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冲刺备考“最后30天”专题七古文类阅读训练(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卷古文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主要考察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没有变,最新考试说明仍然出现了单独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的题型,因此不排除今年文言文对文言实词单独考察的可能性。所以,文言文阅读(二)选择了带有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题型。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实词呢 ,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方法推断出来.
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专题七 古文类阅读训练(二)
(1)【2017百强名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限时15分钟)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5分)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5分)
论语上说:“知道理解并不难,难的是做出来,做出来也不是最难的,要始终坚持着做下去才是最难的。”这话说得真的很正确啊。陛下您刚成年就建立帝业。贞观初年,您躬行节俭,把国家治理到得极好.论功劳商汤、武王不能与您相比,谈德行尧舜您也相去不远。但近几年来,您渐渐违背了先前的志向,敦厚朴素的道理您渐渐不能坚持到底了.《尚书》说:“百姓是国家之本,根本牢固则国家安宁。”近年来您却奢侈放纵了,忘记了谦卑俭朴,随意地动用民力,就说:“百姓无事就容易骄情,让他们多服些劳役才肯听使唤。”自古以来,没有因为百姓安乐而导致国家败亡的。哪有恐怕百姓骄惰而让他们去服劳役的事呢?有时您想有所营造,担心有人进谏,就说:“不这样做,对我不方便啊!”在君臣之间,谁又能和陛下去争论呢?你这样做就是要堵塞进谏者之口,哪能说是择善而从呢?陛下在贞观之初,动不动就遵从尧舜之道,不重财物,回归朴素。近几年来喜欢奇异珍宝,难得的财物无论多远没有得不到的(再远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糜费却希望臣下俭约朴素,没有这样的情况。贞观初年,陛下访求人才,像渴极思饮一样,凡是贤明人举荐的人才,你就会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长,惟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是最近用人却只凭主观好恶,有的许多贤明人举荐才任用了,有的一个人说他们的坏话陛下就弃而不用了,有的已任用多年并得到信任,有的一旦受怀疑而被斥退。行动有踪迹,做事有痕迹.陛下不能审查其根源,就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笃守道义的人被一天天疏远,谋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晋升。因此人人都想着苟且免损,没有人肯尽忠效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这句话的大意是: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辽使"“玉津园”“客”“太尉".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也望风溃败;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解析】
A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有误,原文说“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可见经略使韩缜赏识他。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
(四)、字形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知识迁移法。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一、(2017百强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 限时15分钟)
我听说“祸福没有一定的,全是人自己招来的”,“人不犯错误,妖孽不会随便兴起”
。陛下您统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丰登,礼教兴盛。到了今年,天灾流行,炎热招致旱灾。上天是想说什么呢?它是显示征兆发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惧,就会择善而从。以前的国君用以达到礼教的事,您勤勉行使;现在用以败坏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国家的好运没有止境,天下百姓都会非常幸运,哪里会有什么祸患呢?既然这样,那么社会的安危,国家的治乱都在您一人而已。现在的太平基业,已经是高耸如天般险峻,九仞高山般的伟业还缺少一篑之功。我很愚蠢浅陋,列举我之所见,恳请陛下采纳我无知的言论,希望愚者千虑能有一得.
(一)、语境推断法.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二)、语法分析法。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三)、对应互译法。文言文中对偶句、并列词句很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退缩,收缩
C.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D.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运送
【解析】籴:买进
【答案】D
2.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案】1.C
2.D
3.B
4.(1)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
(2)喜欢奇异珍宝,难得的财物无论多远没有得不到的(再远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靡费却希望臣下俭约朴素,没有这样的情况。
【解析】1.干:求取。
2.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言信矣信:真实
B.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杜:堵塞
C.干求者日进干:冒犯,冲撞
D.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A.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3.是以“不这样做会让自己不便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为由。
4.(1)重点词语“岂"“万乘之尊"“莫己逆"宾语前置句,“公道溺于私情”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好尚”“无"“不臻”“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各1 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上疏进谏说:
下臣看自古以来的那些开国的帝王天子,夺得天下之后(受河图,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国传给后世子孙千万代。所以他们能够无为而治,布政天下.但是(这些帝王在)刚开始(成为帝王)承受天命的时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说的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等到国家稍微稳定之后,大多数却违背那些原则,败坏原有的制度。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