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八经》与《贞观政要-诚信》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八经》与《贞观政要•诚信》对比阅读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

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

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贤。

任吏责臣,主母不放;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分势不贰,庶适不争;权籍不失,史弟不侵;下不一门,大臣有拥;禁赏必行,显贤不乱。

臣有二因,谓外内也。

外曰畏,内曰爱.。

所畏之求得,所爱之言听,此乱臣之所因也。

外国之置诸吏者,
结诛亲暱重帑.,则外不籍矣;爵禄循功,请者俱罪,则内不因矣。

外不籍,内不
因,则奸充塞矣。

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

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

亲戚妻子
..,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

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

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

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

蔽曰诡,诡曰易。

论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

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

(节选自《韩非子·八经》)材料二:
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

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

”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
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
..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

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

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

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释】①啬(sè)夫:掌诉讼赋税的地方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间伦之为A人也B佞C而不仁D若使间伦E下之F吾G可以H不赏之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即称王,《鸿门宴》“沛公军霸上”的“军”表示驻军,两者用法相同。

A.爱,指宠爱、宠幸,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词义不相
同。

B.帑,指国家库藏的金帛,古代常将“廪”“帑”连用,用来代指粮仓钱库。

C.妻子,妻和子,义同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D.经年,文中是指终年、经过一年,与现在人们所说的“经年累月”意思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乱臣会利用君主对国内亲信和国外诸侯的不同态度作乱,对此明君当赏罚分明,杜绝内外祸乱产生的可能。

B.对于贤能、贪婪、奸邪三种不同类型的位高权重之臣,韩非子主张分别采用质、镇、固三种不同的办法来控制他们。

C.对于那些留着坏事、杀掉影响自己名声的奸邪,君主须用食物毒死他,如果不这样做,就是给自己的仇人增添助力。

D.馈间伦自荐可以轻而易举攻克鼓,但穆伯因其奸诈不仁,用他有可能会起到宣扬“舍仁而为佞”的风气,没有理睬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

译文:
(2)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
译文:
1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君臣关系,观点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解析】
10. BDF
【解析】句意: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

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
11. D
【解析】经年,一指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有时又表示多年或好几年。

“经年累月”形容经历的时间十分长久,经历很多年月。

与文中意思不一样,所以选D。

12.C
【解析】“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是给自己仇人增添助力”错误,文中“不然,而与其仇”意思是:不这样做,就交给他的仇敌杀掉他。

13. (1)因此,英明的君主仔细考察公私的不同和各自利害之所在,奸臣就没有所凭借(利用)的机会。

(2)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案板上腐烂,这样做该不会妨害称霸吧?
【解析】(1)得分点:“故”,因此;“审”,仔细考察,详究;“所乘”,所凭借(利用)的机会。

(2)得分点:“爵”,酒器;“得无……乎”固定句式,译为
该不会……,恐怕……;“霸”,称霸;特殊句式。

14.①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利益是不同的,圣明的君主当采有效的策略控制臣子,防止乱臣产生;②材料二认为君臣之间应保持相互信任,这对治理国家至关重要。

(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共3分)
【解析】两则材料中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非常明显,如材料一“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

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等;材料二“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懂得君臣之间的利益是不同的,才能称王于天下;认为利益是相同的,就要被臣下所挟制;和臣下共同执政的,就会被臣下所杀害。

因此,英明的君主详察公私的不同和各自利害之所在,奸臣就没有可乘之机。

产生祸乱的根源有六种:太后、妻妾、子孙、兄弟、大臣、名贤。

依法任用官吏,按律督责臣下,太后就不敢放肆;区分不同的礼仪等级,妻和妾就不会混淆界限;权势不平分给后代,庶子就不会与嫡子争夺;权位不丧失,君主的兄弟就不会来侵害;臣民不为权臣私门所控制,权臣就不能蒙蔽君主;禁令和奖赏要坚定地实施,名贤就不敢暗中作乱。

臣子有两种可以利用的力量,这就是国内的和国外的。

国外的诸侯是君主所害怕的,国内的亲信是君主所宠爱的。

对所害怕的人的要求总是给予满足,对所宠幸的人的意见总是言听计从,这就是奸臣所依据的力量。

由外国暗中安插的各个官吏,君主要追查和惩办跟外国关系密切并接受贿赂的人,这样臣子就不敢借助外国的力量作乱了;爵位俸禄要根据功劳授予,对于无功而请求爵禄的人,连同替他求情的人一起办罪,这样左右亲信也就不会成为臣子作乱的凭借了。

国外的诸侯不能借助,国内的亲信不能利用,那么内奸和外奸作乱的途径就都被堵塞了。

官吏逐级提拔,一直到担任重大的职务,这才是明智的用人方法。

对于官位很高并担任重大职务的人,要用三种办法来控制他们:一是质押,二是安抚,三是稳固。

厚待他们的亲戚妻子而暗中加以软禁,叫做“抵押”;爵位俸禄优厚并坚决兑现,叫做“安抚”;多方检验他们的言论,威严地责求它的功效,叫做“稳固”。

贤能的人由于“质押”而不敢有任何活动,贪婪的人由于“安抚”而消除野心,奸邪的人由于“稳固”而无计可施。

容忍而不制裁,臣下就会侵犯君上;小的奸邪不除掉,势必导致大的诛罚;罪名和罪行相符,就直接除掉他。

有些人留着会坏事,杀掉又会败坏名声,就通过饮食毒死他;不这样干,就交给他的仇敌杀掉他:这叫做“除阴奸”。

蒙蔽君主,就是诡诈;所谓诡诈,就是变化无常。

君主能够按功行赏,见罪行罚,奸臣就不敢欺诈。

君主不泄露自己对是非的判断,不透露臣下的进谏和劝说,奸臣随机应变的诡诈手段也就不敢使用。

材料二:
如要君王尊礼,臣下尽忠,就必须内外无私,君臣之间相互信任。

君上不信任臣下,就无以不能役使臣下,下臣不信任君上,就不能侍奉君上,信任对于治理国家至关重要。

过去,齐桓公对管仲说:“我想使酒在酒器中变坏,肉在案板上腐烂,这样做该不会妨害称霸吧?”管仲说:“这样做不好,但对治国也无害。

”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危害国家呢?”管仲说:“不能识别人才有损于霸业;知道是人才而不能恰当地任用有损于霸业;任用了又不肯信任有损于霸业;信任而又让小人从中掺和有损于霸业。

”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
不下,馈间伦说:“鼓这个地方的吏民,我是知道的。

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

”穆伯不理他,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就可以得到,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

如果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不是在赏赐奸邪小人吗?如果让小人得志,那就是让晋国的人放弃仁义而宣扬奸邪。

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管仲,是霸主的得力助手,他们尚且能够如此的被重视信用,疏远小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有损于巍巍盛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