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武术文化对沧州“好人之城”建设的助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族武术文化对沧州“好人之城”建设的助推作用
王明阳彭春
古时侠义之乡,今朝“好人之城”。

在经济体制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探索回族武术文化与“沧州好人”的内在联系,为沧州“好人之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沧州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沧州以武术闻名,是众多武林豪杰聚集的地方,也是许多优秀拳种的发祥地。

沧州也是华北平原回族聚集地,这里曾涌现过大批著名的回族武术家和民族英雄,如今,沧州大地上从善如流、文明涌动,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好人之城”。

1.回族武术的成因
中国回回的本源是外来民族,遭遇汉族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以“大分散,小聚集”为居住特点的回族,学会了防身和自卫能力,这便是回族尚武的史因。

此外,祖先遗传因素、乱世求生、养家糊口的需求以及侠义思想的影响也是回族尚武的重要原因。

2.沧州回族武术拳种简介
2.1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

吴钟因仁义、厚诚得八极;后人尊“癞”为一世,“癖”与吴钟为二世。

八极拳在沧州广为流传。

门规:一心术正,二胆气重,三耳目灵,四手足捷,五身法便,六力量充,七精神旺,八儒雅性。

2.2六合拳,内、外、软、硬功兼备,具有较强技击性的门派。

曹振朋因救治突染重病的南方侠士张明而得六合;此拳定有“十不传”,且恪守祖师张明之训“六合拳法之绝招,非为人忠厚且功底深厚者不得传之”。

2.3弹腿,因发腿迅速得名。

回万良因照料重病在身的戴七套而授艺三载得弹腿;回族弹腿出式为汤瓶式,民族风格明显。

2.4滑拳,属快击门类。

刘成章因救助衣衫褴褛、仪容疯癫、夜寒染疾,以贩盐谋生的沙茂林而得滑拳。

2.5查拳,也称回回拳。

相传是由西域回回查密尔所传,后辈就以其姓氏命名为“查拳”。

其动作灵活、刚柔相济、姿势舒展大方,具有鲜明地民族风格特点。

3.沧州回族武术的独特文化
回族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不但继承了中华传统武术的优秀文化,还具有特色鲜明的武术文化。

3.1重德。

武德作为传艺授徒的首要门规。

习武不可欺压百姓、贪图小利、殃及同胞,对不孝、喜财、狂妄等禁传。

3.2讲义。

许多门派初祖都因仁而得艺。

“仁义”做为回族武术界美德。

3.3开放。

打破民族界限,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全面提高。

3.4究理。

沧州回族不仅崇尚武术,而且还善于总结武术理论,对回族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4.武术名家争奇斗艳,上演一段段感人事迹
丁发祥(1615—1694)孟村镇丁庄子武术大师,师于邋遢道人,身轻如燕、力大无穷,于1676年在北京击败“大牦牛”,吓死“二牦牛”。

康熙帝称其为“铁壮士武侠”。

为国人争得了荣誉。

哈攀龙(1707~1760),1732年勇夺头名状元。

其子哈国兴勇猛善战,功高盖世。

乾隆曾赞“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多将种”。

吴钟(1712—1802),被奉为八极始祖。

号称“铁巴掌”的五世掌门吴会清(1869~1958),1893年率众发起“大闹巡检署”,迫使清政府撤销在孟村设立157年的巡检衙门。

其子吴秀峰,行走如飞,聪慧过人,功深不可测,曾只身潜入日寇运华工军车,营救出被抓华人数十人。

吴秀峰次子吴连枝,数十次应邀国外讲学,弟子遍及海内外,武深德高。

王子平(1881—1973),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

1921年,力挫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英选手。

1923年,创办中国武术社。

马凤图(1888~1973),我国著名武术家。

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创“中华武士会”,对抗日本武士道精神,创编“凤磨棍”,一生文武并重,以德为本。

此外,以滑拳击败清廷御教的尹风元;两战两胜嵩山少林寺狂妄和尚的王振鹏;愤击群恶,救助乞讨母女的马瑞麟;怒打便衣特务,降服日寇群凶的胡万通;打败运河码头船霸群恶,保一方平安的王少孚;艺深德高,深受海内外佩服的张少甫、尹忠琦、尹树春等等武林高手的壮举枚不胜举,他们的事迹得到了世人的尊崇,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沧州成为好人之城便不足为奇。

5.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精神内涵
5.1海纳百川、包容豁达的精神
沧州回族武术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是老一辈武术家在不断地总结、发展自身的传统特点的同时,广开胸怀、博彩众长,造就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5.2重智尚真、众善奉行的经世济众精神
丁发祥打死欺行霸市的皇叔师兄;为国雪耻,舍身家性命于不顾,与外国力士一较高低的王子平;替广大盐农讨回公道,冒死罪,砸毁巡监署的八极拳师吴会清等,都是被人称赞的民族英雄的代表。

5.3豪侠入世救世的精神
回族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少数民族,沧州回族自古以任侠、多慷慨悲歌之士名世;以轻生死、尚气力著闻;以披肝胆、出死力,捍卫乡间利益为名,他们视国家的存亡如生命,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了沧州回族的民族性格和政治素养。

(下转第8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覆有光膜的封面显得光彩夺目,覆亚光膜的封面比较文雅含蓄。

○1平装书封面材料:平装书一般用纸材,有的也采用上光和裱透明膜等技术,以便封面的牢固和清洁。

具体使用应结合书籍的性质、内容、定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2精装书封面材料:精装书的书壳一般用硬板纸。

荷兰板是一种最常用的材料,质轻而挺,天长地久不会翘起。

精装书的书壳,一般是在荷兰板上裱涂塑纸、丝绸、亚麻布,也可以用特种纸裱在上面。

在精装书壳的上面可以压粉片、烫金、烫银,效果庄重而精美。

5.工艺。

选择封面的印制工艺,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印刷工艺包括铅印、胶印、平印、胶印,还有覆膜、烫金、烫银、起鼓、压凹、UV等。

六、表现手法
书籍设计的表现手法有具象、抽象、装饰、寓象等表现手法。

1.具象表现手法。

其特点,运用写实性手法,读者能从直观形象中了解书籍的内容、性质、给人的印象是真实的、立体的,即以书刊中的实有材料或形象来反映书籍内容。

图6
2.抽象表现手法。

即以极为抽象的构图来表达书籍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抽象的表现是一种提炼、升华、概括和再创造,这种封面设计需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做基础 。

3.装饰表现手法。

装饰性的运用已比比皆是,封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也已积极加以运用。

就是用纹饰的方式设计封面,包括自然形纹样和几何纹样。

这类形式的变化很多,即可以是简洁的几笔几画,也可以是繁琐到满版花纹。

但无论纹饰的形态、结构和色彩如何经营,都必须与上面文字的体式、大小和排列相适应,从而使封面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生有机的联系。

《惜春记》的封面设计将装饰表现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见图6)。

4.寓象表现手法。

在这种表现手法中,封面图形的创意是非真实的,确切的说是超现实的,就是指形象可辨,但所表述的情形在现实中却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具有隐喻性,而这样的封面设计又是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当然,意象的表现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图形造型基础。

七、结语
封面是一本书的脸。

设计者要善于用丰富的设计艺术语言,造就书籍封面的各种表情,与读者沟通。

封面设计要做得创新、得体,能让人接受和欣赏。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意封面的书名、色彩、图案、材料等各设计要素的讲究。

如色彩要为表达书籍内容服务;图案要新颖、大方;在选择材料时知道哪些材料的感觉柔和,哪些在翻阅时容易弄脏等。

封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衬托的,是一个多种要素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工程。

设计师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封面设计,而是在设计时能够充分反映书籍内容的精髓,能形象直观地揭示出书籍内容所要传达的意蕴。

封面设计还要与书籍设计的整体相协调,才能如交响乐一样奏出感人的乐章。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上接第16页)
6.回族武术文化与好人之城的同源同根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内涵丰富,乃厚德之“魂”。

无论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仗义之势,还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善行;无论是“扶危济贫、仁爱互助”的义举,还是“扬善抑恶、是非分明”的高尚操守,都是回族武术文化的重要体现。

几年来,在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下,沧州大地从善如流,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仁爱互助、孝老爱亲、扶危济贫的场景随处可见,彰显着沧州民众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稳稳地守住了“厚德”之魂。

今天,我们应该在继承回族武术文化精髓的同时,深入挖掘好人精神,丰富好人精神内涵,让沧州好人身上所蕴含的民本意识、仁义思想、慈悲观念和大同理想成为沧州这片大地上的丰沃土壤和不竭源泉。

7.结论
如今,全球文化迅速蔓延,我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愈发强烈,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脉搏,创新、发展回族武术文化精神内涵,把武术文化精髓与社会和谐的发展联系起来,积极发挥沧州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当前沧州好人之城建设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为中国物质丰富时代的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古时侠义之乡,今朝好人之城。

习武是沧州人的传统,行侠仗义是沧州人的本色,扶贫济世、见义勇为是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重要体现。

沧州105位典型代表荣登“中国好人”榜,180多家单位加入“好人后援会”声援“好人”,全市群众抱团做好事,涌现民间志愿组织160余个,在册志愿者5万余人,沧州道德建设成绩喜人。

谢清洁、宋立明、魏兰香、葛建军、李建敏、孟德荣……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彰显了不平凡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像一座灯塔,照亮人们的心灵,温暖着人们的心田,引领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崇尚先进、创先争优的社会风尚遍布各行各业,从善如流、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为这座文化古城增添了新的动力,为沧州经济的绿色崛起创造了优质的社会环境。

本课题为2016年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6003
(作者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