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思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校长
• 1949年以前,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大 学中也很有市场。 •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为了使学生不 拘于一科,为学生设计了广泛的必修课 和选修课,且预科两年和本科入学一年 不分科,实施通识教育,本科后三年实 行自由选科制。
校长梅贻琦
• 清华校长梅贻琦说,大学期间,“通专虽应兼 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应以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 自1933年起,清华文、理、法科学生也是第一 年部分院系,第二年后分科。但梅贻琦认为这 还很不够,他说,“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 大学之一大通病”,“通则一年,而专乃三年, 此不足之最大原因”。
• 高等教育不是一个自足的组织,它需要得到政 府、社会和学生的资助,它的学生也要到社会 上谋取职位,那么,学者们按照他们认定的学 科和知识逻辑设置专业和课程,是否能满足学 生和他们的雇主的要求呢? • 进一步问,学者们认定的学科和知识的逻辑, 是否是学科和知识唯一的逻辑?是否是知识教 授的唯一的逻辑?
• 显然,答案不都是肯定的。 • 学校的专业和课程未能完全适应学生就 业后的要求,是学生和他们的雇主对高 等教育提出的主要诘难之一。 • 学校需研究雇主对其潜在雇员的品质的 要求,正如企业要调查顾客的需要一样。
• “与过去相比,现在更加需要的是深刻了解社 会在高等教育本身、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教学 的责任方面有哪些需要。在面对工作世界时, 高等教育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 • “我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高校在一个社会中所 能够和必须扮演的角色,而整个社会的多样化、 市场体系、媒介化和高度灵活的经济和政治结 构,正迅速地使我们越来越难以将知识作为一 件只出于自己的兴趣,或主要从学科角度考虑 的事情来探讨。”
企业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 大学外部能够组成企业家的社会目的的 重要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 • 一是社会的政治要素,其代表是社会政 治的主要组织——政府; • 二是社会的经济要素,其代表是能够决 定社会物质财富及其货币形态主要流向 的经济组织及市场力量。
企业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 政府控制了社会绝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力,包揽 了社会全部或大部分事务,为典型的“全能政 府” 。 • 在这样的国家里,政府往往以社会的名义发号 施令,其施行于大学的指令和要求,完全来自 于政府的中枢机构。因此,企业的人才培养目 标也是来自于政府的发号施令。 • 企业家其实也没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是 通过政府目的直接影响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斯坦福大学
• 斯坦福大学提供的学位说明中,以“博雅教育” ( Liberal Education )为大学部(实施本科 教育)教育的标题,并指出:
• 如同所有主要大学一样,斯坦福提供其大学部 同学获得博雅教育的途径;这种教育,在人类 各个重要知识领域中增广学生的知识及觉察, 特别对其中的一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 让他(或她)得以持续终生学习而且把知识应 用在事业及个人生活中。
通识教育的目的
• 通识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目的不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某一职业 提供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学生身上培养 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品质,培养学生 从多个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准备必 要的知识基础。
三、专业和课程关注市场、社 会和学生的需要:大学生就业 与创业的条件
美 国
• 大学毕业生目前主要面临几种选择: • 一是通过努力,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当然 是上上之选; • 二是降低身价和薪酬要求,接受能找到的工作; • 三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回学校深造, 换个专业或是拿个硕士、博士之类,以图将来 更好地发展; • 四是找零活干,先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再说; • 五是万般无奈的,就只有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 员了。
二、从教育家和企业家视角看 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 一些学生来到大学,是希望循着祖辈和 父辈的道路,走上社会的上层,成为有 教养的社会管理者和专业人员,但大部 分学生来到高等教育机构,是希望能为 自己带来一份工作,谋到一个适当的岗 位。谋得合适的工作岗位、超越提高自 身教养成为多数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 学习的首要目标。
加拿大
• 找工作主要有四种: • 第一种途径是求助于学校的“职业介绍服务”;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计划 找工作; • 第三种途径是到学校或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 习”,然后找到工作; • 第四种途径是合作教育项目找工作。 • 加拿大政府也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生活条件艰苦、 但需要人才的欠发达地区工作。据说,在条件 相对艰苦的加拿大西北部地区工作,工资要比 一般地区高得多。
公司实习——双向选择
• 大公司挑选人才有三种方式: • 一是直接挑选,从学校人才库寻找候选 人,然后约见面谈; • 二是向高年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 期通常是几个月到一年; • 三是采取“优中选优”的方式,搞一些 竞赛活动,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人才进行 重点培养。
俄罗斯大学生理性地看待毕业
• 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普遍 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强,接受 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速度总体上也快。 他们毕业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相 关专业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是不可避免的。
通识教育?
• 自1920年代,通识教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 的一个重要课题。 • 尽管人们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但至少 有两点得到了多数人的同意:第一,通识教育 不是只适用于有闲阶级的,不只是适用于精英, 而是适用于民主社会的多数人的;第二,通识 教育不是仅与个人内在的理性、理智和修养有 关的,而且必须与社会发生直接联系,在促进 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的同时,也应实现一些社 会目标。
英国的做法
• 198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干预高等教育,旨在使其对经 济需要作出更多的回应。 • 其中之一是启动高等教育事业(EHE)创 新活动,此项活动专门针对改变课程的 “内容、组织形式和传授方式”以使毕 业生更好地为就业作准备。
如何回应社会的需要?
• 高校应认真研究市场的需要,不仅要看到现在 劳动力市场什么专业的人比较短缺,还要研究 和预测长期的人才需求; • 不仅要知道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专业的需求, 还要调查和研究对劳动力的品质的要求; • 并且,高校应积极主动地调整课程计划、课程 大纲,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回应市场 的要求,提高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切性。
• 在这种背景下,1945年,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 “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的报告,建 议高等教育课程应提供三个广泛领域的基础理 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其内容 应该是为了发展青年头脑中的能力:“有效思 维、交流思想、恰切判断、区分价值。” • 此后20年,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以思想、 问题、人类活动为基础的课程,向学生提供共 同的智力体验,这些课程或以纵览的或以概括 的方式进行教学。
美国:一批非赢利性就业组织
• 最著名的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的会员包 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 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 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 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定有效的人 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
俄罗斯
• 在促进就业的种种项目中,效果最好的 是“青年实践”项目。这一项目的主要 操作方法是,由政府劳动部门出面帮助 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签订一年或半年的实 习合同,实习期间的工资和费用一半由 企业出,另一半由劳动就业部门出。不 过,随着俄罗斯就业形势的好转,这一 项目已停止实施。
教育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 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 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能得以实现。他 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断地付出、倾听, 严格遵守理想和唤醒他人的信念,以学 习的方法和传授丰富内容的方式找到一 条不为别人所钳制的路径。
教育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 对教育家而言,人的精神的发展是第一 位的。“正如人类及所有其他生物的躯 体靠饮食维持一样,与其躯体极不相同 的人的心灵,则似乎靠知性这种食粮来 维持丰富和成长。” 教育的实质在于理 性精神的培育和唤醒,在于使人不断地 超越自身。教育不是转让货物,不是物 质流通,其实质在于培育精神和个性。
• 1908年,弗兰克· 帕森斯(F.Parsons)提 出了就业指导概念,并在美国波士顿成 立了第一个职业局,开始实施就业指导。 • 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曾对2007年的MBA 的毕业生进行过就业倾向调查,发现几 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够自己创业 或在新创的企业中工作。
• 目前在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 22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277个与创业有 关的职位,4种相关的学术刊物,核心的 管理杂志也对创业非常关注,有100个以 上的创业中心。在美国创业教育主要针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至少有三 种非常典型:
• 其一,以培养领袖人物为目标。如耶鲁 和早稻田大学。 • 其二,以培养通才为目标。此类大学往 往是一些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如:MIT、 剑桥、哥伦比亚大学。 • 其三,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目标。如维也纳大学和清华大学。
大学要坚守自己的价值
• 美国耶鲁大学一位1979年毕业的校友,是德克萨斯州的 一位亿万富翁。1991年,这位校友将2,000万美元捐给 母校,希望在学校设立专门的西方文化历史课程,以抵 制多元文化。这位校友的做法引起自由派和保守派教授 之间长达两年的争论,为此,校长施米特辞职经商,将 这一难题交给了他的继任者列文。列文提出一个折衷方 案:以2,000万元的一半作为基金,用其利息聘请5位主 讲西方文化的教授;另一半暂时搁置,准备设立新课程, 可能也包括多元文化课程。这个方案勉强得到了捐款者 和两派教授的同意。但是,捐款者又提出新的条件:为 新课程聘任的教授必须由他批准。这个条件显然十分苛 刻,直接干预了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不得已,列文校 长谢绝了这笔巨额捐款。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的品质:普 遍和一般的要求
• 几乎各行各业的招募者都在谈论毕业生 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适应不同环境 的能力等 。 • 如果仔细研究雇主们、就业指导机构和 研究者对高等教育及其毕业生的建议, 就会发现人们期望毕业生具备以下品质:
期望毕业生具备以下品质
• • • • • • • • • Ø 灵活性; Ø 能够并愿意革新,具有创造性; Ø 能够应付不确定性; Ø 对终身学习感兴趣并为此作准备; Ø 具备社会意识和交往技能; Ø 能与团队一起工作; Ø 愿意承担责任; Ø 能理解不同文化,为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作准备; Ø 掌握多种涉及不同学科的一般技能,掌握构成各种 专业技巧的基础知识,比如在新技术方面。
教育家与企业家的矛盾
• 从上述分析来看,在教育家与企业家的 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个距离,这 就是大学需要改革的方向:以人的培养 为主线,逐渐拉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社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距离,完成人 的内在潜能发挥和外在社会价值的实现 的统一。
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凡是可称为大学的 共同特征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而 在世界大学的共同特征中,一个重要的 特征就是,她们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 标。
就业与创业:全球视野下的 思考
胡弼成 教授 博士
工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Biblioteka Baidu副院长 《大学教育科学》常务副主编 中国高教学会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一、就业与创业问题并非 中国及其高校独有的问题
• 我们之所以重视和研究大学生就业和 创业,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要,为 了达成某种社会目的。 •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大学就业和创 业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
• 事实上,“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应译为“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引者 注)的传统,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 对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有强大的影响”。 • 赫钦斯自1929年做芝加哥大学校长和1937年做 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董事,在两所高校所做的 全部工作,都是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