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微考点:古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作用与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古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方式、作用与评价
1.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2.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经历:
到达中国后,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马可•波罗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

每到一地,他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3.马可•波罗的贡献——《马可•波罗行纪》
内容:记叙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影响:《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

4.和平交往的意义与启示:(拓展点)
意义: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启示:青年学生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拥护对外开放的政策,认同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成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易错微析
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易错。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例题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大河流域的文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的相关内容。

分析题干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文明的冲突,而丝绸之路与马可•波罗来华属于文明的友好交往,故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故选C。

例题2 马可·波罗来华时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成吉思汗
D.元世祖
答案:D
解析:马可·波罗来华时的中国皇帝是元世祖,故选D。

1.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他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这部“奇书”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文夜谭》
C.《奥德赛》
D.《荷马史诗》
2.一位意大利旅行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游遍大江南北,其游记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这位旅行家是()
A.哥伦布
B.马可•波罗
C.张骞
D.徐霞客
3.2011年4月18日,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正式开馆,在此纪念馆中对其传奇人生的介绍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①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
②马可•波罗在中国担任了官职,曾奉命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③马可•波罗曾奉命出使日本
④马可•波罗回国后,其见闻被其写为《马可•波罗行纪》
A.①②③
B.③④
C.③
D.①③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的经历()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做了17年官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5.马可·波罗会说的几种语言是()
①意大利语②汉语③蒙古语④法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A 解析:由题干信息“意大利旅行家”及“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奇书是《马可•波罗行纪》,它是一部反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著作,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故选A。

2.B 解析: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到达元朝首都大都。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的见闻被写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故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的史实。

1271年他随叔父来到元朝的大都,并在元朝做官,他没有出使日本,马可•波罗回国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马可•波罗行纪》,故③不正确,故选C。

4.C 解析:马可•波罗没有去过日本,故选C。

5. B 解析:马可·波罗会说的几种语言是意大利语、蒙古语、汉语,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