乐在另一边看着家庭岛,快乐
岛的坍塌,却无能为力,它一次次努力的回到操控室,却屡遭磨难,在此期间,bingbang为了送乐乐回到岛屿而消失,而同时,怒怒不听大家的劝,弄得riley的
生活一团糟,riley甚至离家出走,就在这时,乐乐和忧忧一同回到了操纵时,riley
一家又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
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
因此,作为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个体,我们应该合理控制情绪,把握生活,珍惜当下。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3
《头脑特工队》的英文原名叫《Inside Out》,我觉得这个名字更加符合电影内容。
Inside是指内部的,在这里应该是指头脑内部的情绪世界,Out是指外部的,则是
指外面的现实世界。
这部电影就是讲诉了一个叫莱莉的女孩和她头脑内部情绪的故事。
莱莉本来是快乐的生活在明苏达尼州,有和蔼可亲的父母、亲切友爱的闺蜜和热爱的冰球运动。
突然有一天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她们一家搬到了旧金山,但因为新家不好,又离开了曾经的朋友,莱莉觉得新的生活糟糕极了。
因此莱莉决定离家出走,返回明苏达尼州,寻找曾经的快乐,但在最后莱莉还是在巴士开离之前叫停,返回了新家。
这是莱莉现实世界的故事,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五个情绪小人则是为了挽救莱莉情绪从欢乐到忧郁愤怒的转变而导致了另外一系列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审美艺术上有创新奇幻之处,但在心理学尤其是情绪、记忆、梦境等方面也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莱莉的大脑内部世界首先出现的是大脑指挥部,而指挥部由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这五种情绪掌控。
快乐作为最早出现的情绪,是团队的领导,协同小伙伴们让莱莉时刻保持好心情;悲伤虽然也希望莱莉乐观快乐,但她总是难以自控的保持着负面情绪,想要好好哭一场;恐惧主要是提醒莱莉保持警惕,保障莱莉的安全;厌恶则是希望莱莉不受生理上或社交上的毒害,尤其是在对待西兰花这种蔬菜方面;愤怒则脾气暴躁,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但往往好心办坏事,将莱莉的事情搞得更加糟糕。
白天,这五种情绪掌握莱莉的大脑,并将每天发生的带有某种情绪的事件,分别以不同颜色的记忆球储存在大脑指挥部里面的架子上,这是短期记忆。
还有一些超级重要的事件成为核心记忆存在于指挥部的中心位置。
而这些核心记忆会加强莱莉个性的某些方面,从而形成了五个个性的岛屿,分别是冰球岛、
搞怪岛、友谊岛、诚实岛和家庭岛,这些岛屿代表了不同的个性和价值观,它们被激活时会焕发光彩,沉寂时时暗淡无光的,也可能会坍塌,也可能会重建。
到了晚上,大脑内部的思维轨道将不再运行,而白天暂时储存在大脑指挥部的短期记忆则会顺着输送管道到达记忆长廊,成为长期记忆。
在这无尽的记忆长廊里,有记忆工人在里面工作,将莱莉已经遗忘了的记忆,已经褪色的记忆球通过管道排放进入记忆垃圾场,再也无法找回来。
当快乐和悲伤由于意外离开了大脑指挥部,到达了大脑的其他地方。
但快乐和悲伤都想快点回到大脑指挥部,使莱莉重拾欢乐。
在这一回程的途中,快乐和悲伤遇到了莱莉臆想中的朋友冰棒,冰棒带领快乐和悲伤去寻找捷径,赶上思维列车。
在途中,他们经历了抽象思维区和想象之地。
抽象思维区我不是很懂,暂且略过。
在想象之地,快乐、悲伤和冰棒都看到了莱莉童年时候构建的各种有趣的玩具,但随着莱莉的长大,这些欢乐的童年记忆似乎也在不断的消失,因为想象之地正在不断的被拆除,送往记忆垃圾场。
当快乐、悲伤和冰棒终于赶上了思维列车,莱莉却进入了睡眠,这意味着思维列车也要停止运行。
这三人为了早点回到大脑指挥部,准备进入造梦工厂唤醒莱莉。
在造梦工厂中的场景体现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在当天晚上莱莉的梦里是她白天去新学校的场景,本来潜意识是自身流利地进行自我介绍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现实畸变滤镜的作用下,或者说是白天现实情况的压制下,潜意识的顺利介绍不但没有了,反而在梦境中情况变得更为糟糕。
这之后快乐、悲伤和冰棒将莱莉的梦境彻底改造了并成功唤醒了莱莉。
但冰棒被守卫梦境的保安扔进了潜意思区,那里应该是人不希望回忆起来的记忆所存在的地方,例如莱莉不喜欢的西兰花和恐怖的小丑都在那里。
快乐、悲伤和冰棒离开潜意思区,再次踏上思维列车,准备回到总部。
可是不幸的是,由于诚实岛的坍塌和家庭岛的摇摇欲坠,思维列车被损坏,快乐和冰棒也被抛到了记忆垃圾场,被遗忘了。
但快乐不甘心这样被遗忘,希望莱莉能开心起来,也开始明白有时候正是由于悲伤的存在才能创造快乐,因此快乐鼓起勇气,最终在冰棒的帮助下回到了长期记忆区,但冰棒却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被彻底的遗忘了,这似乎也预示着成长总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最后,快乐和悲伤重新回到了大脑指挥部,莱莉也在它们的指挥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重新构建了升级版的大脑指挥台、有快乐和悲伤交织的核心记忆以及更加炫目多彩的个性之岛,莱莉的生活又变得多姿多彩。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有更多方面的感受。
首先是事物是有两方面的影响,同一件事乐观的人生态度有积极的看法,悲观的人生态度有消极的看法。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只存在快乐就好了,有时候悲伤也有存在的价值,悲伤的哭泣,发泄一通,会让消极的态度重新有了精神去努力。
同时,正因为悲伤的存在,快乐则被提醒要更为珍惜。
第二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正是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时期,自我认知过程还未趋于平衡,同时影片中的莱莉又到达一个新的环境,还没有学会适应,父母更应该对她多加关注,帮助她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群体。
父母也应该学会尊重和信任这时候的孩子,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同一性,控制好自身的情绪。
第三是童年的记忆是青少年在逐渐遗忘的,就如同影片中的代表童年伙伴冰棒被永远留在了记忆垃圾场和童
年时候的想象之地也渐渐被拆除,但又不得不承认童年记忆带给青少年的快乐情绪应该是一直存在的,当有一天由于某个意外重新想起了早已被遗忘的童年记忆,也许当时快乐情绪会让人再次经历。
第四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被五种情绪掌控的,在影片末尾显示出猫和狗的大脑也是如此,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其他动物都是这样吗,还是这仅是一种电影效果?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4
最近,我和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叫头脑特工队。
我和弟弟都看得津津有味,里面讲的是主人公莱莉的脑子里有五个奇特的情绪小人,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怕怕,怒怒。
你一定不知道在莱莉的大脑总部周围还分布着5座个性小岛,分别是家庭岛,诚实岛,冰球岛,友谊岛和淘气岛。
一天,莱莉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要搬家到旧金山,莱莉的生活开始变化,她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朋友,她开始变得不开心,开始逃避,不愿意与朋友父母交流,5个个性小岛慢慢地倒塌了。
而乐乐和悠悠通过努力并在其他情绪小
人的帮助下重新让莱莉积极乐观地适应这个新环境。
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喜怒哀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遇到问题要冷静,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或者被自身的负面情绪所控制。
生活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充满阳光,我们也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莱莉的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
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
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我快11岁了,和莱莉一样的年龄,我也会管理不好自身的情绪。
有一次,我想妈
妈陪我睡,妈妈没同意,于是我回怼道:“那我宁愿一个晚上做上百上千个噩梦,
你们也别想睡好觉!”只见妈妈微微地抬抬眉毛,好像要发大火,把我烧着似的,
但她忍住了,说道:“回房间去思考思考后再跟我说!”这时姨妈看到我的白袜子丢在墙边,好心地问我:“这袜子用来干什么的?”正在气头上的我就不耐烦的说:“我去表演的时候用的,你别管!”一气之下姨妈走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冷静下来和妈妈好好地说明,这几天我在做噩梦,希望能陪我一下,我想妈妈会同意的。
对于姨妈的好心帮助,我能耐心些,姨妈也不会生气了。
看完这部动画片,在妈妈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自身的错误,真诚地向她们道了歉。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5
仔细想一想,自身每次去看电影,要么是科技大片,要么是悬疑、文艺片,却几乎没在电影院里看过动画片。
大概是觉得自身已经长大了,看动画片有点不符合年龄阶段吧。
然而国庆假期里,好朋友极力推荐看一部叫《头脑特工队》的动画片,说
是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放映,她也期待已久。
抱着找找童真的想法,我跟她看了这部电影,却没有想到自身被它感动,懂得了重要的道理。
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女孩莱利。
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
从小对她关爱有加,让她拥有个快乐的童年。
在她的大脑里有个“总部”,由五个性格鲜明的小人掌管,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
从名字就能知道,这五个小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任务。
乐乐主要负责随时发现生活的乐趣,让莱利保持好心情;厌厌是控制莱利的口味和品位这方面的,就算小到花椰菜也不愿轻易妥协;
怒怒是个急性子,一不顺心就随时发火;怕怕相当于是安全负责人了,他总能敏锐
地察觉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
而忧忧,却被大家所“嫌弃”,认为她让莱利伤心,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每天结束后,他们共同把莱利的记忆球进行处理:剔除伤心难
过的记忆,留下美好的。
这其实算是一种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吧,五个小人象征着平时大脑里控制我们情绪的神经,他们各司其职,使得我们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平静的生活因为莱利爸爸的工作原因而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一家人离开了了解的生活环境,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莱利没有迎来憧憬的梦幻公主屋,而是睡在冰冷的地板上;在学校里难以适应,对冰球的热爱被冲淡;昔日的
好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自身却受到冷落……而这时因为一次意外,乐乐、忧忧离开了“总部”,于是控制莱利情绪的只剩厌厌、怒怒和怕怕,情况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莱利记忆中的家庭岛、诚实岛、友谊岛等相继崩塌。
与此同时,乐乐与忧忧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总部”。
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原本她俩打算走长长的小道,但因为岛
的崩塌而放弃;想到坐火车回去,因为莱利睡着后火车停运;最后她们与莱利的儿时
想象中的角色Bingbong通过努力,回到了“总部”。
当我看到她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即使失败也不辞劳苦,心里不免受到触动。
想起自身之前参加各种社团的面试被刷下来,不想被人察觉内心的难过,只能在角落悄悄抹眼泪,但擦干眼泪后由重新振作,只为兑现自身在大学参加社团的承诺。
即使遇到一次次的打击也不退缩,仍然擦干眼泪向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影片中关于忧忧的几幕让我印象深刻:当她因为不小心碰到记忆球时,被乐乐规定
站在一个圆圈里不四处走动;Bingbong想出办法不能奏效而心情低落,她陪伴在身
边静静聆听;回到“总部”后大家让忧忧头一次操控情绪处理器,使得莱利在家人前
哭泣,倾诉内心想法,得到安慰。
这些都让我对忧忧,也就是忧伤情绪改变了看法。
在大多数人看来,忧伤可能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弱者的家常便饭,逃避努力的借口。
但,谁能保证自身在生活中不会遇到挫折呢?又有谁能轻松避免其中的苦涩与
艰辛?这时候我们要允许自身忧伤,允许自身哭泣,发泄情感,好让自身绷紧的弦
稍微放缓,适当减轻压力。
就像刘德华的《男人哭吧不是罪》歌词所说“男人哭吧
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做人何必惊得那狼狈/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
把握这个机会/痛苦一会”。
其实不只是男人,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展现自身坚强的
一面,但有时也需要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是恐惧,哪怕是忧伤。
最后五个小人继续在大脑“总部”操控莱利的情绪,莱利大脑里的家庭岛、友谊岛等等得以重建,还增添了其他新的有趣的小岛。
快乐的她健康地成长着。
同时看到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大脑里同样有五个“自身”在控制,欢乐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由不同的情绪所控制,它们地位平等、缺一不可。
各种不同的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表露,就像是不同的化学试剂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反应。
正是这各异的情绪才有了情感丰富的真实自我,才有独特多彩而又完整的人生。
因此说,少了你们,人生怎能完整?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6
动画片最开始是来哄小孩的,例如迪士尼早期公主系列,在现在看来完全是人物纸片化三观有问题。
后来开始掺杂一些心灵鸡汤和人生道理,人物也开始朝丰满的方向发展,例如亲情和友情,例如相信自身,例如善待自然。
卖萌和搞笑最开始作为调味品,但近两年出现了一种几乎全靠卖萌咯吱人笑的动画类别,而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正能量的故事那一笔带过,看了之后除了笑过并没有留下什么别的痕迹。
小黄人,说的就是你。
别的电影敢直白的告诉你,你妈妈的主控情绪是悲伤,你爸的主控情绪是愤怒么?哪个片子里不是父慈母爱天下太平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别的电影敢直白的告诉你,你妈在对你爸不满意的时候花痴当年放手的异国帅哥,你爸脑袋里大部分时候是在开脑洞完全不理解你妈和你说的啥么??哪个片子不是家庭和睦,一个人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死人不算)我就好奇孩子回家问妈妈这段
什么意思妈妈怎么回答…
别的电影敢直白的对你说,Its ok to be sad么?敢说不论如何悲伤终有一天会主控
你的生活然后你只能拥抱这悲伤么?哪个片子不是欢乐多过悲伤,不管是重新认识
亲情友情还是重新认识自身都是正能量满满?哪个片子主人公不管出场多么落魄最后结尾也是逆袭成功?就算没有得到最开始想要的是不是也得到了一个别的然后再论证一番这个别的其实更重要?
因此孩子们还在雀跃欢笑,却看哭了半场的大人。
喜悦恋恋不舍的让出了控制权,
记忆缓缓退色然后随风飘散,曾经形影不离的幻想朋友融化在黑暗的记忆的深渊中。
只有悲伤有感染记忆的能力,因为不管儿时的记忆有多甜蜜,联想到当下内心也总还是有苦涩。
时间是一辆不回头的列车,不论我们怎样哭喊,都无力阻止热二律在自身身上残忍的展开。
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带着满腔复杂的情绪,挥别童年继续前进。
导演说这是一封写给孩子的情书,我觉得这更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情书:献给所有
的孩子,愿他们从未长大。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7
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影片却给人带来无尽的欢笑与心酸,然而,这种喜剧却与周星驰的有较大不同,周氏喜剧主要是靠无厘头语言来取得喜剧效果,而卓别林的却完全凭靠滑稽性的动作和情节取胜(也许这与当时电影还处于默片时代关
于系)。
喜欢卓别林扮演的小人物角色,在那一个个小人物身上,闪现着的却是人
性的光辉和普世的价值与情感。
面对生存的困境,他会竭尽办法坚强地与命运抗争;面对心爱女人的赏脸,他宁愿出去帮人扫雪挣钱以备除夕夜的晚餐,甚至在满心期待的时刻会幻想美好的宴会,(这种心情我相信只要恋爱过的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
幻想。
)
影片虽不长,仅有一小时十分钟,但影片却给人留下了众多经典搞笑的场景,诸如两个人争枪却把枪口始终对着另一个人的场面,又如带着狗跳舞、用叉子和面包作跳舞状的那几段,以及最后在小木屋里惊险的场面等等,看着看着,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但影片不像一般的纯粹搞笑片,它在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余,产生一种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例如,在饥饿困扰的时候,吉姆由于神志不清所产生的幻觉,把卓别林当作鸡,想杀了他来填补饥饿。
当看到这一场景时,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悲哀,也许那种幻觉根本就不是由于神志不清,而是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性潜意识中的一种求生的本能。
我又不禁想起了上世纪60
年代三年贫困时期曾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幕幕人吃人的惨景。
我们并不能去责备谁,当人的生存都成问题时,道德又有何用?也许这就是人的求生本能所致。
正如
今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时,范美忠老师在那种非常时刻做出了有违社会公认的所谓“道德”的举动,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国内一片骂声如潮,也有不少人为其辩护。
对此我只能用一句话,也许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求生本能的缘固吧,在那种非常时刻,我们无权要求他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8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它把人的五种情绪——快乐。
忧伤。
讨厌。
愤怒。
害怕分别以人物“乐乐”,“忧忧”,“厌厌”和“怕怕”来表现。
他们五个小伙伴一直生活在主人公莱莉的脑袋里,他们一起游戏。
睡觉,形影不离。
突然,有一天,乐乐和忧忧一不小心掉进了储存记忆的仓库。
莱莉失去了快乐和忧伤之后,变得沉默寡言,而同时,乐乐和忧忧也想尽办法想回到莱莉的脑袋中。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遇到困难不能放弃,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