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

发表时间:2013-11-28T15:01:09.29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郭征亚[导读] 改革会计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按知识结构布局会计本科专业应设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课三类。

笪河南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郭征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本文从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就高校会计教育在教育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改革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技术、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多角度进行了探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实践创新

1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学生就业、社会需求、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求高校会计课程的教学,应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能在各类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资产运营、统计、审计等工作,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会计通才。

2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2.1 改革会计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按知识结构布局会计本科专业应设基础知识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学科课三类。每一类课程都应由必修课和选修课。针对教育目标制定尽可能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中可对某些不合时宜的课程进行调整、修改。学校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领域的新发展,尽可能全面设置有关课程。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可开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短课程。对于课程内容有较多重复的相关课程应合理安排课时,尽可能安排同一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时间安排上应遵循“前导课程在前”的原则。会计课程设置应避免知识面过窄,授课内容重复,授课先后次序颠倒等问题。会计课程设置的妥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影响其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否比较顺利的解决就业问题。

2.2 改革会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一种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突出优点是把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个人思路变为师生的集体智慧,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分析解决问题和制定执行决策的能力培养。具体到会计专业,就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各种会计实务典型案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2.3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参与式教学方法,营造了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使老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得到有机的统一。其次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思维,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把金融危机中企业遇到的会计问题引入课堂。在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审计案例研究、财务案例分析、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利用媒体查阅最新上市公司财会信息和相关要闻的习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能够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2.4 完善教学管理环境,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便于对实践教学作出统一安排。使会计实践教学纵向形成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改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完善校内模拟实验教学的硬件环境,实验室的主要特色是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数据的浓缩性。实验室包括SAPR/3 实验室和用友ERP-U8 实验室,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在社会实践方面,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应多样化,为学生创造多种实习条件环境。其次,改革专业实习模式。①专业认知实习,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指导教师给予指导。②毕业综合实习。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控制,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制度。

2.5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教师群体。双师型人才要求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搞调研,学习会计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实训的能力;还可以积极聘任企业优秀财会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增强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积极参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培训。

3 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进一步国际化、信息化,对现代会计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明确会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他方面进行研究。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以及会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具体内容。高校会计教师从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当然,除了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技术手段和师资建设的改革外,会计教材、考试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也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08.

2 迟荣.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会计之友,2003.2

3 杨芳.新形势下大学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4 罗勇.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6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