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外经济环境分析
2018年世界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3.7%、按市场汇率计算约为3.2%。

增速与上一年持平。

2017年世界GDP增长率从2016年的3.3%快速上升到了3.7%,提高幅度达0.4个百分点。

2018年并没有持续这种GDP增长率快速提高的趋势。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减弱。

未来世界经济增速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经济增速出现下行迹象。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并没有持续2017年各国同步强劲回升的势头,除美国等少数经济体的增速继续上升之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GDP增长率与2017年基本持平。

其中,2018年发达经济体GDP增速为2.4%,比2017年上升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为4.7%,与2017年一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量数据掩盖了大部分经济体增速回落的事实,且可能高估了2018年世界GDP实际增长率。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增速表现出上升趋势,欧元区和日本等其它经济体均出现增速回落现象。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2017年出现了经济增速普遍回升,但2018年明显分化。

除印度、越南等极少数国家之外,其他主要亚洲新兴经济体均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速回落。

新兴与发展中欧洲地区经济增速在2018年出现大幅度下降。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多个国家出现经济动荡,阿根廷和委内瑞拉GDP负增长。

中东北非地区和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伊朗重新受到美国制裁,经济形势再一次恶化。

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

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了增速下行迹象,但是除少数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新兴市场国家之外,全球总体上处于失业率相对较低的时期。

这种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处于从繁荣顶峰刚刚出现回落迹象的阶段。

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2018年11月美国失业率为3.7%,相比2017年11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

美国劳动市场的积极变化也体现在工资变化上。

2018年9月美国私营企业全部员工平均时和平均周薪同比涨幅分别为2.8%和
3.1%。

欧洲的劳动力市场也处在持续改善过程之中。

欧盟整体失业率已经从2017
年10月的7.4%下降到了2018年10月的6.7%。

日本季调后的失业率2018年10月为2.4%,处于本世纪以来的低点。

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除少数经济形势
恶化的国家之外,大部分国家也出现了失业率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稍有提升。

美国季调后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从2017年6月1.6%的近期低点,逐月上升至2018年7月的2.9%,此后稍有回落,至2018年11月,CPI同比增长2.2%。

美联储用于设定通货膨胀目标的个人消费支出(PCE)价格指数,从2017年7月的同比增长1.5%,上升到2018年7月的2.4%,此后也有所回调,至2018年9月,美国PCE价格指数和核心PCE价格
指数同比增长率均为2.0%。

欧洲总体物价水平稍有上升,但主要由能源和食品
价格上升引起,其核心通胀率相对稳定且略有下降。

欧盟的消费价格调和指数(HICP)2018年11月同比增长率为2.0%,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

但是扣除能
源和季节性食品的核心HICP没有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欧盟核心HICP月度同比增长率曾在2017年8月达到1.4%,但此后14个月均在1.1%-1.3%之间波动,2018年10月同比增长1.2%。

日本物价水平继续回升,其CPI增长率2017年为0.5%,2018年1月至11月,各月同比增长率均在1.0%左右波动。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均有小幅上升,个别国家存在严重通胀。

阿根廷和土耳其受货币大幅度贬值影响,其CPI同比增长率2018年11月分别达到48.5%和21.6%。

全球债务水平继续上升。

2018年全球政府债务仍处于较高水平。

发达经济
体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从2017年的104.5%轻微下降至2018的103.8%,新
兴市场与中等收入经济体总债务/GDP从2017年的48.7%上升到2018年的50.7%,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总债务/GDP从2017年的42.8%上升到2018年的44.1%。

各国居民和企业债务也不断累积,导致全球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不断攀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从2016年至2017年,全球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从234.4%上升到了244.5%,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到了246.1%。

发达经济体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从2016年的264.4%上
升到了2017年的276.0%,2018年第一季度又回升到了276.2%。

新兴市场经济
体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与GDP之比从2016年的183.3%上升到了2017年的193.8%,2018年一季度又上升到了198.2%。

全球债务总水平的持续攀升,正在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2018国际金融市场呈现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全球股市
震荡,二是美元持续升值和其他货币不同程度的贬值。

截至2018年12月21日,以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编制的明晟指数(MSCI指数)来衡量,全球股指从年初以来下跌13.3%,其中新兴市场股市指数下跌17.4%,发达市场股市指数下
跌12.8%。

全球股票价格震荡与世界经济中隐含的风险有密切关联。

2018年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银行仍然维持负利率环境,美元明显升值。

2018年11月相对于上年底,名义美元指数升值7.0%,实际美元指数升值6.5%。

美元升值导致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相对于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

从2018年年初到12月14日,欧元兑美元汇率贬值了5.8%,日元贬值了0.6%。

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了更大幅度的贬值,其中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5.0%,巴西雷亚尔贬值15.0%,印度卢比贬值11.3%,南非兰特贬值13.9%,俄罗斯卢布贬值13.0%。

另外,土耳其里拉和阿根廷比索分别贬值28.9%和50.8%。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
的预期发展目标。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四季度增长6.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
亿元,增长7.6%。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产业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2%,增速缓中趋稳。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2%,集体企业下降1.2%,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8%。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
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

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104.5%、40.1%、23.5%、18.7%、12.9%和9.7%。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169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8%,比上年同期提高0.16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7.7%,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
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7.0%、10.1%。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3%,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

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
比分别增长14.9%、15.0%和13.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5.7%。

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网上零售占比明显提高。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5311亿元,增长5.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增长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增长10.1%。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2716亿元,增长9.5%;商品零售338271亿元,增长8.9%。

消费升
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3.9、3.2和1.4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9867亿元,增长18.7%。

投资增长缓中趋稳,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加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
分点。

其中,民间投资394051亿元,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9%,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加快3.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加快4.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

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6.1%和11.1%,分别比制造业投资快6.6和1.6个百
分点。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
亿元,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数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目标较好实现。

其中,出口164177亿元,增长7.1%;进口140874亿元,增长12.9%。

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3303亿元,比上年收窄18.3%。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占出口总额的5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7.9%、5.7%和11.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3.3%,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9%,衣着上涨1.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
乐上涨2.2%,医疗保健上涨4.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2%。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8%,猪肉价格下降8.1%,鲜菜价格上涨7.1%。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扎实推进。

去产能方面,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8.0%和70.6%,分别比上年提高2.2和2.4个百分点。

去杠杆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1%,下降1.6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24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1.0%。

降成本方面,企业成本继续下降。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1元。

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43.0%和1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7.1和9.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升级提质。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扎实推进。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实现了下降3%以上的预期目标。

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8年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2018年,全球经济整体景气程度处于高位,金融市场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稳定特征,预计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将延续高景气度,但未来经济增长动能的向下调整不可避免。

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

总体而言,宏观大环境维持平稳,支撑了国内市场玻璃需求。

第二节政策环境分析
一、重点政策汇总
2018年,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与玻璃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集中在行业产能置换、节能减排以及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

表12018年以来玻璃行业重点产业政策汇总
国家级政策
地方政策
数据来源:相关政府网站
二、重点政策分析
(一)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发布
2018年1月8日,工信部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实施办法比原办法增加了以下内容:一是依托既有主体装置确不新增产能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二是新上熔窑能力不超过150吨/天的工业玻璃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三是允许产能置换方案中存在“先建后拆”现象。

四是加大了惩处问责力度。

平板玻璃置换比例维持不变:重申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

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其中,平板玻璃置换比例和2015年版本相同,维持“环境敏感区域按照1:1.25的比例减量置换”。

可置换产能的范围更为严苛:用于置换的产能应当为2018年1月1日以后在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门户网公告关停退出的产能。

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无生产许可的水泥熟料产能,均不得用于产能置换。

而2015年版本的仅规定“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

鼓励技术改造鼓励发展高端工业:2015年版本中的产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

但在2018年最新版本中指出,依托现有装置实施治污减排、节能降耗等技术改造项目,在不新增产能的情况下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2018版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更加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技改等工艺改造。

玻璃方面,新版实施办法新增“新建工业用平板玻璃项目,熔窑能力不超过150吨/天的,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玻璃行业中,熔窑能力不超过150吨/天的产线多是玻璃纤维、高硼硅玻璃等玻璃高端制品。

新版实施办法通过细分产能工艺,实现既对普通过剩产能予以严控,同时鼓励发展高端工业制品。

行业层面:《通知》的发布: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2015年工信部出台的《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已于2017年12月31日到期。

为确保政策的连续性,便于产能置换工作有章可循,必须根据化解产能工作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对原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二是更好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当前,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初见成效。

但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还
没有根本缓解,行业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还不牢固。

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必须继续落实严禁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推行错峰生产等举措,下大力气综合施策压减过剩产能。

为从源头把控好“严禁新增产能”的关口,引导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和产能置换,将竞争乏力的过剩产能尽快退出。

银行层面:建议银行加强对高端工业产品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转变信贷思路,对创新型、技术型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

(二)发改委等两部委联合发文: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
工信部和发改委2018年8月初联合印发《关于严肃产能置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当前,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各地省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禁止新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工作。

《通知》要求,要严格把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备案源头关口,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的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

《通知》指出,对确有必要新建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需持有经当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

各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按年度更新并公告本地区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据此严肃认真审核产能置换方案。

对弄虚作假、不落实已公告产能置换方案、违规新增产能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并提请有关方面联合惩戒;对审核把关不严、监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重的地区,将作为负面典型向全国通报。

行业层面:即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后之所以再次发文强调严禁新增产能,结构性去产能正式进入了“攻坚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出现复产、异地转移和“以停代关”的情况,部分抵消了前期去产能的效果,同时影响了市场预期,对后期推进去产能也有不利影响。

银行层面:平板玻璃行业进入去产能关键时期,建议银行对玻璃新产品、玻璃深加工行业多加关注,谨慎对待对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
为了进一步完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固定污染源源强核算工作,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炼焦化学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石油炼制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冶炼》和《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五项国家环保标准,规定了相关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内容、核算方法及要求。

其中,《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平板玻璃制造》规定了平板玻璃制造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内容、核算方法及要求等。

适用于平板玻璃制造新(改、扩)建工程污染源和现有工程污染源源强核算。

适用于平板玻璃制造正常和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源源强核算,不适用于突发泄露、火灾、爆炸等事故情况下的源强核算。

适用于采用浮法、延压等工艺制造的平板玻璃以及电子玻璃工业太阳能电池玻璃(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基板玻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封装玻璃等)生产过程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

本次发布的指南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源强核算突出行业特点,细化核算要求。

各行业源强核算指南结合工艺及产排污特点,细化了纳入核算的污染源、污染物并明确核算方法及优先选取次序。

比如平板玻璃制造行业目前燃料混烧情况较多,指南给出了细化的核算方法。

二是结合行业工艺及治理设施特点,分类明确了非正常排放的源强核算。

通常非正常排放包括生产设施或污染防治(控制)设施非正常状况下的排放。

平板玻璃行业玻璃熔窑整个寿命周期内仅有一次烤窑和停窑,因此,主要考虑余热锅炉检修(包括清灰、锅炉炉管更换等)、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故障或备用污染防治(控制)设施切换等非正常排放,并考虑了有备用环保设施情况下的源强核算。

三是在总结现阶段源强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弥补行业源强核算和管理存在的不足。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使用的重油、煤焦油、石油焦等燃料可能含重金属,而目前排放标准GB26453无重金属管控限值,指南提出使用上述燃料时应根据燃料成分核算玻璃熔窑废气中重金属源强。

该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主要起草单位为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及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该标准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行业层面:一直以来,重点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方法和要求。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准则和各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组成,是规范固定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的重要技术规范。

本次发布的平板玻璃制造行业源强指南意义在于:一是贯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理念。

指南对源强核算从技术上进行了规范统一,夯实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基础,对强化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区域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落实环评“放管服”改革精神。

在审批权限下放、属地化管理的形势下,基层环保部门亟需提高对复杂项目环评文件的技术把关能力。

统一规范的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便于审批人员从技术角度对项目环评文件质量进行研判,对提高项目环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高源强核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指南解决了污染物识别不明确、核算方法及参数选取不规范、核算结果差异性大等问题,提高了源强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银行层面:统一核算方法后从技术层面为银行提供核算企业环保能力的指南,为银行信贷提供方向,控制信贷风险,引导信贷资源倾斜方向和切斜力度。

(四)沙河市强力推动玻璃业深度治理
全国、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后,沙河市认真分析玻璃产业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广泛征求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及企业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沙河市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治理工作方案》。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力争通过三年努力,高标准完成全市玻璃产业深度治理任务,全面推行污染物治理管控精细化操作,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全力打赢玻璃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攻坚战。

坚决刚性“治标”,力促短期见效。

坚持不间断严查,对每个企业派驻由县级干部带队的驻厂工作组,持续开展24小时不间断的监督检查,严查各类问题。

持续深化“利剑斩污”行动,严厉打击企业违规排放行为。

2018年10月份以来,对查出的124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严格落实持证排污要求,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

截至目前,共关停相关生产线17条。

坚持全过程管控,对标德龙,在运输、进场、加工、出厂等各个环节加强污染物治理管控,实现“粒料入棚、粉料入仓、封闭运输、全程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突出系统“治本”,推动转型发展。

全面实施玻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