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章节题库(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概念题
1.文风
答:文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面貌和社会风气在文章中的反映。

对作者而言,文风也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的反映。

文风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但它又不局限于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的问题。

新闻评论写作中的文风问题,包括辞章修养的问题,也包括评论的文风问题。

2.深入浅出
答:深入浅出是指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

新闻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讲得深刻,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讲得明白晓畅,通俗浅近,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

3.精炼
答:精炼是指要用恰当的篇幅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内容要精辟,而语言又很简洁,不舞文弄墨,故作斯文,以词害意。

当然,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简单地说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量体裁衣,长短适度。

4.复述
答:复述是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对作品原文的引用。

复述作品是包括新闻评析在内的所有批评类文章经常运用的写作方法。

复述既不可对评析作品全盘罗列、机械照抄,也不可寥寥数语、敷衍了事,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据评析文章的样式、选题、评析角度、结构特点等灵活掌握。

5.新闻专业技能
答:新闻专业技能是指对新闻进行采、写、编、评的能力,这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专业才能:①了解客观实际的能力,“采”即采访,是新闻传播者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众多事实中发现新闻的能力,也就是对客观实际的了解能力。

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写”、“编”、“评”都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新闻传播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写、编、评的质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答: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包括:
(1)抽象性
①新闻评论表达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其认识具有抽象性。

新闻评论所需要的论证,只能在抽象的层次上进行。

具象的语言,只反映个别事物,不反映普遍现象,尤其难以反映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包容关系,因此不能进行逻辑的推论。

②抽象度的词语控制:抽象度要适当,过高的抽象度会降低表达的确定性。

要控制抽象性词语的含量,以提高评论语言的亲和性。

必须照顾到对生活语言的亲近感,必须在新闻评
论自身的语言节奏中安排使生活语言能够进入的“窗口”,以便使读者找到“生活化”的语言标识。

(2)效率性
在新闻评论的语言中,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易读,易被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
①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

②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

③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而言,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并节省眼力。

2.简述新闻评论的情感与风格资源。

答:(1)新闻评论语言的情感化资源
①修辞的情感效果
在新闻评论涉及的主题中,有一些是情感性的主题。

而这些评论会更多地诉诸情感化的语言资源,其中之一就是修辞。

修辞具有偏离日常表达经验和事物本身属性的倾向。

修辞也有风险:修辞可能遮蔽本意;过于繁密的修辞可能会使文章失去朴实。

修辞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理解,取决于读者对修辞“偏离”于日常表达经验的宽容程度和读者自身在阅读中积累的接受经验。

②人称代词的情感效果
如果说评论是一个说服性的作品的话,第二人称则代表的是说服的对象。

当“你”在文本中出现时,某个具体的“受众”被暂时“确定”。

诉诸情感的人称,还有第一人称。

③慎用情感化的语言资源
情感性与形象性的语言容易越过接受者头脑中的“理性审查机制”而达到劝服对方接受的目的。

情感性与形象性的语言,也可能干扰评论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的理性内涵——人们可能接受了作者的结论、倾向,却没有接受作者得出这种结论与倾向的理性思考。

(2)新闻评论语言的风格资源
①媒体和个人言论在语言上的一个主要的变化趋势,是由“官话”转向“民话”,这种总体上的变化,也正是所谓“文风”的变化。

这种总体上的语言风格的变化之一,是交流感的增强,即自觉地调动那些具有交流性的语言资源。

其中,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二人称代词就具有较好的交流感。

②当代互联网环境更为宽松,更是培养多样化风格实践的土壤。

交流性的语言是一种风格化的语言。

这些交流性语言因素的使用,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而且由于主体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使作品的文本显得生动活泼。

3.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答: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

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评论作者对他所论述的事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所流露。

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

情理交融的评论,既可以帮助读者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感染。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撰写评论,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说服打动读者,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

(3)恰当运用修辞手段
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以求说理和抒情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①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②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
③要有点幽默感。

4.如何把评论写得朴素精炼、要言不烦?
答:要想把评论写得朴素精炼、要言不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道理要讲得实在
这要求作者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或所要评述的问题,有准确、深刻的理解,从实际出发,弄清问题的实质,然后给读者把道理讲清楚。

如果作者自己的思想就不明确,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害,也弄不清读者的思想症结在哪里,问题就很难讲清楚,更谈不到写得精炼了。

道理要讲得实在,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说实话,讲真理。

对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尊重事实。

评论要有感而发,但不能用感情代替政策。

即使是批评性的言论,也不能只图批得痛快,而要考虑社会效果。

(2)篇幅长短适度
评论的长短,应当由它的内容决定。

在这个基础上力求文字简洁,短小精悍。

评论作者不能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懂的人,而应当根据评论的内容,针对读者的需要,主题集中,论述集中,行文语气集中,这样才能写出短小精悍的评论。

当然,也有精益求精、锤炼语言的问题。

(3)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评论要写得短而精,还应当在语言的锤炼和运用上下功夫。

古人写文章讲究“炼意”,还要“炼句”、“炼字”,要避免文章中出现“浮词”、“累句”,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新闻评论的作用如何,首先要看它的内容。

但是,内容多么好的评论,也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语言规范的评论更容易吸引读者。

5.新闻评论怎样做到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答:评论的深入浅出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

这里有作者的写作态度问题,也有论述方式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古语说:文如其人。

意思是说。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

如果把自己看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教训读者;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做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
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

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

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评论要写得深入浅出,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这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效果。

关系到能不能把评论的内容很好地传达给读者。

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

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