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小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冈石窟小知识
山西云冈石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是北魏时期的著名建筑。
我国自北魏大规模开凿佛窟时,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石窟基址的勘查、设计、施工等工作。
按照修造时间的先后不同,在窟形上有很大的变化。
位于大同武周山南麓绵延一公里长的山壁上的云冈石窟,早、中、晚三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建造特色。
云冈石窟早在北魏文成帝时开始凿建,是北魏在灭佛运动后,重兴佛教的标志。
传说是在公元460年前后,北魏文成帝东巡,路上偶遇高僧昙曜。
虽然二人并不相识,但是御马见之,张嘴衔住高僧的衣服并且再不前行。
文成帝认可其佛法造诣,遂命其主持全国佛教管理,并主持开凿云冈石窟,也就成就了最初的第16~20窟的“昙曜五窟”。
其中,第18-20窟的修造时间较早,在佛龛前部开设有门洞,门洞上部开设有窗口,内部空间依高大的佛像开凿,窟内进深较浅,且后壁、侧壁和顶部连为一体凿制成佛背光。
开凿时间较晚的第16和第17窟,总体造型风格与之前保持一致,但主像与窟壁之间的距离较之前加大,并且在窟壁有了侧、后之分。
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在前壁开龛的做法,已经出现了向佛殿窟的转型。
中期阶段的云冈石窟是现在编号为1~12号的石窟,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始建造。
此时正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前期,物资充盈,经济上处于繁荣的阶段。
因此,中期建造的石窟规模较大,有的前后具有两室,有的在窟中央以佛像和塔作为中心柱。
石窟内
部除了佛像外,在石窟内壁上大多有精美的雕像和壁画,内部佛像与客供件比例相配合,显得内部十分宽敞。
石窟外部有火焰形状装饰的门,门上开窗。
带中心柱的洞窟,中心柱被雕刻成佛塔造型。
中期建设有前庭后室和前廊后室两种规则的建制。
此类石窟有着规则的平面,前部窟室出现了有石柱支撑的多门洞立面形式,这也就形成了多间的木构建筑立面形象。
除立面外,洞窟内也就呈现出明显的模仿木构建筑的形象。
但石窟内部仍采用中心柱的形式,以中心柱前的窟室为主室,中心柱后部的窟室空间较窄,多呈环绕中心柱的甬道的形式,说明在传统中柱佛殿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汉化建筑形式。
云冈石窟后期建设受到迁都洛阳的影响较大,大规模的石窟建造活动也从旧都大同转向了洛阳附近地区。
虽然仍有一定石窟建造活动,但是兴建石窟的人主要以高官和贵族为主。
没有皇室的参与,石窟的建造规模已经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