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教案(共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教案(共5篇)
第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创设情境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
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
学生答略,教师引导:是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
那么,什么是家呢?
一、我知我家(板书)
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
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
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
家庭是有婚
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学生划书)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
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小结: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
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
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残缺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学生回答略。
活动: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具体要求见P7。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八、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框我爱我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使他们真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认识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简单地了解家庭的一般情况,了解了父母的特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什么是家,一起感受家的温暖。
二、我爱我家(板书)
1、大人讲我小时候(板书)活动:大家先起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假使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是我们尽情地享受家的亲情和温暖。
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2、无悔的奉献(板书)
活动:(填表并回答问题见课本P8)。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我们现在虽然还小,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集体朗读P9课文,体会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活动:丢丢(秀怡)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
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
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
教师小结:爱是一种责任。
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感受家庭温暖(板书)
有人说“家庭不但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活动:“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
先小组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我们的天然学校;是我们的经济物质来源;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和发展大本营。
我们这家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这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
学生阅读P11“相关连接”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通过讲家里的故事,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
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课后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八、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三、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创设情境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框题:
三、难报三春晖(板书)
1、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小峰和妈妈的故事”
学生阅读课本P12的故事,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派代表发言。
(1)妈妈为儿子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4)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板书)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
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我国的《婚姻法》和《刑法》都有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要受到法律制裁,当然也要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教师介绍“相关连接”中的案例)活动:孝敬父母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六个情景(P14-15),辨析孝与不孝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生活的件件小事上,要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妇孺、能养三个层次。
(教师根据教材讲解,略。
)提问: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能谈谈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孝敬父母是要付出的,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情感,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的收获是甜蜜的。
让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吧,去感受这种甜蜜。
可能有些同学还有疑问,怎样孝敬父母?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学生阅读P16的“相关连接”,体会其中的含义。
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地顺从。
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如果方面做了不道德或违反法律的事,我们也要敢于批评和制止,这是对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我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和长辈,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做出过贡献,对我们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比父母更疼爱我们,在他们年老多病和行动不便时,我们做孙子女的也要尽一份孝心。
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
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
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
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练习和作业:
根据教材要求,联系自己实际制定孝敬父母的孝计划。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本单元的地位
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有逆反心理。
解
决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善与父母相沟通”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组成。
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本课设计意图
1.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
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
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本课内容结构
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一般情况,即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我爱我家”,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1)课时安排3课时。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
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
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上。
第一框《我知我家》
家庭的含义: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的确立: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
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相关链接:家庭的功能
四、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开展说自己家庭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家庭树。
可以填写,或只作思考,因为这是个人家庭的私事,不宜公之于众。
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类型,这个问题也不宜讨论,因为涉及学生隐私。
家人的好品质、好家风可以作为学生活动的重点。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家,在讨论中感受家的可爱。
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作开导工作。
一个人所
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
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因家境优裕而自傲。
如果有时间,老师也可以补充当地知名人家的具体事例,鼓励学生学习别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第二框《我爱我家》
四、教学反思
开展“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在你的家庭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开展“让学生讨论对一句名言的理解,并交流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广泛交流,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
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
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
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年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暖融融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其次,要注意梳理学生所感悟的不同方面,以便于归类。
第三,要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精神上的激励、对自己寄予的厚望,因为这种教育更有意义。
开展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以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
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
这件事是一
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课本练习答案
1.什么是家庭?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
(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现代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4.家庭有哪些社会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人口生产功能、消费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5.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为什么是不可选择的? 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
情?
因为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是不可选择、无法改变的。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一般来说不会。
因为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不因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亡,不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
)
6.我们应怎样对待家庭的良好传统?
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要了解自己的父母。
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7.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爱深沉,母爱无私,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8.父母能否拒绝抚养子女?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9.如何理解“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家庭是我们的住所,也是我们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地方,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家庭还是我们感情的栖息地。
我们获得了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我们受到了委屈,常常回家诉说;我们与父母一起说家常,逛公园,外出旅游。
我们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时刻影响和教育我们,关注我们的学习、品行和未来发展。
所以,家庭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处,是我们感情寄托的地方。